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目前有研究发现,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作常常伴有低频成分的损害,并且有动态性改变.本文研究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以期揭示自主神经系统状态与NSVT的关系.方法选择记录有NSVT的动态心电图96份,按有无心脏病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A组)5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组(B组)40例,另选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C组).分析各组24h HRV以及NSVT发作前2 h和15 min HRV.结果NSVT患者较正常人的HRV时域、频域均降低.B组24 h TP、LFP、LFP/HFP均较A组降低,其LFP的动态改变为在NSVT发作前2 h下降,而在15 min前明显升高;而A组NSVT发作前2 h稍升高,到15 min前明显下降.结论NSVT患者的HRV呈总体降低趋势,但在NSVT发作前低频部分的动态改变会有所不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NSVT患者其心率变异低频成分LFP较低,而在VT发作前会增高,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同.在不同HRV背景下LFP的反应不同可能是器质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是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张力、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估价心脏病人预后及心猝死的新指标。室性心动过速是各种心脏病人较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今将我院60例冠心病人HRV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作一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室速组:自我院近几年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选出室速病人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5~72(54.42±12.25)岁,经病史、体检、DCG、超声心动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冠心病38例(心梗14例),心肌病16例(扩心13例,肥心3例),风心病4例,高血压病4例,心肌炎2例。对照组:经心电图,B超,X线胸片、血…  相似文献   

3.
4.
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析6个HRV时域指标,并对照分析NSVT发作前、后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结果:NSVT患者(n=35)之HRV时域指标中24h平均R-R间期(MRRI)、SD、5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5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MSD)较正常对照组(n=105)明显下降(其中SD为90.88±37.77msvs143.18±31.00ms,P<0.01),与病例对照组(n=4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VT发作前、后5min和1h的SD(5minR-R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SVT患者HRV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但HRV下降与NSV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用于评定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无创性、定量分析方法。HRV的减低。是心脏性猝死的预测指标.其对猝死的预测常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VT)在健康个体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无心脏病NSVT患者的预后尚不明确.在运动时,尤其是运动后恢复,检测到NSVT,预示几十年内心血管死亡率增加.经常训练的运动员,若停止训练,NSVT的预后一般良好.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48 h后发作的NSVT,特别是缺血发作时出现,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13~24 h后发生NSVT提示预后不良.接受再灌注治疗并服用β阻滞剂的心肌梗死患者,以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NSVT不是预测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因子.NSVT对肥厚型心肌病及大多数离子通道病患者具有预后判断价值,但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价值不明.治疗NSVT的重点是治疗基础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CHD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VT,分为VT组(43例)和无VT组(55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MI。结果①3组之间R-R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②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CHD患者中VT组SDNNindex与无VT组无差异(p>0.05),其余指标VT组明显低于无VT组(P<0.05);④VT组中MI的总发生率(19例,占44.2%)明显高于无VT组(10例,占18.2%)(P<0.05)。结论CHD患者中HRV减低,尤其伴有VT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反映了CHD伴VT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52例冠心病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非室速组)比较。提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产生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是诱发阵发性室速的基本病理基础,治疗上应考虑到改善心肌缺血和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它的临床意义,看法尚不统一。已有的报道指出:它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样也存在着左室心内膜电生理特征性异常,如幅度降低.时限延长,可记录到延迟电激动及碎裂电位等,仅程度较轻而已。因而它也可能诱发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QTd)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本组目的在于观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QTd的改变,并与心率变异性(HRV)相对照,探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以及QTd和HRV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唐辉孔祥安图1说明见文内患者男性,45岁,半月来反复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直至晕厥、意识丧失,于1995年2月1日来我院就诊。体查:心浊音界不扩大,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率76次/min,双肺呼吸音清,血...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将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30秒钟以上的VT,称为持续性特发性VT。此类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心电轴左偏的VT,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心电特征。我院近年来收治此类VT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14~35岁,平均27岁。病史最短半个月,最长11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最短数小时,最长半个月。VT时心率120~180次/分,平均160次/分。患者除感心悸外,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不高,检出率更低。