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重症下腔静脉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对8例下腔静脉肿瘤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8次在体外循环或右心房插管灌注下手术切除下腔静脉肿瘤或(和)延及右心房/室内肿瘤;1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局部复发行下腔静脉置换术.术前CT或MRI检查均已除外远处转移.结果 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肝衰竭,其他7例术后症状均缓解并顺利出院.7例患者随访5~4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3例术后随访14~24个月,效果良好,无复发;3例术后4、5及32个月后原位复发并全身多处转移,其中1例是罕见的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个月后复发并右肾上腺转移癌,9个月后再次切除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室内肿瘤,术后11个月第3次复发死于心衰;另2例复发者未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7个月行化疗后症状缓解.1例45个月后失访.结论对于复杂腔静脉恶性肿瘤如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可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如此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重症下腔静脉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对8例下腔静脉肿瘤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8次在体外循环或右心房插管灌注下手术切除下腔静脉肿瘤或(和)延及右心房/室内肿瘤;1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局部复发行下腔静脉置换术.术前CT或MRI检查均已除外远处转移.结果 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肝衰竭,其他7例术后症状均缓解并顺利出院.7例患者随访5~4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3例术后随访14~24个月,效果良好,无复发;3例术后4、5及32个月后原位复发并全身多处转移,其中1例是罕见的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个月后复发并右肾上腺转移癌,9个月后再次切除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室内肿瘤,术后11个月第3次复发死于心衰;另2例复发者未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7个月行化疗后症状缓解.1例45个月后失访.结论对于复杂腔静脉恶性肿瘤如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可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如此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重症腔静脉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9例次腔静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8次在体外循环或右心房插管灌注下手术切除下腔静脉肿瘤或/和延及右心房/室内肿瘤;1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术后局部复发行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上腔静脉肿瘤延及左右无名静脉行上腔静脉重建。人工血管置换3例,下腔静脉补片2例。术前CT或MRI检查均已除外远处转移。结果除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衰竭,其余8例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并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为18(5~45)个月,其中3例术后随访14~24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肝衰竭;4例术后分别于4、5、11及32个月后原位复发并全身多处转移,其中1例是罕见的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个月后复发并右肾上腺转移癌,9个月后再次切除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室内肿瘤,术后2个月再次复发死于心衰。另3例复发者未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7个月行化疗后症状缓解;1例上腔静脉肿瘤患者11个月后发现脑转移,15个月后死亡;1例45个月后失访。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复杂腔静脉恶性肿瘤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积极手术治疗,仍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郭学利  时德 《腹部外科》2002,15(1):60-62
腹膜后肿瘤来源复杂 ,发生部位广泛 ,无特异临床表现 ,不易早期发现 ,就诊时肿瘤常常已侵及大血管。腹膜后肿瘤的完整切除是减少术后复发 ,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1] 。因此肿瘤侵及腹膜后大血管是手术彻底切除的主要障碍。手术能否根治性切除 ,取决于对血管的处理。动脉壁厚且分离较易 ,相反静脉壁薄 ,易被肿瘤浸润分离困难 ,常需行静脉切除或重建。本文就腹膜后肿瘤累及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的外科处理做一综述。一、概述176 1年Morgagni首次描述了腹膜后肿瘤[2 ] 。腹膜后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  相似文献   

5.
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处理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时下腔静脉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收治的 4 1例腹膜后肿瘤累及下腔静脉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方式有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术 17例 ;部分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术 11例 ;部分下腔静脉切除、残端结扎术 10例 ,其中 3例行人工血管植入术。结论B超、CT、MRI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 ,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明确下腔静脉受压、移位、畸形及有无闭塞。累及下腔静脉并非腹膜后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证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与重建安全、有效、可行 ,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曾进,章咏裳肾细胞癌(RCC)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IVC)内癌栓,其发病率约占同期RCC总数的3%~10%[1,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日趋发展和普及,B超、CT、MR以及下腔静脉造影等检查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片腔静脉成形(APPC)或下腔静脉重建(RIVC)的治疗方法、适应证、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自1986年5月至1998年6月我们完成了APPC治疗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狭窄39例和自体心包成管代血管IVC移植治疗IVC闭塞或缺损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常温IVC血流阻断或IVC气囊导管转流下,经右胸腔切开IVC,同时施行直视根治术切除梗阻病灶。结果 42例手术患者,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4.76%),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5.24%)。术后随访13-96个月。37例典型症状体征消失,B超和IVC造影证实IVC-HV通畅良好者37例,术后18个月显示IVC狭窄1例,2例于术后2-4个月发现IVC血栓形成。结论 自体心包片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IVC-HV狭窄或闭塞的有效的外科疗法,可使病人迅速康复,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ng SY  Cai XJ  Mu YP  Hong DF  Xu B  Qian HR  Liu YB  Fang HQ  Li JT  Wang JW  Liu FB  Xue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78-881
目的总结7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癌栓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我们为7例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患者实施了肝癌切除及右心房和(或)IVC切开取栓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来控制IVC血流。根据癌栓上极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5种不同术式:(1)静脉转流,心脏停搏,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2)静脉转流,心脏不停搏,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右心房和(或)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3)经腹部切口切开膈肌,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4)经腹部切口,经膈肌腔静脉裂孔小切口,心包外高位阻断肝上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5)经腹部切口,肝上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2例,右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7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周~26个月,平均9.8个月。已死亡的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3、9、11、2、17个月和2周,尚生存的1例患者已无瘤生存26个月。结论对合适病例实施肝癌切除和IVC切开取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右心流人道阻塞和肺动脉栓塞造成的猝死,并有可能获得相对提高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2岁。因高血压10年,间断头晕、心悸2年,发现右肾上腺肿瘤1年,于2007年1月6日入院。10年前体检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口服复方降压片(2片,tid),血压不稳定,最高达180/120mmHg;加用卡托普利(25mg,tid),血压基本正常。2年前出现间断头晕、心悸,时有胸闷,休息  相似文献   

