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是双刃剑 ,有治疗作用 ,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在医药事业飞快发展的今天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 ,ADR)仍不断给人类造成灾难和困扰。世界卫生组织 (WHO)公布的资料表明 ,住院病人中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 2 0 % ,其中 0 2 4 %~ 2 9%引起死亡 ;我国也有资料表明 ,每年有 2 5 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入院治疗 ,约有19 2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因此 ,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 ,有利于及时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依法对已批准生产上市药品进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2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 根据2002年1月至6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药物的类别、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份报告表中,抗感染药201例(53.2%),中药制剂34例(8.99%);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262例(69.3%);主要影响皮肤系统不良反应158例(43.7%)。结论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类药物,其次为中药制剂,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医药保健杂志》2011,(1):96-97
药物治疗能解除病痛,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药品跟人一样,总是有着不为人熟悉的一面。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人占住院人数的5%~10%。住院者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及其发生率,探索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在药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法,对北京等6省市16家医院4382份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发生率2.24%),其中以皮疹(1.69%)最为常见;胃肠道反应(1.51%)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常见;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发热(0.64%)、心脑血管反应(0.43%)、胸闷心悸(0.32%)。结论: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适用于药品的安全性研究。双黄连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有必要修改其药品说明书,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药物新剂型,新品种的大量涌现,由药品不良反应所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也在不断上涨,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的危害而入院,其中死亡人数达到19.2万人,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左右,老年人的发生率平均为22.2%。我国每年约有500~1000万病人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而住院,  相似文献   

6.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反应。”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所难免。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住院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0%~20%;住院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者占0.24%~2.9%;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占0.3%~5.0%。药品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不良因素,由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损害补偿问题也成为当今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有关的154例(76.23%),中药制剂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drug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住院病人中ADR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病人因ADR入院,因ADR死亡者占死亡病人的0.24~2.9%。如按上述发生率估算,我国每年即会有500~1000万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严重反应而入院的患者可达25~50万人。药物不良反应仍是严峻话题。  相似文献   

9.
胡建新  付晓  刘剑英 《药品评价》2006,3(6):425-4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0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1种。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55例(50.46%);南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89例(81.65%);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80例(73.3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医生45例(41.28%);护士43例(39.45%);药师21例(19.27%)。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汪洋 《安徽医药》2010,14(3):358-360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 HT6K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对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实验组,此时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两组药物治疗患者经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几率(4.00%)与成功上报率(90.00%)均与对照组药物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12.60%)与成功上报率(65.08%)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改进,提高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的认识,降低不良反应几率,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监督工作可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与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笔者2004年所受理的3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ADR有74例(占20.7%),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达58例,占78.4%。本文就中药注射剂所致ADR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82%,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0.49%,神经系统反应18.0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1.48%。低龄儿童及年龄5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比例分别为21.32%、34.4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6%。结论:对低龄儿童及老年人群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临床观察,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2006—2007年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共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比较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分布在50岁以上的患者2006年占23.49%,2007年占29.52%;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2006年占67.45%,2007年占62.53%,均列首位;2007年中药制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1.32%)比2006年(8.72%)有较大增长;两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位于首位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两年发生率最高的药品不良反应均为过敏反应。结论:须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分析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2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应用荧光素钠静脉注射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982例中有1048例发生不良反应(26.32%),其中出现恶心665例(63.45%);呕吐276例(26.34%);皮肤荨麻疹103例(9.83%);一过性昏厥4例(0.38%)。结论 荧光素钠注射液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6):63-63
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8年1至11月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700例,比2007年同期增加28.4%。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达12177例,占报告总例数的215.9%。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居多,共有5415例,占全部报告的62.7%,远远高于口服等其他用药方法。专家分析称,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直接诱因,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也增加了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院4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王立军  周学琴 《中国药房》2007,18(2):137-13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6月15日收集到的405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5例ADR中,涉及抗感染药191例(47.16%)、中药注射剂141例(34.81%);≥60a有216例(53.3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 283例(69.8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6例(41.2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医院2005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45例不良反应中涉及134种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0.4%,居首位;神经系统反应(23.4%)和消化系统损害(20.0%)居前3位。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药师(77.9%)、医师(13.7%)、护士(6.2%),医技人员(2.2%)。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院6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用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自发呈报的484例药物不良发应(ADR)报告及用药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ADR中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33.45%;ADR中60岁以上老人最多,为40.70%。结论:应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放在与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近年来发生不良反应较高的药品予以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