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 phoma ,ALCL)由Stein等首先在 1985年报道[1]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体积大 ,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丰富 ,部分胞浆透明 ,细胞核大 ,高度异型。肿瘤细胞对CD30 (Ki 1)抗体呈阳性反应 ,免疫标记可以是T细胞、B细胞和非T非B表达。为了进一步了解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 ,以下对本院及江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 10例ALCL进行回顾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标本来自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西省肿瘤医院 ,系 1996年至 2 0 0 0年经CD30等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2.
间变性大细胞Ki-l~+恶性淋巴瘤一例付磨,毛鹏,郭艳珍,董见喜卫辉市人民医院卫辉453100洛阳医专附属医院内科血液组洛阳471003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间变性;恶性淋巴瘤;吞噬间变性大细胞Ki-1+淋巴瘤(ALC?..  相似文献   

3.
Ki-1淋巴瘤与霍其金病是一种瘤还是两种瘤纪小龙1985年Stein等报道了一种Ki-1单抗(CD30)阳性的大细胞淋巴瘤后(1),文献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趋向将此CD30阳性的大细胞淋巴瘤单独分出,成为非霍其金淋巴瘤(NHL)的又一新类型,称...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近年已用于某些实体瘤 (如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 )治疗 ,且获得了较好效果。文献报道 ,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明显提高 ,患者生存期延长。淋巴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很少见 ,用常规手段往往疗效和预后不佳。笔者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合并黑色素瘤 1例。国内尚未见相同报道。1 病例摘要患者 ,男性 ,36岁 ,住院号 42 5 95 2。 1997年 7月发现右腋下肿块 ,在我院病理切片报告为弥漫性多形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LCA (± ) ,L 2 6 (- ) ,UCHL 1(+ ) ,Ki 1(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观察了A-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AK细胞在短期内大量扩增,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增殖高峰,A-LAK细胞增加12.02倍,而LAK细胞增加2.69倍,培养3周后A-LAK细胞增加53.50倍,而LAK细胞仅增加4.45倍。18小时LDH-L释放试验表明,A-LAK细胞对Anip973和K562细胞均显示较高的杀伤活性,与LAK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FACS细胞表型分析显示,A-LAK细胞大量表达CD16、CD56抗原,提示A-LAK细胞可能来源于LGL-NK细胞群。  相似文献   

6.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K 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K 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  相似文献   

8.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A125、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和种瘤增殖抗原Ki-67在卵巢在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CA125和Ki-67对11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结果 CA125的表达在粘液性肿瘤与非粘液性肿瘤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Ki-6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A125与Ki-67的表达强度恶性肿瘤显  相似文献   

9.
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体外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及细胞凋亡与Ki-67抗原、核增殖抗原(PCNA)、P53蛋白、Bax蛋白、死亡受体Fas表达的关系。探讨5-FU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OH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Ki-67、PCNA、P53、B  相似文献   

