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晓娟  王妮  姜素珍  张水利  张莹 《医学争鸣》2007,28(24):2267-226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20μg/min〈UAER〈200μg/min);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的血清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也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结论:血清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尿白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09-06间2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63例)与非糖尿病组(83例),所有病例均行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肌酐、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同时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组高血压者多见,微量白蛋白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其造影阳性率(P〈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患者微量自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曹歆 《西部医学》2010,22(1):102-10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UAER分成三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0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20~200μg/min)35例,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35例,测量患者血脂、体重指数。结果各组阁年龄、性别、BMI、血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病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量蛋白尿组CRP值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CRP值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和微量蛋白尿组(P〈0.05)。CPR与UAER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CRP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GFR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NIDDM)76例。根据尿白蛋白(Alb)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Alb尿组(1组,UAER〈20/μg/min);微量Alb尿组(Ⅱ组,UAER20-200μg/min);大量Alb尿组(Ⅲ组,UAER〉200/μg/min)。行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测定尿Alb、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Y)。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结果:Ⅰ组患者GFR比对照组增高,其尿微量蛋白与GFR呈负相关。Ⅱ组患者GFR与对照组元明显变化,其尿微量蛋白与GFR元明显相关。Ⅲ组患者GFR明显降低,其尿微量蛋白与GFR呈负相关。Alb与SCr,BUY呈明显正相关。结论:GFR是反映DN变化的灵敏指标。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判断DN病变进展程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Aldo)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166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取血标本,测定醛同酮水平,按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100ng/ml),B组(100ng/ml≤Aldo≤200ng/ml)及C组(Aldo〉200ng/m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各组ACS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水平对术后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三组ACS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辊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血浆醛同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同酮水平的高低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对胰岛功能、肾脏血管内皮毒性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微量白蛋白尿(MU)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果糖胺(F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内皮素(UET-1)、血内皮素(SET-1),计算稳态模型8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下降平稳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FBSF(15.01±3.15)mmol/L vs(6.81土0.86)mmol/L]、FA[(3.90±0.38)mmol/LVN(2.41±0.29)mmol/L]、UAER[(53.07±19.83)μg/min vs(21.65±8.16)μg/min]、UET-1[(244.56±19.30)pg/min vs(142.12±27.95)pg/min]、SET-1[(153.34±31.52)ng/L vs (103.55±20.7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S、HOMA-Is、HOMA—IR分别与UAER、UET-1、SET-1有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持续性高血糖毒性损害及胰岛功能减退而失去正常效应胰岛素水平对肾脏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高血糖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并比较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阳性率[(32.19±3.87)mg/L,35.1%]高于2型糖尿病不舍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3.43±4.12)mg/L,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超声下轻中重度三组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成正相关(Z=2.962,P=0.003〈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提示其严重程度可一定程度的预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并比较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阳性率[(32.19±3.87)mg/L,35.1%]高于2型糖尿病不舍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3.43±4.12)mg/L,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超声下轻中重度三组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成正相关(Z=2.962,P=0.003〈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提示其严重程度可一定程度的预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6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依据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20例,B纽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R〈300mg/24h)22例,c组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mg/24h)21例。D组为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共21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D组)比较,A、B、C组的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DM组中,Resistin与Homa—IR、UAER、LDL-C、HbA1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cr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与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9.
李斌  江汝健 《西部医学》2010,22(1):58-58,6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痛患者的尿白蛋白。在冠心痛组中,单支病变18例,两支病变32例。结果冠心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支以上病变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他DM)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C)、α1-微球蛋白(α1-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没有同步尿肌酐校正的1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783,r2=0.613,P〈0.01)。结论UAER〈20μg/min不能排除2型糖尿病肾损伤,检测尿微量蛋白可提示T2DM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85例和高血尿酸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血尿酸水平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高血尿酸组ACS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较正常尿酸组患者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尿酸水平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及云南省内部分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为PCI组,另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心外科住院治疗的16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左主干病变患者为CABG组.观察PCI组及CAB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脑血管事件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特征基本相近.PCI组有5例(16.7%)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而CABG组8例(50.0%)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P=0.04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CI组中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占绝对优势(97.0%),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两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与非ACS远期疗效比较在心绞痛复发率(29.4%VS0.0%,P〈0.05)及MACE发生率(41.2%VS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经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疗效与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比较PCI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2)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率及MACE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设置5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PAC-1、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1);将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结果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PAC-1、CD62P表达明显高于UAER正常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均P<0.05).血小板活化的PAC-1、CD62P表达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5,1.064,均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入选275例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及7d后检测每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采用基因芯片及PCR技术检测每组内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通过PCI术明确患者的冠脉病变数目并计算其Gensini评分.出院后随访3~12月.结果 CYP3A4基因多态性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4基因894C>T位点中携带T突变基因与ACS患者发生CR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59,P>0.05).随访3~12月后,CR组较NCR组均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但与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突变类型无关.结论 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及心血管发生风险无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将2008年1月至12月于我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9例按治疗方案分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61例,保守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1 d、入院7 d 时血清BNP浓度的变化,并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入院即刻、1 d时两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时PCI组患者血清BNP浓度低于保守组(P<0.01),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保守组(P<0.05).对AMI者梗死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是最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预测因子(OR=1.026,95%CI 1.014-1.038,P<0.01).所有患者30 d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 AMI患者入院7 d时的血清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9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各亚组间48h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示两组中替罗非班亚组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1);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亚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CH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疑诊CHD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87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衡量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 MAU阴性者CHD发病率显著低于MAU阳性者(P<0.01),MAU阳性者出现1、2、3支冠脉病变率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MAU阴性者(均P<0.05) ACR值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且任意冠脉病变支数组之间ACR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CR值与Gensini总积分存在正相关(r=0.593,P<0.01).结论 MAU定性和定量均能反映非糖尿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避率(UAE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8例,按照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30ms/24h)、微量白蛋白尿组(MAU)(30-299ms/24h)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300ms/24h),比较三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生化指标、24h尿尿酸(UU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AU组比较,MAu组收缩压(SBP)、BMI、血尿酸(UA)、UUA、in(HOMA—IR)和In(HOMA—IS)升高,In(ISI)降低(P〈0.05);而CAU组SBP、舒张压(DBP)、BMI、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UA、UUA和1n(HOMA—IR)升高,In(ISI)降低(P〈0.05);CAU组较MAu组TG升高(P〈0.05)。UAER与SBP、TG、VLDL、UA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2DM患者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96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PCI+盐酸替罗非班)于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泵入共24h;对照组(PCI+低分子肝素)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峰值和达峰时间、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即刻TIM13级血流灌注、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K—MB、cTNI达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手术后出血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PCI时加入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