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法防治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疗效。方法:将62例激素减撤阶段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激素减撤反跳率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32例,治疗后4例出现反跳,反跳率为12.5%,对照组30例,治疗后10例出现反跳,反跳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滋阴益肾法可以稳定ITP患者激素减撤时血小板数,减少反跳复发。  相似文献   

2.
李伟青  李杨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69-169
目的:评价滋阴清热法协同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轻中活动SLE的疗效,探讨帮助撤减激素、减少激素维持量方面的作用。方法:63例SLE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中药滋阴清热汤药口服治疗。结果:SLE—DAI评分比较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中医临床证候积分(SLEF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激素用量比较P〈0.01,两组激素撒减量比较P〈0.05。结论:滋阴清热法协同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SLE,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加快激素的撤减速度。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以出血以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西药首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激素减撤时常常发生反弹现象.为防治ITP患者产生激素依赖,我们临床上以滋阴清热法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静注丙种球蛋(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JD57例分为静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及泼尼松(强的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8.9%和43.3%(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自拟“巨牛升板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牛升板汤"降低血小板抗体,提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6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组在服用激素的同时,加入具有"清肺败毒、活血化瘀"的"巨牛升板汤",观察血小板升高、血小板抗体降低、激素减量后血小板升高及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6.67%和5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巨牛升板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可平稳撤减激素,降低血小板抗体,升高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的L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益气滋阴祛瘀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水平;治疗前后记录每个患者的激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撤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g A、lg G、lg M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撤减率为58.62%,对照组为29.62%,治疗组的激素撤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祛瘀方治疗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LN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尿蛋白水平,并具有良好的辅助撤减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我院2007年以来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与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慢性ITP患者21例分为A、B、C三组。A组12例采用大剂量Dex治疗,B组8例采用大剂量Dex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治疗,C组1例采用大剂量Dex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反应率为75.00%,B组总反应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病例12例,长期反应率33.33%,B组随访病例8例,长期反应率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Dex治疗ITP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而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并未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滋阴狼疮胶囊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轻中度患者撤减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SLE患者7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给予泼尼松治疗,初始量给予1 mg/kg/d,对已服用激素的患者维持原用量,病情稳定7~14 d后根据病情及激素减量法减量.治疗组加服滋阴狼疮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略优于对照组(80%),显效率(45%)高于对照组(30%);在改善实验室指标(ESR、Hb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激素总用量(GC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开始治疗组激素日均用量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激素撤减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柯兴氏征、感染、胃肠道及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症少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滋阴狼疮胶囊为主治疗轻中度SLE能较为顺利地消除症状,减少激素的用量及其引起的副作用,利于激素的撤减和病情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刘兵  陈惠仁 《河北医学》2013,19(9):1302-1304
目的:探讨比较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单独应用强的松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rP)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Hp阳性的ITP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给予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53例)单独给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并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60.4%,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11.4%,显著低于对照组37.8%,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ITP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远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20例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0例与单纯激素(对照组)40例对照。治疗组在激素撤减过程中加用助阳养阴清热和活血化瘀中药,在减少反跳和抗复发优于单纯激素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3例ITP为研究对象,6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IT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出现降低,重度组降低程度高于轻中度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出现升高,重度组升高程度高于轻中度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ITP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出现升高,MPV、PDW及P‐LCR出现下降,治疗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前后PLT、MPV、PCT、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各参数改善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对ITP病情严重程度预判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滋阴平肝清心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滋阴平肝清心法为原则组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0d。对照组(30例)口服更年康,连服20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3例(76.67%),有效6例(2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3例(43.33%),有效14例(46.67%),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滋阴平肝清心法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63-106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p感染率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对照组Hp阳性率为26.7%,观察组治疗后Hp阳性率为33.3%,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65.0%;对照组的血小板为(179.4±33.1)×10^9,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为(136.5±20.4)×10^9,显著高于观察组治疗前的(20.8±9.7)×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是一种免疫异常的血小板减少症,其发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对初诊的ITP患者,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正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芪黄汤联合激素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芪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胸腺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治疗组,采用小剂量胸腺肽静滴7~10d,继之口服30d,另外30例为对照组,采用泼尼松1mg/kg/d,口服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结果30例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总有效率达83.3%,与激素治疗组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胸腺肽治疗ITP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最察备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7.5%,临床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更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殷平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0-120
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183;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南卷柏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提升血小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板合剂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30例,采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方案治疗,联合组30例,采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升板合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疗效。结果联合组与激素组比较,P0.05,联合组优于激素组。结论研究发现,接受激素联合升板合剂治疗的成人慢性ITP患者,其血小板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的ITP患者明显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抗Hp治疗在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比较57例ITP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Hp感染情况。并将ITP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加升血小板药物)和非治疗组(单用升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缓解率情况。结果IT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U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38/57)和44%(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P<0.05)。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6例:非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3例,进步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分别为(23.6±15.4)×10^9/L和(96.2±15.9)×10^7L;非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分别为(27.8±17.6)×10^9/L和1(61.6±33.3)×10VL。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U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根除Hp感染对ITP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第3天比较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治疗第6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出血倾向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ITP能达到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且具有剂量小、费用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