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近年来治疗难治、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重要方法之一,而allo-HSCT后的移植物抗肿瘤(GVT)作用有限,且起效时间多在移植3个月以后[1],所以NHL的早期复发是影响all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受者体内供者型或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输注供者型CIK细胞成功开展过继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资料.例1在移植后986 d出现白血病复发,经化疗取得短暂部分缓解,采集受者外周血完全供者型单个核细胞扩增CIK细胞,先后给予受者5个周期的CIK细胞治疗.例2在亲缘allo-HSCT后158 d出现白血病复发,采集亲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CIK细胞,于移植后204 d和294 d给予2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治疗.结果 例1经化疗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后,经过1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之后再次给予4个周期CIK细胞治疗,随访7个月取得持续完全缓解.例2复发后停用免疫抑制剂,并行化疗及输注供者干细胞采集物,于移植后187 d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髓外浸润情况,移植后204 d输注1个周期的CIK细胞后,症状明显减轻.移植后294 d给予第2个周期的CIK细胞治疗,骨痛缓解,现骨髓细胞学持续完全缓解,髓外病灶消失.结论 受者体内供者型或供者来源的CIK细胞可用于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效果良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48枚)结肠广基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EMR治疗。结果 32例(48枚)广基结直肠息肉均经EMR手术一次顺利切除,一次切除率为97.92%。手术时间(79.30±18.28)min,切除息肉直径为(3.43±1.51) cm。其中腺瘤性息肉38枚,增生性息肉8枚,局灶癌变1例(病理证实并追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术后24 h出现延迟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术中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 a,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病例。结论 EMR治疗广基结肠息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而清除骨髓残留病灶。急、慢性白血病HSCT后复发常为单纯骨髓复发,少数患者为髓外或伴骨髓复发,而单纯髓外复发更少见、预后较差。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报道3071例患者al- lo-HSCT后髓外复发仅为0.45%。最近我们发现2例白血病患者HSCT后髓外复发,报道并复习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惟一有可能治愈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尤其是发生骨髓侵犯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有望再次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但移植后仍有些患者出现疾病的复发。allo-HSCT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恢复在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监测了20例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患者移植后外周血中CD45RA 细胞的变化,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例均为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HLA相合的同胞间外周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56岁,中位数35岁。20例的原发病,7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为…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allo-HSCT后大约有30%~40%的受者会出现复发, 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复发可能不是克隆演变所致, 而是白血病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造成的免疫逃逸, 以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 其中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分子表达的改变, 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以及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CP)抑制物的表达等。本研究尝试通过回顾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 探讨克服这些潜在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病理符合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治疗(普通圈套器电切组,12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EMR组,47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ESD组,39例)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疗效。 结果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78.57%(77/98)。普通圈套器电切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为66.67% (8/12),EMR组为82.98% (39/47),ESD组为76.92% (3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63)。仅1例ESD治疗后发生穿孔,其他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均未复发。 结论内镜治疗对病变未超过黏膜下层的小的消化道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胃无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45例胃无蒂息肉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EMR,观察其疗效、麻醉效果,记录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以评价切除效果。结果 45例患者52枚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100%。9月后复查1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7.8%。术中出血3例给予药物喷洒、高频电凝,止血夹夹闭成功止血,无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结论 无痛胃镜下EMR治疗胃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无痛胃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行allo-HSCT并在移植后诊断为cGVH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allo-HSCT后初次诊断cGVHD至确诊后9个月。收集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确诊cGVHD时以及确诊后3、6和9个月临床资料,并采用第4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FACT-BMT V4.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对allo-HSCT并发cGVHD患者确诊后3个月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及患者年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最终纳入247例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其中111例为轻度cGVHD,104例为中度cGVHD,32例为重度cGVHD,三组患者原发病及移植时间构成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6和44.456,P均<0.05)。轻、中、重度cGVHD组患者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干细胞移植模块得分以及FACT-BMT V4.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1.184、16.277、22.695、27.014、60.112和64.645,P均<0.05)。截至2021年6月,247例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8(246,1 867)d,其中68.4%(169/247)患者经系统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获得CR/PR患者确诊cGVHD时以及确诊后3、6、9个月FACT-BMT V4.0总分分别为152(111,183)、124(95,154)、129(100,157)和152(120,182)分,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4.113,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GVHD严重程度及糖皮质激素耐药是影响allo-HSCT后并发cGVHD患者确诊后3个月生活质量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FACT-BMT V4.0在allo-HSCT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cGVHD严重影响allo-HSCT后患者生活质量,且与cGVHD严重程度及糖皮质激素耐药密切相关。经治疗后获得CR/PR者FACT-BMT总分呈动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例行食管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90例中食管上段(距门齿15~23 cm)病变16例,食管中段病变(距门齿23 ~ 32 cm)52例,食管下段病变(距门齿32~ 40 cm)2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05±3.12) cm.所有病变均顺利完成EMR.切除标本大小为(3.55±2.71)cm.手术时间为(18 ~ 125) min,出血量为(10 ~70) 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24.4%(22/90).术中出血4例(4.