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在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与CXCR6相互作用对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Balb/c小鼠(H-2d)为供者(同种移植组),或以野生型C57BL/6小鼠(H-2b)为供者(同系移植组),以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受者分别行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测定同系和同种移植组小鼠移植心脏CXCR6mRNA的表达,并测定受者脾脏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另制作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受者移植当天至发生排斥反应时腹腔注射抗CXCL16抗体,对照组受者同期注射对照抗体.记录两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进行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即用Balb/c小鼠脾细胞免疫C57BL/6小鼠后,获取C57BL/6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将Balb/c小鼠脾细胞与C57BL/6小鼠CD8+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抗CXCL16抗体、小鼠IgG(对照抗体)和抗CD40L抗体.结果 同种移植组移植心脏中CXCR6 mRNA的表达以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上CXCR6的表达均高于同系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抗CXCL16抗体对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未明显延长.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上升,阻断CXCL16/CXCR6相互作用并不能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在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与CXCR6相互作用对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Balb/c小鼠(H-2d)为供者(同种移植组),或以野生型C57BL/6小鼠(H-2b)为供者(同系移植组),以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受者分别行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测定同系和同种移植组小鼠移植心脏CXCR6mRNA的表达,并测定受者脾脏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另制作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受者移植当天至发生排斥反应时腹腔注射抗CXCL16抗体,对照组受者同期注射对照抗体.记录两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进行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即用Balb/c小鼠脾细胞免疫C57BL/6小鼠后,获取C57BL/6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将Balb/c小鼠脾细胞与C57BL/6小鼠CD8+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抗CXCL16抗体、小鼠IgG(对照抗体)和抗CD40L抗体.结果 同种移植组移植心脏中CXCR6 mRNA的表达以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上CXCR6的表达均高于同系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抗CXCL16抗体对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未明显延长.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上升,阻断CXCL16/CXCR6相互作用并不能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在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与CXCR6相互作用对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Balb/c小鼠(H-2d)为供者(同种移植组),或以野生型C57BL/6小鼠(H-2b)为供者(同系移植组),以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受者分别行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测定同系和同种移植组小鼠移植心脏CXCR6mRNA的表达,并测定受者脾脏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另制作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受者移植当天至发生排斥反应时腹腔注射抗CXCL16抗体,对照组受者同期注射对照抗体.记录两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进行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即用Balb/c小鼠脾细胞免疫C57BL/6小鼠后,获取C57BL/6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将Balb/c小鼠脾细胞与C57BL/6小鼠CD8+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抗CXCL16抗体、小鼠IgG(对照抗体)和抗CD40L抗体.结果 同种移植组移植心脏中CXCR6 mRNA的表达以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上CXCR6的表达均高于同系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抗CXCL16抗体对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未明显延长.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CD8+T淋巴细胞CXCR6的表达上升,阻断CXCL16/CXCR6相互作用并不能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趋化因子受体CCID的表达及环孢菌素A(CsA)的抑制作用。方法分两组建立同种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n=25)和新山地明组(CsA组,n=25),各5例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于移植术后第1、5、7、14天分别取移植心组织各5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趋化因子受体CCR5mRNA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心组织内趋化因子受体CCR5分子的表达差异。结果对照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11.6±1.5)d,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22.4±5.1)d,两组问移植心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大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7、14天都可检测到趋化因子受体CCR5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趋化因子受体CCRS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同样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大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7、14天都可检测到趋化因子受体CCR5分子的表达,CsA处理组趋化因子受体CCR5分子的表达相对较弱。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能部分抑制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并与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及调节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CXCL9/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IP-10)及其受体CCR5、CCR2、CXCR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52例肾移植受者为对象,移植后常规进行移植肾穿刺,所取材料一部分进行组织学观察,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 52例中,17例为临界改变,21例为排斥改变,其中I a级18例,I b级3例(以上38例为排斥组).另14例肾功能稳定,移植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非排斥组).排斥组RANTES、CXCL10及CCR5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其mRNA表达量分别是非排斥组的2.70倍(P<0.01)、3.76倍(P<0.01)和6.88倍(P<0.01);两组间CXCL9、MCP-1及CCR2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RANTES、CXCL10和CCR5表达升高,提示它们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的高表达可以作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0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介素10(IL-10)在大白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脏局部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参与排斥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5组,A组(对照组)、B组(供体特异性全血输注组)、C组(Anti-IL-2Mab组)、D组(Anti-IL-4Mab组)、E组(Anti-IL-2Mab+环孢霉素A组),处理受体。将大鼠移植心移植到受体的颈部,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动态病理变化。并于移植术后第1、3、5、7、9、11、14d分别取移植心置于液氮中待测。应用半定量的RT-PCR法动态检测移植心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3±1.7)d、(29.2±7.1)d、(26.4±5.7)d、(10.2±1.9)d、(55.0±10.6)d。其中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E组与A组及C组比较分别有极显著意义和显著意义。IL-10在B组、C组及E组均有较强的表达,在A组及D组表达微弱,并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IL-10参与调节移植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为Th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偏离。