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硬石膏材料水粉比对模型精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水粉比对超硬石膏制取全牙列模型精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制取一个标准下颁牙列金属母模。用两种水粉比(22:100;25:100)调拌超硬石膏材料,制取20个模型,每组10个。用测量显微镜测量模型各标志点的距离,用布洛维硬度机测量模型表面硬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水粉比制备超硬石膏模型,模型各线段长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当超硬石膏的水粉比增大为25g:100g时,模型的表面硬度出现显著的变化(P〈0.01),从数值可看出为硬度的降低。结论:①适当增加水粉比,模型仍可获得较高的精度。②随着水粉比的增加,模型表面硬度和抗磨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义齿修复工作模型超硬石膏用量的调查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工作模型中超硬石膏的用量并分类,便于在应用中控制水粉比,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方法:对临床超硬石膏工作模型称重,计算其超硬石膏的用量,结合临床模型的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结果:①上下颌样本数据的配对t检验示P=0.00l,平均差为10.2g。②一般工作模型的超硬石膏用量分为5类:特大类(-60g)、大类(-50g)、中类(-40g)、小类(-30g)、特小类(10g~20g)。对应托盘型号,石膏用量上颌分为前4类,下颌分为后4类。结论:工作模型的超硬石膏用量由多个因素决定,以牙、颌弓大小作分类指标具有相对合理性。将分类应用于临床工作,可以定量控制水粉比,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义齿修复工作模型重量,计算各模型所含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再按其粉用量,对义齿修复工作模型进行统计学分类.以期依据分类指导临床灌注模型,控制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和标准水粉比例,达到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小号、中号、大号3种托盘制取的修复工作模型311例,计算出工作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各型号托盘印模所需超硬石膏粉用量的均数值进行分类,并临床试用验证.结果:义齿修复工作模型按其超硬石膏的用量可分为3类,小号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45g,中号为46~55g,大号为56~65g.验证样本均在超硬石膏粉用量分类范围之内.结论:义齿修复工作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用量与托盘大小、牙弓大小基本对应,依此作为工作模型的分类指标和用量标准较为合理,用于临床可以适当计量超硬石膏粉用量和按标准水粉比例灌注工作模型,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温高压消毒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有无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制取藻酸盐印模,再用超硬石膏灌模,1h后脱模,静置24h定标志点。石膏模型扫描成数字模型后用测量软件进行标志点三维测量。测量后进行高温高压消毒。消毒后用同种方法测量标志点距离。最后用SPSS软件分析消毒前后数据。结果:高温高压消毒后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温高压消毒对超硬石膏模型三维精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口腔修复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一种精密性高、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印模材料--聚醚橡胶印模材料,已应用于许多精密修复如套筒冠义齿、附着体义齿的印模制备.但是,这种材料硬固后的硬度很高,弹性小,使得分离超硬石膏模型十分困难,暴力分离又极易导致模型受损甚至断裂[1].作者在临床中尝试了一种简易、快速分离的灌制模型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倍骼生用于牙槽骨量不足的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倍骼生用于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存在骨量不足的种植牙患者,在植入36颗种植体的同时,采用倍骼生恢复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结果:22例中无一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种植体脱落,6~8个月后X线检查提示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好,修复效果好。结论:倍骼生可以较好的修复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不但可以扩大种植牙的适应证,而且可以使种植体获得较好的轴向和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在后牙骨高度不足区行种植修复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为43名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植入Bicon系统短种植体共54枚。种植体周围存在骨缺损者,同期植入种植体及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种植后3~6个月行二期手术,2~4周内完成固定永久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术后每年复查,行临床及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一期手术时上颌1例1枚种植体进入上颌窦腔;二期手术时上颌1例1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52枚Bicon短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二期修复后,经36~60个月(平均46个月)的随访观察,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经临床观察,种植成功率为96.3%。种植体的冠-种植体高度比平均值为(1.38±0.32)。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约0.54±0.47mm。结论:在骨高度不足的后牙区,通过植入Bicon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达到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但在骨高度小于3mm的上颌后牙区,应慎用敲击就位的短种植体,以免种植体进入上颌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颌后牙区失牙后骨量不足时应用短种植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采用34颗ITI短种植体修复。随访5 a,对种植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种植体修复负重后,定期门诊复诊,将临床测量及患者使用感知情况作为标准,根据Albreksson等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5年累计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失访,另外30例患者均对种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短种植体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之一,易于医师掌握,易被患者接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年在北京大学医院口腔中心修复的可摘局部义齿患者35例,可摘局部义齿4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8-73岁。按Kennedy分类法,一类牙列缺损21例,二类16例,三类5例。共用磁性附着体46个,卡环80个,修复缺失牙齿161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临床型漂白剂在使用中直接接触牙颈部暴露的牙本质和通过牙釉质渗透到牙本质的特点,观察30%双氧水对牙本质中的Ca/P的影响.方法实验组7颗离体牙浸泡在30%双氧水24小时后,对照组5颗离体牙浸泡在生理盐水中24小时后,两组使用OCPC法对浸泡液中的Ca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运用Fiske-Subbarow法对浸泡液中的磷酸根含量进行测定.然后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30%双氧水浸泡液中C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在30%双氧水浸泡过程中发生了明显脱矿现象.结论 30%双氧水对牙本质有脱矿作用,建议在使用临床型漂白治疗后应加以再矿化和防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