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23例ITP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麻,右侧卧位,三孔或四孔法,免切割吻合器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 3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20例完成LS,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180ml,4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3例切口愈合不良,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随访1个月至2年有2例复发。结论 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夙  黄锦雄  叶红 《广西医学》2011,33(8):1032-1034
目的 观察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2例ITP患者术前均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质激素依赖,采用开腹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9例.结果 22例患者获随访6~60个月.术后半年显效18例,良效1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86.4%(19/22).术后1年20例获随访,显效1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30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Tp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3.3%,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失血平均100ml。全组均于术后24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5d。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治疗有效率达93.3%。发生并发症3例:2例皮下气肿,1例隔下积液。平均随访24个月,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0%。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Wang XF  Cai XJ  Li W  Yu H  Liang X  Cai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53-65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ITP患者行腹腔镜切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ITP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术中失血少,全组均于术后24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d。发生并发症4例,1例中转开腹,1例因术中渗血行腹腔镜下再次止血,1例膈下感染,1例皮下气肿。其中16例得到随访,2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屈陈江  王浩  周亮 《当代医学》2013,(23):33-3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内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皮肤瘀斑及出血点消失。随访半年,治愈11例(91.7%),显效1例(8.3%),11例(91.7%)血小板>100×109/L。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6年3月对32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30例完成,手术时间为60-210min;术中出血量30-490mL;5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并发症2例,1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1例切口皮下血肿。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邢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成功地进行了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10~200 mL,平均70 mL.2例中转开腹.平均住院时间6 d.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创伤小,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e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钳夹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结果 41例患者均完成LS,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80 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术中发现并切除副脾7例,2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离断.住院时间4~9 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5~7 d到达高峰.随访3~20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5.4%(35/41).结论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LS治疗ITP)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成人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2000年内科治疗无效的51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全组患者术后随访0.5~9年,平均46月。结果:术后血小板1周内恢复正常(≥100×10~9/L)者45例,占88.2%;术后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0.2%。对41例患者进行中远期(0.5~9年)随访,总有效率为80.5%,4例复发,复发率9.75%。结论: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和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影响脾切除疗效。术前PAIgG检测值对预测脾切除疗效无相关性。选择性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谭龙  王永波 《吉林医学》2011,(24):4972-497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是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青胜兰  陈玉祥  赵铭 《西部医学》2008,20(6):1191-1192
目的观察脾切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6例CITP患者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有皮质激素治疗禁忌、不能耐受皮质激素治疗或其他自身原因拒绝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采用脾切除治疗。结果26例患者接受脾切除治疗半年后的总有效率88%,1年总有效率81%,3年总有效率70%。结论慢性CITP病人不愿意或不能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采用脾切除治疗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偏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的内科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ITP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性脾切除术。观察和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手术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92.47±21.18)min、住院时间(8.32±2.29)d显著较短(P0.01),术中出血量(43.95±19.74)ml、后48 h总引流量(65.64±45.22)ml明显较少(P0.01)。观察组手术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P0.05)。结论与开放性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0a来行脾切术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脾切前后的内科治疗。1 临床资料我院1988~1999年2月25例行脾切术的ITP患者均为激素依赖或无效的病人。根据术前准备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7~54y,中位年龄31.5y。术前避免感染,激素用量减至最低。术前5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10~20g/d。术前1d起静脉滴注血小板(BPC)悬液10U/d及地塞米松(Dex)5~10mg/d,共2d。B组17例,男6例…  相似文献   

16.
汪淑英 《吉林医学》2010,31(2):187-187
目的:分析脾切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对13例CITP患者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皮质激素治疗禁忌、不能耐受等情况下采用脾切除治疗。结果:13例患者接受脾切除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2%,1年后总有效率85%,3年总有效率77%。结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不能或不愿意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采用脾切除治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5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术前临床指标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75例(男11例,女64例)脾切除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病程、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目、脾脏大小、激素治疗效果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各项因素与脾切除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75例中显效42例(56.0%),良效18例(24.0%),进步9例(12.0%),无效6例(8%),8例术后复发。有效率(显效+良效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80.0%;男、女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8%(9/11)、79.7%(51/64),(P>0.05);脾脏肿大、无肿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3%、77.8%(P>0.05);40岁以下、40岁以上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4%、70.4% (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的脾切除有效率分别为85.2%、66.7% (P<0.05);骨髓巨核细胞密度≥(7~35)个/(3cm×1.5cm) 、< (7~35)个/(3cm×1.5cm)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7%、63.2%(P<0.05); 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个/L、<20×109个/L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6.0%、68.0%(P<0.05);病程6个月以下、6个月以上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4.5%、64.7%(P<0.05)。结论 性别、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无关;年龄、病程、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与脾切除术疗效的预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行脾切除术的42例,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为76.2%,完全缓解达64.3%,无手术死亡。疗效与病例选择有关,术前主要估测指标为骨同居核细胞计数和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血小板计数过低不是脾切除的禁忌症,但对急性型病例,不宜轻易选用脾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的53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全组患者术后随访2~10年,平均3.6年.结果 术后3d恢复正常(血小板> 100X109/L)者24例,占45.3%;术后2个月时血小板在正常范围者36例,治愈率67.9%,显效9例,总有效率84.9%.长期随访发现3例复发,复发率5.7%.结论 对内科治疗无效的TIP患者,脾切除治疗有效,术后血小板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杨忠文  周江  葛韦 《中原医刊》2011,(15):55-56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面积约81%左右,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在第3天血小板开始上升,7—14d达高峰,即时性疗效为99例(97.1%),近期疗效为80例(78.4%),0.5年以上的远期疗效为66.8%。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