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2%),无1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食管狭窄3例(3.3%),均予保守治疗好转.90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 ~60)个月,术后5年内病变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5.6% (5/90),无癌复发死亡病例.结论 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C)及癌前病变(PL)(早期CC~PL)的疗效。2014年1月—2016年12月,CC~PL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各73例,分别行ESD治疗和EM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出血与住院时间,病灶切除情况:基底病灶残余、组织治愈性切除、整块切除,术前、术后3月血清T细胞,CD3~+、CD4~+、CD8~+、CD4~+/CD8~+;术前、术后3月CEACAM-1、微血管密度值(MVD),两组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存活情况。结果显示,ES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大于EMR组(P0.05)。ESD组整块切除率(97.26%)、治愈性切除率(68.49%)均高于EMR组整块切除率(75.34%)、治愈性切除率(46.58%)(P0.05)。ESD组基底病灶残余率(2.74%)与EMR组(4.11%)无差异(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均为0。术后3月,ESD组血清CD3~+、CD4~+、CD4~+/CD8~+均高于EMR组,血清CD8~+及MVD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一年复发率均低于EMR组(P0.05)。两组一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ESD治疗早期CC~PL病灶切除效率高,可有效降低CEACAM-1水平,弱化其致癌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化学药物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应用达沙替尼治疗Ph+ALL患者56例;根据是否行allo-HSCT分为移植组22例和化疗组34例,随访时间22个月(3~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存活(OS)率、无病存活(DFS)率、复发及非复发死亡情况(NRM),评价联合达沙替尼治疗时,allo-HSCT是否较化疗具有优越性。结果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OS率分别为69.1 %和47.8 %(P=0.032),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DFS率分别为62.2 %和43.1 %(P=0.043),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6 %和44.1 %(P=0.008),两组间2年OS、DFS和累计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移植组非复发死亡率(NRM)高于化疗组(分别为18.6 %和14.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结论达沙替尼联合allo-HSCT治疗Ph+ALL疗效优于达沙替尼联合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层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行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层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记录、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46~68 min,平均(56±13)min。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例。术后随访1年总生存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未见肿瘤原位复发或异位复发。结论该手术方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伴随着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能降低肿瘤复发,但由于cGVHD发生率高达25%~80%,并伴随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受者死亡[1],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cGVHD仍然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移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2016年至2018年期间,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费城染色体阴性ALL患者移植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费城染色体阴性成人ALL接受首次allo-HSCT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14~58岁,中位年龄25岁。结果中位随访27个月,2年的总存活(OS)率为78.8%(95%CI 67.8%~89.8%),2年的无复发生存(RFS)率为70.7%(95%CI 58.2%~83.2%);移植前化学药物治疗3~7疗程(中位数4疗程),培门冬酶中位剂量为3剂(2 000 IU/m2,每次1剂)。多因素分析发现,强化培门冬酶组(移植前化疗方案中培门冬酶剂量≥4剂)是移植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HR=4.067,P=0.046),高危染色体核型是移植后复发的高危因素(HR=0.193,P=0.009)。生存分析显示,强化培门冬酶组(32例)2年RFS显著高于对照组(33例)(90.0%,95%CI 79.2%~100%和56.9%,95%CI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allo-HSCT受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可评估的191例接受allo-HSCT患者中有18例并发带状疱疹,发病率为9.42%,其中14例发生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3~12个月内.10例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合并急性GVHD.临床表现主要为区域性皮肤疱疹.3例出现严重疱疹后神经痛,需强效止痛.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所有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静脉输注治疗,全部治愈,无疱疹相关死亡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5.5 d.结论 带状疱疹是allo-HSCT后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3~12个月,GVHD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用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膀胱内灌注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卡介苗(HCPT+BCG)膀胱腔内灌注对肾盂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121例肾盂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后分为两组:组1为单用HCPT组(58例),术后单用HCPT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组2为HCPT+BCG组(63例),术后1周内单次HCPT膀胱腔内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卡介苗膀胱腔内灌注。术后定期膀胱镜等检查和随访。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HCPT+BCG组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高于单用HCPT组,且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灌注中及灌注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卡介苗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后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MRD)的作用。方法 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对83例患者进行allo-HSCT。对供者为异性的64例受者实施骨髓细胞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FISH法检测,评价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及其动态改变;对供、受者性别相同而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19例受者,应用相应的基因探针(BCR/ABL、AMIL1/ETO和MLL)对骨髓细胞行FISH法检测,评价微量残留病灶的发生。结果 64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中,50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在99%以上;7例早期嵌合度偏低(96.2%~98.7%),在随访过程中逐渐上升至99%以上,移植后均未复发原病;另外7例嵌合度在随访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其中3例微量残留病灶在10%以上,均同时出现血液学复发;4例患者微量残留病灶在2%~5%之间,其中2例经快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在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后骨髓嵌合度逐步上升至99.9%,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1例持续处于CR状态。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allo-HSCT受者中,16例移植后未检测到原来的异常核型;1例检测到10%的微量残留病灶,经免疫抑制剂减量4个月后降为1%,移植后1年仍在完全缓解中;2例分别在移植后1个月和4个月时出现原来的染色体异常。复查骨髓为原病复发,再次化疗未缓解。结论 应用FISH法检测allo-HSCT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对判断植入、复发和指导早期干预性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导致的多浆膜腔积液是移植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该疾病极易误诊而影响患者预后及治疗.现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救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导致的多浆膜腔积液的病例报道如下,旨在使临床医生充分认识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