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传慈禧太后偏爱茯苓食品,常命御膳房制成茯苓饼,赏赐给王公大臣。以茯苓为原料制成的各色糕点、食品成为清朝宫廷的名点。其中有一种茯苓夹饼,做工非常考究。饼薄如绵纸,白如粉雪,中间夹有蜜饯、碎松果仁,口味极佳,一直流传至今。 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边的一种干燥菌块,以出自云南的“云苓”为佳。茯苓中主要含茯苓糖,还含有铁、镁、钙、磷、钠、钾、硒等多种矿物  相似文献   

2.
1.茯苓夹饼: 核桃仁50克、松子仁30克剁碎,与蜂蜜150克,白糖350克调至粘稠状成甜馅。将1千克茯苓蒸熟,去皮捣烂,与1千克富强粉、0.5千克淀粉兑水拌成稀糊,先在平锅内刷一层素油,倒入茯苓稀糊烤熟成饼拿出,再倒入稀糊,添满甜馅,盖上事先烤好的薄饼,烤熟即可。茯苓夹饼微黄泛白,皮簿馅美,软硬适度,经常食用能健脾补虚,消食化积。  相似文献   

3.
知道获苓这个名字,多半是因为吃过茯苓夹饼。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茯苓除了食用以外,还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秘胃、宁心安神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健康提示     
常吃茯苓可养颜护肤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它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近年药理研究还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茯苓饼、茯苓膏、茯苓粉等。以茯苓夹饼为例,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质和维生素,具  相似文献   

5.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从此,茯苓饼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相似文献   

6.
茯苓是一种腐生真菌,野生茯苓多生长在松树根上,但也可家种.野生茯苓在我国秦岭以南各省林区均有分布,主产于皖、鄂、豫、滇等地.其中以云南所产质量最佳,称为云苓. 我国人民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曰:"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相似文献   

7.
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除了享用各种名贵的滋补品外,特别爱食“茯苓饼”,并常以此饼赏赐大臣,由此茯苓饼成为御膳名点,至今仍受北京市民的喜爱。 茯苓饼,是用茯苓细粉,配以精白面加工制成的一种糕点。味美爽口,且具有滋补作用。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  相似文献   

8.
禾子 《大众健康》2011,(2):28-29
茯苓饼的由来 据800年前的南宋《懦门事亲》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怍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相似文献   

9.
张芹 《东方药膳》2003,(11):25-25,26
自古以来,茯苓便是仙家所食的滋补食品,又是医家常用的药物。凡讲究修身养生,却病延年的人,都很注重服食茯苓。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的膳食中就已出现了以茯苓为原料的茯苓酥、茯苓饼。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很喜欢食用茯苓饼,他年过六旬仍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身体,在他的《东坡杂记·服茯苓赋》中记述:“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现代营养学家对慈禧太后的养颜益寿药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常用的补益中药共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占78%。其次是白术,第三是当归。可见,茯苓…  相似文献   

10.
茯苓 ,又名云苓、松苓、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红松、马尾松根部的一种药用菌类。在我国医学典籍中 ,茯苓别名甚多 ,《记事珠》称为“不死面” ,认为是仙者所服之食品 ,这主要是指它的保健益寿功能而言。自古以来 ,茯苓除入药以外 ,人们还普遍把它当作滋补食品 ,认为久服于健康长寿大有裨益。清末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各种山珍海味、滋补之品可谓享之不尽 ,但仍特别喜爱这种十分寻常的菌类制成的“茯苓饼” ,并常以此饼赏赐大臣 ,因而茯苓饼成为晚清以来的京师名点之一。茯苓饼是以茯苓细粉 ,配以精白面加工而制成的一种糕点 ,…  相似文献   

11.
馄饨厚味     
有学者认为,馄饨之名,最早见诸于汉代扬雄的《方言》:"饼谓之饪,或谓之馄。"早时的馄饨,就是饼中夹馅,入汤煮之,所以也称煮饼、汤饼。三国时魏人张辑所著《广雅》里"馄饨"两字从肉作"混(左为月旁)肫"。1400多年前,南北朝北齐人颜之推为我们勾勒出馄饨轮廓: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古代的"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为主食。当时,由于磨还未发明,人们可能很少吃面食。在先秦的典籍中很少见到"饼"字,但到了汉代,有关面食的记载就相当多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京城住,刘太公不习惯过宫廷生活,刘邦按照家乡格局为父亲修了一个新丰邑,其街道房屋鸡犬一似其旧,就连当地酒肆饼铺也照原样迁来。由此可见,当时吃饼之风已十分盛行了。西安名点"太后饼"就是源于西汉时的宫廷食品,距今已有两千多  相似文献   

13.
北京点心     
知堂老人(周作人先生)在谈起北京的点心时,很固执地认为比不上苏嘉的点心。笔者以为,知堂老人未免有点武断,其实北京有许多有特色的点心,风味独特,而且在苏嘉的点心店里却是没有的。比如说“茯苓饼”,笔者便觉得与众不同,薄薄的香脆饼片里夹着一抹茯苓的甜馅,吃起来香甜可口,入口而化,尤适合于老人儿童食用。茯苓是一味中药,有化痰补气、补心安神、除湿利尿、健脾固精的功效。它的包装也很美,六角形的盒子上印着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据传,它当年曾是进贡慈禧老佛爷的贡品。价廉物美的豆汁只有北京有,首先要说明的是,北京的豆汁不是豆浆,它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比喻,很形象也很生动。  相似文献   

15.
<正>饼之溯源在古代,"饼"是面食的通称,所以"汤饼"非饼而是煮面片,唐代称之为"馎饦",是把面团揉搓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以手向盆旁捋之极薄,然后下开水锅煮。煮面片是面条的前身。秦汉以后,饼的品类日多,主要是汤饼、蒸饼和胡饼。蒸饼之名到了宋仁宗时改了名,因皇帝名"祯"与"蒸"同音,为避讳  相似文献   

16.
茯苓是常用中药,也是一种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中医认为,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及麦角甾醇、卵磷酸、胆碱、组氨酸、多种酶以锌、硒、镁、铁等物质,其内含营养成分及活性因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不愧是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如今,利用茯苓制作的各类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以下就介绍几种茯苓食疗简效方。茯苓薏米粥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有清热、理脾湿功效。适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关节肿痛者食用。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相似文献   

17.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松苓、茯菟等,系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主要产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省,多寄生于向阳山坡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淮南子》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其中云南所产的茯苓质量最佳,称"云苓",安徽...  相似文献   

18.
三晋名饼     
“饼”字由来已久,《说文》曰:“饼、面糍也,从食,并声。”周礼祭太牢,其中有种食品叫“牢九”,就是用面做的圆形食物。这大概是饼的最早记载。可见我国人民吃饼之风由来已久。 山西的饼食,作为山西面食的一类,同面条、花馍等面食一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食用普遍。有烤制饼食,烙制饼食,炒制饼食,还有水煮、油炸饼食等等。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无论是在宾馆饭店的筵席上,还是集市庙会的吃摊上,以及普通家庭的餐桌上,都能经常见到饼食的踪影。  相似文献   

19.
在数不胜数的饼类食品中,有一种玫瑰花饼,也叫“花饼”。玫瑰花饼的馅料,以蜜制鲜花瓣为主,饼面上再撒些鲜花瓣。看上去,花瓣令人心醉;吃进去,花香沁人心脾。清代,由于乾隆喜欢吃玫瑰花饼,使之成为宫廷御点。  相似文献   

20.
季楠 《保健医苑》2011,(12):51-52
<正>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