10.
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人可经腹部切口完成,另15.6%者可能需开胸在心包内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下阻断,有87.5%可在网膜孔后分离阻断,12.5%需行下腔静脉肝后段分离阻断。在游离肝右叶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病理结果和预后.结果 3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下腔静脉管壁缺损应用人工血管进行修补;1例切除部分肿瘤,恢复肝静脉血流;3例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明确诊断后放弃手术.7例术后病理均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3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呈阳性,4例呈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完整切除肿瘤者术后预防性口服华法林抗凝6个月,分别随访8、32、3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血栓形成;1例部分切除者存活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只行肿瘤活检者均于7个月内死亡.结论 完整切除肿瘤和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小结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病人的手术经验。探讨有关心血管外科技术的改进。方法 1999年6月至2002年5年完成该类手术12例,在术前准备,切口与显露,心血管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方式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结果 手术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随访14-35个月,结果比较满意,仅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出院1个月死亡。结论 对有明确适应证的病例,经充分准备,多科室密切合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评估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5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包块2年余"入院。查体:下腹部触及约15cm×15cm×20cm肿物,活动性欠佳,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CT:右侧腹膜后见团块状浅分叶型软组织密度影,约18.1cm×10.4cm×8.6cm,CT值约9~70HU,边缘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延迟强化,内见  相似文献   

14.
Yang M  Sun L  Zhang JW  Li LB  Yo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14-516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肾下下腔静脉的直径及长度,定位肾静脉位置,更好地指导下腔静脉滤器类型选择与准确置放.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的83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6.4岁.滤器置放指征均参考ACCP-8标准.于放置滤器前行下腔静脉造影,通过DSA自带软件测量肾下下腔静脉直径及长度,同时确认肾静脉开口的位置及下腔静脉的形态,根据上述结果选择不同的滤器.结果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滤器,所有滤器释放位置良好,无覆盖肾静脉情况发生.肾下下腔静脉直径10~26 mm,平均(19±5)mm,无直径>28 mm的巨大下腔静脉.肾下段下腔静脉长度平均为(10.6±2.8)cm.肾静脉位于L1-2之间,髂静脉分叉位于L4-5腰椎之间.结论 肾下下腔静脉直径与长度的测量对于指导滤器类型的选择及国产滤器的研发有较大作用,下腔静脉造影对腔静脉滤器的精确置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diameter and length of infrarenal inferior vena cava (IVC)in Shandong Peninsula adult throug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DSA) for better vena cava filter (VCF) choice and placement. Methods From April 2008 to June 2010, 83 discontinuous patients (49 males and 34 females, mean age 56. 4 year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placed VCF through DSA according to ACCP-8. During operation, diameter and length of infrarenal IVC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nal vein location and the type of the IVC were identified to help the VCF choice. Results All the VCFs were placed successfully,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The diameter of infrarenal IVC was 10 to 26 mm with a mean of (19 ±5) mm. The average length from beginning of IVC to the lower renal vein was (10. 6 ±2. 8) cm. The renal vein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lumbar vertebra, the IVC beginning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fourth and fifth lumbar vertebra. Conclusions Diameter and length measurement of infrarenal IVC is helpful to the VCF selection and the domestic VCF research. Vena cava angiograph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accurate placement of VCF.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IVC)滤器(IVCF)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总体取出率仍较低,体内长期留置IVCF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IVCF变形、张开不全、倾斜、移位、断裂及IVC穿孔、狭窄、闭塞;其中少数并发症可引发严重临床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如IVCF移位至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虽然IVCF相关并发症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各种并发症仍具有一定特征性。熟练掌握IVCF相关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从而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VCF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双向插管技术治疗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插管技术治疗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9例患者采用双向插管技术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然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植入支架56例。结果 79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双向插管行下腔静脉开通术是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