常规心电图只有发作时才能检出,动态心电图由于可以长时间记录,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终止情况可以全面了解,检出率更高、更全面。本文对我院近1年来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动过速的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ficular contraction,PVC)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ficular tachycardia,NSVT)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人群广泛,包括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健康人中PVC的检出率为5%~50%,随年龄增长PVC的发病率逐步增加,但不同时期的PVC发病率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差异。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并非平行关系,不同心脏“背景”的PVC预后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识别PVC的危险分层及进行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DM)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对50例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有无短阵、VT分为:VT组(A组)23例;无VT组(B组)27例,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25例进行比较,观察HRV的4项时域指标和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结果0)3组之间的R—R间距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B组HRV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c组(P〈0.05);③A组中HRV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5);④A组中有15例发生SMI(其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24h内死亡7例),占65.2%,明显高于B组8例(其中突发AMI2例,无死亡),占29.6%(P〈0.05)。结论DM者HRV降低,尤其是伴有VT者HRV降低更明显、MI发生率高。反映了DM者特别是伴VT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多合并有SMI,易引起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心率变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心率变异性变化,探讨室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速患者40阵次室速发作前、后1h心率变异指标.结果 室速发作前,SDANN、SDNN、PNN50、HF均降低,LF和LF/HF升高(P<0.05).结论 特发性室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室速发作前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临床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随访NSVT167例和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92例,随访记录所有原因死亡、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等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NSVT组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分成3个亚组,通过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NSVT和频发室早分别失访4,1例,NSVT组完成随访163例,频发室早组191例。左室收缩内径值、是否有心肌病病史以及24hHolter室性事件总数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衰史、心肌梗死史,空腹血糖值、LVEF值、联律间期、平均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的大小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病为发生NSVT的独立危险性预测因素,其比值比(OR值)为36.307。NSVT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非高血压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05);②心衰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心衰组(P=0.042);③冠心病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2)。结论心肌病为发生NSVT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NSVT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高。LVEF≥0.40的NS-VT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动过速 (VT)迄今仍是心血管内科急症中具挑战意义的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皆较为复杂 ,有关VT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尚难广泛开展 ,其本身也有一定局限性 ,诸如 ,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而且对于高危患者不能预测猝死的发生等。目前 ,大多数VT的治疗为经验性的 ,使临床医生感到困惑而又亟待探讨的问题不少。所幸的是 ,近年来遵从循证医学原则开展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对VT的治疗选择进行了科学的重新评价和认识 ,从而改变或动摇了一些传统观念。现就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 ,并结合新近文献 ,尝试性地对VT的救治方法与…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人类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电生理机制,需要明确非持续VT和持续性VT两者的关系。因此,至少部分需要对既有非持续性又有持续性VT患者的全室壁室性激动进行分析。 方法 对6例急性心肌梗塞痊愈后接受心律失常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其期前刺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伴短阵室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10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有无室速分为室速组(VT组,22例)和无室速组(无VT组,80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对照组),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时域指标SD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均低于对照组,频域指标HF、LF降低。LF/HF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2)肺心病伴短阵室速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全程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HF亦低于非室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HRV降低,尤其是伴VT患者更为明显,反映了慢性肺心病伴短阵室速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更为明显,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测定犬正常心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阈值(NSVTT)、室性心动过速阈值(VTT)和室颤阈值(VFT)。20只犬(30/20,100%)均诱发出NSVT,19只犬(19/20,95%)诱发出VT,9只犬诱发出VF(9/20,45%)。相关分析表明:NSVTT/VTT(r=0.666,P<0.05),VTT/VFT(r=0.674,P<0.05)及NSVTT/VFT均呈直线正相关,VTT(或许包括NSVTT)有可能成为预测VFT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