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硬膏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制剂 ,在颈椎、腰椎病及跌打损伤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疗效。然而熬制铅硬膏并非易事 ,即使原料合格 ,油丹比例合理 ,熬制的膏料也不一定理想。水分与铅硬膏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水分 ,是熬制好铅硬膏的因素之一 ,现阐述如下。1 药材、油、广丹中的水分控制油性腻滞 ,水分不易逸出 ,若将药材直接倒入冷油中加热 ,易致溢锅而油分损失 ,从而使油丹比例失调 ,影响膏坨的软硬度 ,故药材及油中的水分应适度去除 ,以确保熬药时不溢锅。具体操作为 ,将油缓缓加热 ,并不断搅拌 ,待油面聚集的泡沫消失 ,并有大…  相似文献   

2.
成方中黄连、黄柏的薄层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有霖  潘馨 《海峡药学》2003,15(2):36-37
目的 探讨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几种成方制剂中黄连,黄柏成份的效果。方法 采用硅胶G为吸附剂,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 黄连对照药材显3个亮黄色的荧光斑点,黄柏对照药材显两个亮黄色的特征荧光斑点。结论 本方法可以用于鉴别制剂中黄连成份。  相似文献   

3.
丹参皮质部与木质部有效成份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丹参皮质部与木质部有效成份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醇法处理丹参,用HPLC含量潮定法。结果:皮部丹参酮ⅡA含量较木质部高,而皮部原儿茶醛含量低于木质部。结论:以丹参酮ⅡA为主要成份的丹参制剂宜选用较细的药材,以原儿茶醛含量为主要成份的丹参制荆宜选用较粗的药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黄柏成份的复方连柏外洗液中黄连的薄层色谱法鉴别的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为吸附剂,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在365nm紫外光波长下检视。结果黄连对照药材显3个亮黄色的荧光斑点,黄柏对照药材显两个亮黄色的荧光斑点。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含有黄连、黄柏成份的制剂中鉴别黄连。  相似文献   

5.
<正> 赞玉春口服液是治疗肾阳虚诸症,延缓衰老的纯 中药制剂,该制剂由人参、鹿茸等十五味药材,经过加工处理等工艺,提取各味药材中有效成份精制而成。本文对该品中所含人参皂甙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邢晓丹 《海峡药学》2013,25(9):108-109
目的探究薄层色谱法能否快速有效的完成对天麻丸中天麻及天麻素的鉴别工作,从而得出快速控制天麻丸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天麻丸中的天麻及天麻素等有效成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出斑点清晰。薄层板上喷显色剂后,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班点。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天麻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王玉芝 《首都医药》2002,9(12):32-32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且在中药不良反应中占第一位.其中过敏反应最多,而且多在第一次应用时发生,潜伏期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材质量、制剂质量、配伍及说明书不规范有关.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应规范说明书,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提高制剂质量,统一药品名称.  相似文献   

8.
含树脂类成份的中药,如乳香、没药等,在入中药制剂前,通常需要粉碎,但传统的粉碎方法有许多缺点:其一粉碎时粉尘飞扬,引起药材损失;其二由于机械和药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使药材变软结块,不利于粉碎和过筛;其三耗能大,劳动强度大,浪费工时,粉碎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中药提取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是从药材原料中分离有效成份的单元操作,直接关系到产品有效成份的含量,影响内在质量、临床疗效、经济效益及GMP的实施.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制剂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及新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麝香风湿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麝香风湿油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制剂中的薄荷油、丁香罗勒油、肉桂油进行了薄层鉴别方法的研究。结果各味药材在各自的条件下均能获得很好的分离,且阴性无干扰。结论建立了薄荷油、丁香罗勒油、肉桂油的薄层鉴别方法,且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麝香风湿油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退热口服液系我院中药制剂。该药清热解毒,和解少阳,解肌发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包括无名高热及各种急性亚急性感染等疾病引起的发烧,更适应于对其它解热镇痛药物过敏的患者。1993年立项作为应用研究,1994年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将该药研究情况,综合报道如下。 一、口服液的制备 本方由柴胡、黄连、甘草等8味中药组的中药制剂,针对每味药材不同理化性质、结合中药传统用法,进行了工艺研究,其中含挥发油成份的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其提取后的药渣与水溶性成份药材合并再煎煮)。含水溶性成分的药材黄连等,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h,第二次1.5h,合并滤液,静置12h,过滤,浓缩至每ml药液相当于原生药1g时,加入单糖浆,挥发油,灌装于250ml玻璃瓶中,封口,于100℃灭菌30min即得。  相似文献   

