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MI患者9例.观察疗效及随访资料.结果间接指标表明9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静脉溶栓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结论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在无绝对禁忌证时,采用个体化给药进行静脉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年龄 <70岁 ) 2 42例和高龄 AMI(≥ 70岁 )患者 71例进行对比 ,旨在了解静脉溶栓对高龄 AMI患者的近期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选择我院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6.
曲海英  赵霞  于永红 《现代保健》2009,(24):116-117
目的对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8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在溶栓前、中、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溶栓过程中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8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AMI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护理,能提高老年AMI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张对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或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效果虽好[1],但对年龄限制明显,且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人,目前,溶栓年龄虽然从75岁提高到80岁,但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仍是溶栓禁忌症[2]。本院采用巴曲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先伦  公秀云 《中国保健》2007,15(19):66-67
目的针对基层医院的特点,分析放宽溶栓指征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住院治疗的153例AMI患者中,选择24h内溶栓68例,以150万~200万U尿激酶在30min内一次性静脉滴注.结果68例患者中44例溶栓后再通,溶栓再通后死亡5例,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9例.结论放宽指征对AMI进行静脉溶栓可以使更多的AMI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提高AMI的治愈率且有较为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佑克静脉溶栓治疗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1~11月以来收治的年龄≥75岁的高龄STEMI患者,普佑克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75~81)岁,平均76.93岁。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循证指南共识。首先取普佑克20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3min静脉推注完毕;再取普佑克30mg溶于90ml生理盐水中,30min静脉滴注完毕。在治疗过程中对其疗效,安全性,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14例患者,1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2例死于原发病),8例溶栓再通,再通率57.14%,1例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1例牙龈出血,1例泌尿系出血(尿常规潜血++),2例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例心衰。结论普佑克静脉溶栓治疗老年高龄STEMI患者,再通率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是近几年AMI治疗的重大进展。80年代初开展了AMI冠脉溶栓治疗,随后静脉溶栓治疗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AMI静脉溶栓治疗是在AMI发生后迅速经静脉注射溶栓剂,使引起心肌梗死的冠脉内血栓溶解,阻塞的动脉重新开放。恢复血液灌注,从而挽救一部分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的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适臆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共98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女性组22例。两组均于3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大于女性(P〉0.05);(4)AMI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因素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脂及糖尿病高于男性(P〈0.05);男性吸烟史显著高于女性(P〈0.01);(5)女性组并发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288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3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44例,再通10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8·0%(61/105)。对照组144例,再通10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2·0%(72/100)。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36,p=0·037<0·05)。结论葛根素对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爱华  王绪芳 《现代保健》2014,(15):148-15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在早期有心血管事件组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D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年龄分成3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12 h内溶栓的47例AH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 h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1例死亡,且无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分析,探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小时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6例溶栓病例的总有效率达65.38%;2h内、2~4.5h及4.5~6h内溶栓有效率分别为100%、53.3%及66.6%.溶栓前NIHSS评分4~10分者有效率为100%,11~20分者有效率为50%,20分以上者均无效(0%);超过80岁溶栓有效率为60%;总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时间窗越早,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高龄不是静脉溶栓绝对禁忌症;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方法8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275%vs47.5%,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方法8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27.5%vs47.5%,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与未溶栓治疗中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29例AMI患者按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131例)及未溶栓组(98例),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后6h、入院后24h抽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于入院次日晨抽血测定CRP、IL-6、TNF-α、WBC计数.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溶栓组失访27例.溶栓组6个月内死亡1例,病死率为1.0%(1/104),未溶栓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6.1%(6/98),两组6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CK、CK-MB峰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TNF-α、IL-6水平较未溶栓组升高,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WBC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组中再通104例,再通率为79.4%( 104/131),再通患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未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患者TNF-α、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再灌注损伤相关,亦提示为心肌坏死本身的炎性反应,检测CRP、IL-6、TNF-α、WBC计数对AMI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临床意义,抗炎、抗氧化治疗对改善AMI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