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2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以适当体位进行DSA造影检查,运用改良的DSA的测量技术对造影显示的夹层动脉瘤进行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作为选择覆膜支架的依据.结果 29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27例破口完全隔绝.2例内漏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DSA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选择适宜口径和长度的覆膜支架行植入治疗,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简称DSA) ,是常规造影术与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 ,常用于动脉瘤 ,动静脉畸型 ,先天性血管畸型 ,冠状动脉疾患者等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为晚期肝癌及无法手术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本病区在 1997~1999年DSA术 8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准备1.1 术前常规检查 (1)血、尿、便三大常规 ,出凝血时间、血、肝、肾系统的血清学检查及功能检查。 (2 )辅助检查 ,如B超、CT、螺旋CT、MRI等以准确测量瘤体大小、范围等。1.2 皮肤准备 (1)皮肤准备 :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进行腔内修复治疗前再血管化2例,其中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转流1例,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建立旁路1例,19例腔内隔绝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患者使用"烟囱"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支架。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I型内漏在近端添加cuff后纠正,有2例II型内漏。69例随访,随访1~35个月,平均(24.3±10.7)个月。1例II型内漏3个月后消失。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大多数降主动脉病变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6.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入腹主动脉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髂动脉支架置入结合股股旁路血管搭桥术,另6例均为累及髂内动脉的分叉带膜支架置入术。结果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无中转外科手术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下肢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过程及结果的总结分析,以便今后能更加顺利开展和应用该检查。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下肢顺行DSA患者1 156例(1185条肢体),对其造影过程及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曲张肢体1 087条(91.73%),其中伴小隐静脉曲张肢体663条,伴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肢体72条;深静脉血栓(DVT)及DVT后遗症肢体54条(4.56%);单纯性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肢体3条(0.25%);健康肢体41条(3.46%)。结论下肢顺行DSA是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主要手段,对伴有髂静脉狭窄及闭塞或DVT的患者尤为重要,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成像(DSA)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9例因消化道出血行DSA检查发现,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GIST的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5~74岁,男女比为5:4.病灶均为单发.病理诊断良性6例(66.7%)、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33.3%).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本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DSA能够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边缘及毗邻关系,并且能急症进行出血动脉栓塞术,为择期外科手术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遇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后决定是否确诊。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三维DSA和常规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显示瘤颈以及动脉瘤的空间结构上明显优于常规DSA,而常规DSA密度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动态显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医生和患者对三维DSA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细节显示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下肢ASO患者的病变肢体先行DSA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和侧枝循环形成情况,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22条肢体有明显病变,血管狭窄大于40%;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14例,治疗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18条肢体明显好转,2条肢体部分好转,2条肢体无效,总有效率90.9%。结论 DSA能准确评价缺血肢体的血运情况,对手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血管内治疗对于下肢ASO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在初诊时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检查,观察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与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采取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率高,且诊断时间短,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14例患者,13例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为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7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隔绝术。14例患者均经CT、DSA及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逐年攀升, 目前无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的风险较高, 并发症也较多, 因此, 深入研究主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并针对机制开发防治主动脉瘤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稳定且能够模拟主动脉瘤发病进程的精准动物模型是主动脉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基本保障。目前主动脉瘤的建模方法较多, 各有特色, 本文就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血管造影(DSA)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TCD和DSA检查。结果共检查血管1826条,以DSA为标准,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度是85.8%,特异度是96.9%,假阳性是8.0%,假阴性是3.1%。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腹主动脉荷瘤的部位后切除腹主动脉瘤。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TAA/AD)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TAA/AD患者术前主动脉瘤壁破裂及限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中,9例死亡,均为主动脉瘤壁破裂患者.其中的8例累及升主动脉.死亡原因与处于疾病急性期、术前心功能较差、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术前肌酐水平以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 TAA/AD破裂与累及升主动脉和急性期有关,而术前较差心功能、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肌酐水平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