10.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6检测28例中线NHL,4例鼻咽癌(NPC)和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28例中线NHL中,27例阳性表达LCA(白细胞共同抗原);20例(71.4%)UCHL1阳性,为T细胞淋巴列(28.6%)L26阳性,为B细胞淋巴瘤。无1例表达CK(C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少见 ,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肿瘤 ,如胶质瘤等 ,本科确诊 3例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5月在我院脑外科手术标本中有3例经CT确诊为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复习其病史 ,标本均用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按照Kiel分类进行形态学分型。免疫组化染色用SP法 ,选用第一抗体有CD4 5(LCA)、CD4 5RO(UCHL1)、CD2 0 (L2 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上皮膜抗原 (EMA)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NSE(美国Maxin公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SA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能否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将HSAcDNA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EL-4中,通过含G418的RPMI1640培养基将表达HSA分子的EL-4细胞(HSA+EL-4)筛选出来。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的方法观察HSA+EL-4细胞免疫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应答反应和CTL杀伤活性。C57BL/6小鼠接种野生型EL-4细胞后7d,给予灭活的HSA+EL-4细胞瘤苗或联合低剂量IL-2治疗,观察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及存活期情况。结果HSA+EL-4细胞免疫小鼠的细胞对HSA+EL-4或EL-4瘤细胞刺激增殖反应及对亲本瘤细胞EL-4的杀瘤活性明显高于EL-4v细胞(空载体转染的EL-4细胞)免疫小鼠脾细胞的。HSA+EL-4细胞作为瘤苗,早期治疗荷瘤小鼠,可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尤其与低剂量IL-2联合应用时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协同刺激分子HSA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可增强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表达HSA分子的肿瘤细胞可在小鼠体内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3.
套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较少见的B细胞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MCL在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遗传学都具有独特性,但国内对其鲜有报道,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历史MCL最早报道见于70年代早期,1974年Berard和Dorfman提出了中等分化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981年,Weisenburger则命名为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982年,Plauke及Weiseburger等则创造了套区淋巴瘤的命名。进入90年代后,在新的Kiel分类,REAL分类(1994年)和新的WHO的分类草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学资料,以及免疫组织化学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A等检测结果。结果: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患者9例(81.82%),阴性2例(18.18%),CD30表达11例(100%),EMA表达6例(54.55%),CD43表达8例(72.73%),CD20表达1例(9.09%),CD45RO表达1例(9.09%),CD3、CD56、PCK、CD117都没有表达。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成霍奇金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如果经过临床、细胞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等综合进行判断,就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硒酸酯多糖(KSC)对CD3A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的增强效应。方法:应用CD3单抗(CD3McAb)和小剂量rIL-2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生CD3AK细胞;观察KSC在诱生和扩增阶段对CD3AK细胞增殖特性(增殖指数、激活率、克隆率和分裂指数)、IL-2R表达水平和对Raji、L421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KSC(5μg/ml)单独对CD3AK细胞的殖无明显作用,但增强I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发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  相似文献   

17.
用可溶性肿瘤抗原和抗CD3 单克隆抗体共同刺激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CD+8 T 细胞为主的杀瘤细胞,称为T- AK 细胞。与LAK细胞、CD3 - AK 细胞比较,T- AK细胞扩增快、低依赖IL- 2,培养14 天细胞数扩增24 倍,比CD3 - AK细胞高8 倍,比LAK细胞高15 倍,并能维持生长21 天。T- AK细胞中含CD+3 89% ,CD+4 21 % ,CD+8 95% ,CD+16 22% ,CD+25 41% ,CD+56 47 % ,CD+38 90 % ,它们是CD+8 T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T- AK细胞对Fen 的明显的杀伤作用,与LAK、CD3 - AK细胞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01) 。裸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LAK组全部、CD3 - AK 组1 只裸鼠长出瘤结节,而T- AK组无一例长出瘤结节且生存期明显长  相似文献   

18.
实体瘤细胞群体分布动力学与“治愈性”化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实体瘤化疗1“层次杀灭”设想和CCSA-CCNSA间歇性敏感化疗策略。系统文献复习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指出传统的CNSA-CCSA实体瘤治愈性化疗策略并不符合实体增殖状态细胞群体分布特点。据“层次杀灭”和CCSA-CCNSA策略设计的VMB-HD-cy等方案,对恶性淋巴瘤与MACOP-B相当,而毒性及费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K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D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①恶性淋巴瘤LO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BMA阳性;②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阳性占82%,呈单克隆表型;而反应性增生,K轻链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③淋巴瘤的分型:L26阳性6例,提示B细胞性淋巴瘤;UCHL1阳性4例,提示为T细胞性淋巴瘤,T:B为1:1.5。初步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组织来源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1 ICOS B7H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1.1 ICOS CD2 8家族两个成员CD2 8和CTLA - 4是免疫系统重要的调节分子  1999年 ,Hutloff等[1]发现了CD2 8家族第三个成员ICOS(inducibleco -stimulator)分子 ,该分子在静息T细胞上不表达 ,只有通过诱导T细胞预激活或活化后 ,T细胞才能表达这种分子。ICOS分子为Ⅰ型跨膜糖蛋白 ,是由氨基酸序列一致分子量为 2 7KD和 2 9KD ,两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同源二聚体。ICOSmRNA的ORF(openreadingframe)编码一个含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