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科开卷明义篇眼病,须分五轮,审八廓,辨六经。五轮者,划分眼部与五脏分属关系之名称也。白睛属肺.曰轮;黑睛。属肝,曰风轮;内外眦角属心,曰血轮;瞳神属肾,曰水轮;上下眼胞属睥,曰肉轮。太阳目病举要篇凡目暴病,白珠红赤,  相似文献   

2.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3.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除外界因素外,还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风湿病不能一味地祛风,应当从整体出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历代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说法。兹就风湿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辨证思维简述如下。1风湿病与肝的关系《内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筋即筋膜,为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  相似文献   

4.
疒尔(chèn趁、或疹),《说文·疒部》:“疒尔,热病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首篇:“千般疒尔难,不越三条”指病患或灾患。缩阳属(亦称缩阴)热者,可见伤寒、温病。《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  相似文献   

5.
解 一词首见于《内经》中,《素问》五则、《灵枢》二篇录之如次,意当纲审。 一、《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曰:“尺脉缓涩,谓之解协。”(王冰注:尺为阴部,腹肾主之,缓为热中,涩为无血;热而无血,故解 ,并不可名之。然寒不寒,热不热,弱不弱,壮不壮,伫(守)不可名,谓之解协也。《脉要精微论》日:“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则腹肾主尺之义也。) 二、《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谓:“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日: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若饥,耻不清,脊中痛,少腹满,小…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贫血”这个名称,但根据各类贫血的临床特征,历代医家不仅对本病有其名、而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侯及治疗方法均可散见于中医文献之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腹中论》又说:“病名血枯此得自年少时,有所大脱血”。《金匮·血痹虚劳》篇云  相似文献   

7.
临床几种常见虚证脉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证,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脉气,脉常无力,临床中以弱、细、虚、代等最为多见。现将古代、现代对这几种脉象的论述及研究概述如下。1弱脉1.1历代医家对弱脉的认识体状:《素问·平人气象论》说:“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1]。《玉机真藏论》又说:“...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序载:“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卷”。对于此句中“平脉辨证”,历代医家传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考日本江户医家对此解释,有一些独到之处,特集录如下,以备参阅。 目黑道琢《伤寒论集解·序》:平脉辨证,疑是书名,而文献无可以证焉。喻嘉言曰:“自叙云平脉辨证,则脉法当隶篇首”。是以平脉辨证为篇名而既云,则未必然。 铃木良知《伤寒论解故》:平脉辨证,未详。柯琴曰:“仲景…  相似文献   

9.
腹诊,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脉则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素问·调经论》云:“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  相似文献   

10.
<正>《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腧,乃脏腑经气输注之所。颈,《说文解字》言"头茎也"。项,《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为"头后者,在头之后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颈项"注:"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俗名脖项。"但是,肝胆之经于颈项部皆无腧穴,而历代医家的看法各有分歧,笔者拟就历代医家的不同注解进行整理,以期拓展其临床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1.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肝与目在生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目有病又多宜从肝着手治疗,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这一论点,在眼科临床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个人体会,对这一论点略抒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一脏竟有二窍,孰是孰非?历代《内经》注家于此或直曰错简,或避而不注,偶有注者,亦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心开窍于耳”既有其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3.
“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等五脏开窍理论,导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脉度》等篇,为后世临床耳疾从肾论治、鼻病从肺论治、察舌候心、诊目候肝的治法和诊法之理论根据。但是,五官与五脏之间并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应关系,而是有着复杂的多线联系的。五脏开窍说之主体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历代医家对“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的论述《素问·玉版论要》说:“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素问·玉机真脏论》亦说:“吾  相似文献   

16.
许多中医眼科文献在谈到治目病的体会时 ,常会提到“开通玄府” ,什么是玄府 ?玄府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开通玄府 ?怎样开通玄府 ?本文汇集历年文献 ,希望给这些问题一个粗浅的答案。1 玄府学说的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1] ,《素问·水热穴论》云 :“所谓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调经论》云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灵枢·小针解》中也出现了“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濡玄府”。王冰在对《内经》的注疏中也提出 :“汗液色玄 ,从空而出 ,以汗聚于里 ,故谓之玄府。”可…  相似文献   

17.
浅谈闭经从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经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 ,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等。临床多从肝脾肾论治。然而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脏腑之间关系密切 ,《女科经纶》曰 :“妇人百病皆自心生” ,《素问·评热病论》曰 :“月事不来者 ,胞脉闭也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故在治疗闭经时除查病因、辨证候外 ,尚需详审心受病与否 ,注重心的调理 ,或者在调理肝脾肾的同时 ,兼顾心的调理。以下试就心与闭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其辨治作以论述。1 心与胞宫的关系“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 ,心借胞脉与胞宫相通 ,胞宫藉心血而为月经。奇经中的冲、任…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黄疸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183;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灵枢&#183;论疾诊尺第七十四》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汉&#18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其形成机制、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20.
葛根汤加味治疗外感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之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将其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或汗、浴之后,感冒风寒而得之。病因多以风、寒为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