应用Th1类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并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在人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及HGC-27中CXCR5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XCR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及HGC-27中均能检测到CXCR5的表达;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CXCR5的表达,其在胃癌中高表达的比率为52.87%;肿瘤大小≤2.8 cm的胃癌患者其CXCR5高表达的比率显著低于肿瘤大小>2.8 cm的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5,P<0.05);胃癌组织中CXCR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XCR5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较低于CXCR5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风险比(HR)=1.810,95%可信区间(CI):0.980 3~3.341 0,P>0.05].结论 CXCR5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Yang L  Liu YF  Wu G  Cheng Y  Liu FF  Zhang J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210-213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反义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模型为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NA CXCR3组和随机错配PNA组。体外T细胞增殖应答能力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来评估。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CD3^+T细胞CXCR3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6.72±1.48)d]和随机错配PNA组[(6.54±0.86)d]相比,PNA CXCR3组[(9.70±1.57)d]受体有功能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移植后第7天,PNA CXCR3组CXCR3 mRNA水平(1.06±0.07)同生理盐水对照组(1.98±0.22)和随机PNA组(1.87±0.10)比较明显下调(P〈0.01)。PNA CXCR3组移植物CXCR3蛋白水平以及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另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PNA CXCR3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活性来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在抑制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潜在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二氯甲烷(MC)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受鼠体内产生CO以减轻排斥反应及延长受鼠存活时间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MC 1组和MC 2组受鼠分别于术前1d至术后6d和至13 d,用含MC的橄榄油100 mg/kg灌胃,移植对照组受鼠术前1d至术后6d用等体积不含MC的橄榄油灌胃.术后监测移植心存活时间;检测受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蛋白的表达;检测移植心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观察移植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受鼠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在MC灌胃前为(0.85±0.28)%,灌胃后3h达到峰值(5.24±0.45)%(P<0.01).移植对照组、MC 1组、MC2组移植心脏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3、12.1和19.4d,两MC组移植心存活时间较移植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与移植对照组相比,两MC组TNF-a和TNF-α mRNA、ICAM-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均得到明显抑制(P<0.01);移植心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的程度得到明显减轻,尤以MC2组最为明显.各组间血清IL-10和IL-10 mRNA及Foxp3蛋白和Foxp3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受鼠体内产生CO能明显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O的抗炎症和抗凋亡功能密切相关,而并不依赖于Foxp3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肝移植急性排斥(AR)的关系。方法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和AR模型,分为4组:手术创伤组,肝移植无排斥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免疫抑制剂组。EHSA法检测血清Mig、IP-10、I-TA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用Cellquest软件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第7天肝脏组织CXCR3-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手术后外周血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出现明显升高。(2)AR组在术后第3~5天起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3)AR组大鼠在移植后第7天,外周血Mig、IP-10、I—TAC和CXCR3的表达随着AR组RAI积分的升高而逐步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9,0.82,0.92(P〈0.05)。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高表达与AR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R较特异、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肌内心电图、组织多普勒超声及外周血多基因表达等三种无创监测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监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10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使用心肌内心电图、组织多普勒超声、外周血多基因表达等三种无创监测技术监测排斥反应.术后1、3、12个月,或发生临床排斥症状,或以上无创监测技术结果高度怀疑排斥反应时常规进行心肌活检.根据心肌活检结果将受者分组,进行组织多普勒超声监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活检证实排斥反应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6个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心肌内心电图监测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99.2%,阳性预见率为70.0%,阴性预见率为99.8%.常规超声仅在心脏功能明显降低时发现异常.组织多普勒技术监测时,Ⅰ级、Ⅱ级及Ⅲ级排斥反应各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Ⅱ级及Ⅲ级组与0级、Ⅰ级组比较,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舒张早期时间(Tem)显著减少(P<0.05).发生排斥反应时,7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整联蛋白α4、他克莫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型的表达上调,血小板因子4、整联蛋白αM、转化生长因子β1和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U的表达下降.结论 心肌内心电图的阴性预见率较高,可作为无创、方便、安全的排斥反应监测技术,并可避免多次活检;常规超声技术监测排斥反应的敏感度较低,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相关性更好,其中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Tem、Sm、收缩早期时间(Tsm)是早期检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监测多种排斥反应相关基因的整体变化趋势,可为机体免疫状态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几种无创监测技术在监测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共214例.所有受者均在术前1h和术后4d时各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剂量为20 mg/次,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术后采用心内膜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术后对受者随访1年,收集心内膜活检及发生排斥反应的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的时间为术后(20.1±7.3) d(1~60 d),结果显示,Ⅰa 级63例(29.4%),Ⅰb 级8例(3.7%),Ⅱ级12例(5.6%);术后1年,143例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结果显示,Ⅰa 级29例(20.3%),Ⅰb 级1例(0.7%)及Ⅱ级11例(7.7%).住院期间,共有5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移植心脏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及猝死1例;出院后至术后1年内,有2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排斥反应1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7例(3.3%),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5.1%),无受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 应用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对来自同一抗原特异性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的皮肤移植给Balb/c小鼠,使其致敏,3个月后,取受者的脾脏,应用小鼠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纯化试剂盒纯化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同时取未进行皮肤移植的Balb/c小鼠,同法获取非致敏CD4+T淋巴细胞.