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宁波市江东区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徐丽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30-4731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1996~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区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订正年报中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我区病毒性肝炎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0.66/10万,主要为甲型和乙型肝炎,占78.8%。发病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占全部发病的77.4%。各职业均有病毒性肝炎发病,其中以工人最多占35.3%。10年间肝炎发病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在各型肝炎中,甲型肝炎降低趋势最为明显;乙型肝炎也有一定降低趋势。[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应继续加强对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7~2002年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2年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发病率与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72.65/10万,甲型肝炎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病人以农民为主,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甲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所占比例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时间序列,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1990-2006年乙型肝炎成为本市人员发病的主要型别肝炎。本市人员急性病毒性肝炎存在冬春季发病小高峰;地区分布以崇明县最高;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组占病例总数的69.58%;职业构成以工人、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63%。[结论]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防治重点,应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ARIMA、季节趋势等时间系列模型预测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方法基于2005—2015年宜昌市逐月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建立两种模型,对201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进行预测;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对预测模型进行拟合效果评价。结果两种时间序列与季节趋势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甲肝发病,但时间序列模型优于季节性趋势。应用最优模型对201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论两种时间序列与季节趋势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宜昌市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但ARIMA(0,0,1)(0,1,1)12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甲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对湖北省2004-2009年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建立预测模型计算,分析模型准确度及预测值范围.结果 预测出201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传染病近期发病率是可行的,能帮助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黎  杨军勇  张建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97-279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肝炎的疫情和人口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9年丰台区甲型肝炎共计发病2200例,年均发病率为11.59/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56.7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0.30/10万)。结论近19年来丰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甲型肝炎发病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西湖区1990-200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西湖区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西湖区1990--2001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年后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0--1995年甲肝发病呈春、秋季节高峰,1996—2001年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5岁组发病率最高,儿童发病率明显下降;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为高发人群。[结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取得明显效果,改变了甲肝的流行特征。应在重点人群中进一步推广,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和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分析 2003—2022 年南通市海门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科学防控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 法:从海门区疫情年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 2003—2022 年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海门区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5 7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66/10万,总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χ2 =15.996,P< 0.01)。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发病高峰。丙型肝炎、戊型肝 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建议提高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能力,加强监测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甲型肝 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扩大治疗覆盖面,从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济宁市任城区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济宁市任城区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济宁市任城区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年报进行分析。结果济宁市任城区1990—2003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415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8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呈直线下降,乙型肝炎下降不明显;1990—1992年期间,甲型肝炎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为58.41%,而在1993—2003年期间乙型肝炎所占比例增至为61.20%;全区各镇(街道)均有发病,病例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但甲型肝炎呈秋冬季增高,乙型肝炎呈夏秋病例数增多;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0—9岁最高,与甲型肝炎0—9发病率高相一致,其次20。54岁,1994年后0~9岁年龄组乙型肝炎发病显著减少;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6.6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38.83%、中小学生占10.83%,但甲型肝炎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73%。结论病毒性肝炎在我区仍属高发,占居传染病的首位,尤其乙型肝炎在青壮年高发,提示今后在做好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防病知识宣传,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加大对青壮年乙型肝炎的防治,是再度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6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7年来病毒性肝炎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94%;发病率波动在41.70/10万~98.07/10万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7%;以乙型肝炎病例最多,占61.96%,发病逐年上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0.41%;季节分布不明显,8~10月发病相对较多,占29.02%;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15—45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56.01%。结论17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以乙型肝炎为主,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梁晓雷  张廷禄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5-1507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甲型肝炎(简称甲肝)12年间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全市的甲肝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连云港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系统上报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连云港12年间甲肝发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1559.35,P=0.00),有春秋2季发病高峰,但大多数年份高峰不明显,灌云县发病率最高,农民长期在50%以上,15岁以下儿童发病水平逐年下降至7%以下,而成人发病比重上升,男女性别比2.55∶1。结论该市甲肝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推广疫苗接种仍是连云港市今后甲肝防治工作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聊城市乙肝疫情发展动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聊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聊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 052例,年均发病率为52.6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37.43、68.00、68.11、57.55、32.30。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阿县最高(185.35);15~64岁最高(39.86~83.40),0~14岁最低(2.28~5.8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96~94.00、25.19~45.64)(P<0.01)。全部病例中,农民占67.00%。[结论]近几年聊城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1990-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报告发病率为0.15110万~451.57/10万;1993年上海市发生风疹大流行,是风疹发病最高的年份,共报告风疹病例58104例,1998年是风疹发病的最低年份,共报告19例;1990—1994年(疫苗使用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00/10万,在疫苗使用前,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即以5~9岁和10~14岁年龄组为主。1995年开始在上海市大规模使用风疹联合疫苗(MMR)后,全市MMR接种率达85%以上。风疹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年报告风疹发病数除1995年外均〈100例,风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苗使用后,风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有所改变,0~4岁发病年龄构成增加,占总发病数的21.00%,且发病年龄有逐年后移趋势,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31.62%,1995—2006年25~29岁年龄组和30~34岁年龄组风疹发病率均高于疫苗使用前(除1993年)相同年龄组的发病率。结论上海市风疹发病年龄后移。  相似文献   

14.
崔立周  李淑芳  左志平  赵文茹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48+1281-F0002,F0003
目的通过分析保定市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乙肝发病的现状,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肝监测数据,对保定市2004—2010年间15岁以下乙肝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06年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平稳下降,2007—2010年均发病率比2004—2006年均发病率下降了69.34%;大年龄组11~15岁发病率比小年龄组0~10岁发病率高296%;乙肝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首针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均在90%以上。结论保定市2004—2006年乙肝发病率高于2007—2010年,而且大年龄组发病率高于小年龄组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乙肝疫苗接种率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聊城市乙肝疫情发展动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聊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聊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052例,年均发病率为52:6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37.43、68.00、68.11、57.55、32.30。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阿县最高(185.35);15~64岁最高(39.86~83.40),O~14岁最低(2.28~5.8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96~94.00、25.19~45.64)(P〈0.01)。全部病例中,农民占67.00%。[结论]近几年聊城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运用SPSS 20.0、SAS9.1.3软件对2007—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64/10万,2007—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45.83%(77/168)的病例发生在1—4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0∶1,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9.76%(92/168)。分型监测显示乙型肝炎发病位居首位,占43.45%(73/168);其次为戊肝,占38.10%(64/168)。结论近年来,黄浦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和戊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戊肝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盐都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2.0软件对1991~2007年盐都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都区1991-200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5606例,年均发病率为100.83/10万。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年间甲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发病数自1998年开始下降明显。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数和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盐都区采取的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继续在农民等弱势群体推广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病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9.
阜宁县1991~200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阜宁县1991~2008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阜宁县1991~2008年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8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177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3/10万;共死亡18例,病死率为0.1%,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