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3年6月10~14日农三师中心幼儿园77名儿童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现将本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某幼儿园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某幼儿园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进行调查。方法:2011年6月17日,某幼儿园出现了一起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发病患儿有132例,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推断午餐的酱牛肉可能与本次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有关。后来深入调查,个体摊主是直接购买一个体屠宰户自己卤好的酱牛肉,而该个体屠宰户在17日前就已经出现了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此为痢疾暴发的根源。结论:幼儿是食源性细菌性痢疾的高危人群,因此,应该严格加强幼儿园饮食卫生管理,幼儿园的所有食品都应该从正规食品店购买,不能从不了解的人处购买。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1日到11月29日,永康市某小学发生一起因宋内氏菌引起的菌痢暴发疫情。经积极采取以隔离治疗病人、外环境消毒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至2003年12月19日所有的病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2次粪检阴性,密切接触者经最长潜伏期医学观察没有发生继发病例,学校及学生所在的村庄、学生的家属均未发生类似症状的病例,本次疫情已经平息,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冯义  孟娜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7):712-713,F003
南阳市某幼儿园于2004年6月15~21日发生了一起接触性传播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主要为脓血便。发病152例,发病率为24.35%,流行高峰在6月17日,占总发病数的54.61%。所有病人均为人园儿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证实本次腹泻因厨师患痢疾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福氏志贺氏杆菌痢疾暴发流行。针对病因的控制及其治疗,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自22日后开始无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6.
7.
对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进行调查分析,资料表明暴发流行是由福氏型痢疾杆菌污染食物引起,开始几天发病是通过食物型传播,以后续发病例可能为接触型传播。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有不同程度中毒症状,本次流行均为青年,由于治疗及时,故流行过程较短,共13天。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11日,邯郸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疑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凋查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定此次事件为食源性细菌性痢疾局部爆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痢疾暴发和流行的规律,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检查包括肛便培养、致病菌检验、血常检查.结果,疫情发生在夏季,共调查286人,有临床症状者188例,其中确诊44例,疑似80例,排除64例.124例确诊和疑似病例中,发热108人(87.1%),腹痛92人(74.2%),腹泻106人(85.5%),恶心47人(37.8%),呕吐35人(28.2%),头痛9人(7.26%),头晕5人(4.03%).致病菌分别为福氏志贺氏4型痢疾杆菌;志贺氏2型痢疾杆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认为属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  相似文献   

10.
雷动 《右江医学》2006,34(1):73-73
2004年9月百色市右江区龙和乡平慢村那连屯相继出现以发热、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为了进一步查清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及时组织防治工作组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防治措施,使疫情较快地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防治情况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1.一般情况那连屯属经济贫困及卫生落后的村屯,地处百色城西南56公里,交通不便,远离乡卫生院,平慢村村部有25公里的山村小路,聚居于一个孤立的山坡上,依山傍水,该屯无村医,缺医少药,生活饮用水为流动的溪水(用橡胶水管输入各户),环境卫生较差,生活污水及…  相似文献   

11.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小儿菌痢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波  汪琪 《黑龙江医学》2009,33(7):532-533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季节性流行规律,为医院开设肠道传染病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5-01~2007-10间,收治的179例小儿菌痢的发病情况,运用圆形分布法进行统计分析。将每月的发病时间换算成角度,通过三角函数代换原理,求出发病集中时间,离散程度等。结果本病的高峰日为每年8月15日,高峰期为6月8日~10月20日。结论夏秋季节是小儿菌痢的发病高峰,临床可在此期间开设肠道传染病房,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北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1年痢疾监测中分离到的志贺菌788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788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597株(占75.76%),福氏志贺菌188株(占23.86%)。检出高峰在8、9月份,年龄段以21~30岁为主。结论近三年北京市志贺菌流行菌型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其中优势菌型为宋内志贺菌。今后痢疾防控应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13.
宝安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0年(1995—2004)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995—2004年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全区菌痢发病率为17.99/10万,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历年发病率波动在9.03/10万-22.40/10万之间,1997年发病率为22.40/10万,是发病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最低是2004年为9.03/10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51.84%。发病年龄以五岁以下儿童及20-30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9.87%,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职业分布明显,发病率前三位是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2.39%;地区分布以石岩和光明为多;发病季节高峰为夏秋季。结论1995—2004年宝安区菌痢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该病发病率一直居于法定传染病百分构成比前五位。综合分析结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及高发季节时段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相关回归统计法和圆形分布法对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菌痢的月平均发病百分构成比与相应年份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r=0.5099,P<0.01);辖区近10年的平均气温较前10年有所上升,尤其秋冬季与初春月平均气温升高了1℃左右,而菌痢发病高峰时点明显后移(F=11.49,P<0.01),流行高峰期也有后移倾向。结论 气温对菌痢的发病有直接影响,气温升高,菌痢的发病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菌痢的发病高峰时间后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药物保留灌肠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药物对恒河猴婴猴菌痢的疗效,探索治疗猴菌痢的新方法。方法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我们采取复方新诺明、黄连素、地噻米松保留灌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我所饲养的部分发病婴猴进行治疗观察。采用甲酚皂、优氯净等消毒液对环境、笼舍消毒防止疾病的蔓延。结果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的病猴56只,显效者38只,占67.86%;有效者13只,占23.21%;无效5只,占8.93%;死亡3只,占5.36%。结论结合药物的性质改变给药途径可以增强其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病猴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营口市1985-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20-121
目的:分析营口市1985~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细菌性痢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营口市1985~2007年23年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营口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2.64%;男女性别比为1.38:1;职业分布以工人和儿童为主。结论:加强夏秋季节疫情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98~2007年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防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1998~2007年细菌性痢疾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为32.68/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11月;流行强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率基本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女比为1.21:1,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将是广西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清疫情的流行特征,以便及早扑灭疫情。方法对风疹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风疹IgM抗体检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疫情历时26天,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0.29%。病例分布于2个年级的5个班,男生发病多于女生。结论严格执行消毒、晨检筛查制度,隔离治疗患者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风疹疫情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一起工厂细菌性痢疾(菌痢)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积累对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病原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并结合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该厂发生细菌性痢疾70例,罹患率为1.00%,发病均为工厂民工,年龄16~42岁,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宿舍及工种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从病人粪便和肛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5株福氏2b型志贺氏菌。病例对照研究食用凉拌粉丝的OR值为7.75,经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食品卫生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终止。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菌痢爆发,爆发原因初步排除水源和接触因素,凉拌粉丝为可疑食物。集体食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加强集体食堂的管理是遏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山市2005-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唐山市7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2 184例,年均发病率为24.1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夏秋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年龄组(2 775例),占发病总数的22.78%;散居儿童发病最高,占24.34%,其次是农民、工人和学生,分别占20.27%、16.81%和12.90%。结论唐山市近7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力度,减少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