以C57BL/6小鼠为供者,正常Balb/c小鼠为受者,行腹腔心脏移植,移植前3周,实验组受者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非致敏对照组受者经阴茎背静脉注射非致敏CD4+T淋巴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T淋巴细胞.各组均于移植前1 d、移植当天及移植后1 d给予环孢素A.术后记录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取移植心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非致敏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8.5±1.5)d、(25.7±5.5)d和(21.2±9.2)d,实验组明显短于另两组(P<0.05).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分级,实验组为3.43±0.68,非致敏对照组为1.29±0.46,空白对照组为1.31±0.49,实验组病理学分级明显高于非致敏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当记忆性CIN+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同一抗原特异性的移植心脏时,可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且对常规剂量的环孢素A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心肌内心电图(IMEG)心室起搏(VER)的T波后支斜率(Tslew)用于诊断大鼠异体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性.方法 建立改良Ono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对照组(同基因移植)10只,实验组(异基因移植)30只.在供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游离壁和左室心尖部的心肌处分别埋置心表起搏电极,用两根导线作为起搏电极,描记VER,测Tslew.对照组术后第7天、实验组分别在术后3、5、7天处死,移植心脏作病理活检.结果 术后3、5、7天各时点,对照组Tsle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呈进行性下降,术后3~5天、3~7天之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第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lew变化与病理相关(P<0.05);Tsle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4,95%可信区间(0.8753~1. 0000);在最佳分割点(≤90%)灵敏度94.74%,特异度81.8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符合率90%.Tslew≤92%为阳性分割点,灵敏度100%,特异度63.64%;≤85%作为阳性分割点,特异度90.91%,灵敏度78.95%.结论 Tslew是诊断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在最佳分割点,Tslew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缺乏心内膜活检条件时可以作为替代或补充;在适当分割点,Tslew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筛选的敏感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slew in survelliance of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s in rats. Methods Forty rats underwent modified Ono's heter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autonomous IMEG and VER were recorded with epicardiac pacing leads fixed at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s, left ventricular apex and free wall. Tslews were detected daily in these 10 syngeneic and 30 allogeneic transplants. Syngeneic transplants were sacrificed on 7th postoperative day and allogeneic transplants were sacrificed on 3rd,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respectively.Histopatholog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On the 3rd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Tslews depressed gradually in the allogeneic group. The depressions between 3rd and 5th, 3rd and 7th were obvious( P <0.05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yngeneic group. Tslew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 P <0.05 ). The De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Area under 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of Tslew was 0.9474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was (0. 8753 -1. 0000 ). At the cutoff point of 92% ( ≤92% considered positive), Tslew had a sensitivity (Se) 100%, specificity (Sp) 63.64%,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 )82.61%,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100%, respectively. At the cutoff point 85%, Sp 90.91%, Se 78.95%, PV +93.75 %, PV- 71. 43%.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90%, Tslew had a Se 94.74%, Sp 81. 82%, PV + 82.61%, PV- 90%.Whereas QRS had a Se 68.42%, Sp 90.91%, PV + 92.86%, PV- 62.50%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72.3%. Conclusion Tslew of VER are reliable indexs to monitor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s in rats. Having great diagnostic value, Tslew may be used as a replacement for EMB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when EMB can' t be performed. At cutoff point of 92%, Tslew may be used as a screening index.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混合细胞培养中活化的T细胞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5/ml)和C57BL/6小鼠脾细胞(1×10~6/ml),前者作为刺激细胞,后者作为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实验分为3组:(1)对照组,混合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液;(2)落新妇甙组,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3)落新妇甙+CTLA-4单克隆抗体组,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CTLA-4单克隆抗体9Hi0 30μg/ml。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混合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一聚合酶链(RT-PCR)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CTLA-4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3.4%±12.5% vs 35.1%±9.2%,P<0.01),T细胞CTLA-4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落新妇甙加CTLA-4单克隆抗体组的T细胞凋亡指数和CTLA-4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肌细胞排斥反应中活化的T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增强T细胞中CTLA-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迟发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迟发型急性排斥反应(lateacuterejection,LAR)的发生率、处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5例迟发型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术6个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LAR发生在术后6.6—27个月,平均(14.7±7.5)个月。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9.5±12.7)岁。原发疾病为重症肝炎或肝功能衰竭者8例,占53.3%(8/15);发生于血型不合移植者2例,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单一普乐可复(FK506)治疗8例,单一环孢素A(CsA)治疗3例,已经停用激素13例,占86.7%。属于免疫抑制剂量不足者共10例,占66.7%。免疫抑制剂浓度正常范围者5例。按Banff分级标准排斥反应的程度为轻度者9例,中度6例,无重度排斥反应发生。治疗方法均首先加强或调整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提高药物浓度、FK506/CsA转换、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冲击治疗,3例患者需长期口服激素。总的治愈率为80%,3例患者逐渐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其中1例行再移植后死亡。结论迟发型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常见但预后较好的并发症之一,免疫抑制不足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地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可逆转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