12.
王瑾  李群 《家庭用药》2014,(6):10-11
日子越过越好.健康均衡的膳食理念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理念同样贯彻到了我们对饮料的选择当中,如选择脱脂奶而非淡奶油冲调咖啡;购买牛奶时选择脱脂或低脂奶而非全脂奶;选择饮料时被“0脂肪”饮料深深吸引等.然而,是不是只要是“0脂肪”的饮料就可以无限量饮用了呢?是不是饮料脱脂了就和白开水一样,喝多了也不会长胖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麻药材的提取和精制工艺。方法:以天麻药材指标性成分天麻素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天麻药材的提取、精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天麻药材以水为溶媒,采用加热回流的提取方法;采用碱性醇沉法、水沉降法进行精制。结论:天麻素的提取转移率为84.85%;所选用的精制方法可有效去除蛋白质、草酸盐、树脂、鞣质等杂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火麻仁脂肪油的GC指纹图谱和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火麻仁药材质量控制和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油醚超声法提取火麻仁油脂,建立油脂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油脂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采用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2批火麻仁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所建立的火麻仁油的G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7个共...  相似文献   

15.
天麻的鉴别     
目前,药材市场的天麻多以切片形式进行交易.给鉴别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防止天麻伪品流入市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们采用显微鉴别、指纹图谱鉴别,快速准确。天麻始载于《本经》.原名为赤箭。过去的天麻完全是野生品种.现在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大部分天麻药材来源为栽培品种。目前市售天麻多为切片形式交易,看不到天麻外形,从性状鉴定上难分辨真伪.理化方面鉴定易造成混淆,给不法商贩造成可乘之机。因此,我们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快速、准确鉴别.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贠亚波  徐剑  张永萍 《中南药学》2009,7(5):327-330
目的研究影响提取天麻中天麻素的因素,确定影响提取率的重要因素。方法采用不同配制方法的不同浓度的乙醇、自来水、蒸馏水,参照药典的方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结果采用自来水100mL,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h),所得的天麻素的含量为最高。结论本实验发现不同溶剂可影响天麻素提取,为含天麻药材的制剂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同时测定天麻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含量,为快速评价天麻药材质量、完善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天麻素为内标物,建立其与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的相对校对因子,并进行含量测定,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5批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的含量,验证一测多评的准确性。结果: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外标法测定天麻素,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天麻药材中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的含量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盐酸小檗碱为加入内标,测定吐根药材及其制剂中盐酸吐根碱、盐酸吐根酚碱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apcell pak C_(18) MG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体积分数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5 nm。以外加的盐酸小檗碱为内参物,分别建立盐酸吐根碱、盐酸吐根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药材及其制剂中该两种成分的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盐酸吐根碱、盐酸吐根酚碱的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吐根药材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在线性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吐根碱、盐酸吐根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499 5、0.439 2,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两种生物碱类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吐根药材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准确且可行,可用于吐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20,(4):435-440
目的:研究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分别为0、0.2、0.4、1、4 g/L)和脱氧胆酸钠为载体,过量加入4种千金子素(40 mg/L),制备包载4种千金子素的自组装胶束溶液,作为含药肠灌流液。取大鼠60只,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按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含药肠灌流液分组进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灌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前后肠灌流液中4种千金子素的含量;计算在不同肠段中4种千金子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小肠表观吸收系数(Peff);选择吸收效果较好的回肠段为对象,考察并计算4种千金子素的累积吸收量。结果: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均能使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Ka值和Peff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均呈现最大吸收,且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Pef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按不同脂肪油用量组各肠段的Ka、Peff值排序,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吸收效果总体上呈现空肠最好、结肠最差的趋势。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2~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肠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0.4 g/L脂肪油用量组为最高。结论:不同用量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盐形成的自组装胶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量,且空肠为上述千金子素的主要吸收肠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的定义、种类和现状等进行回顾,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不当可以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殒命,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加强和完善其风险管理。结论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加强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