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8~72岁,平均64岁,其中>55岁18例(78.26%);病程45~120 d,平均90 d,于伤后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本院2000年3月到2006年10月收治的6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外科2000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例中,经头颅CT证实为硬膜下积液者6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4月~73岁。单纯性硬膜下积液35例,硬膜下积液合并硬膜下血肿8例,合并脑挫伤12例,合并颅骨骨折8例。  相似文献   

3.
简易四点测量法在颅内血肿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简易四点测量定位法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共126例,男90例,女36例;年龄10-83岁.外伤性颅内血肿56例,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脑内血肿5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积液13例;自发性脑内血肿7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使用深静脉穿剌管治疗婴幼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1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积液4例,经前囟穿剌置入深静脉穿剌管于硬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硬膜下血肿及积液,持续引流3~7 d,观察疗效.结果 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1~7 d复查头颅CT,硬膜下血及硬膜下积液均基本清除,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 深静脉穿剌管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制、临床过程及机率。方法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所有收治的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资料。结果本组18.1%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18~9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一部分是由慢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而来,发病年龄有两极化趋势,致病方式常为颅脑损伤轻微或合并有减速损伤。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窥镜辅助小骨瓣开颅术清除硬膜下血肿或积液10例,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8例,女2例;年龄53~90岁,平均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根据Bender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1例。均行CT或MRI检查:8例考虑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考虑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考虑为硬膜下积液;单侧血肿例,双侧血肿例,双侧积液例。  相似文献   

7.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腔容积代偿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01-2005年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而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病例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17~62岁,平均47岁.其中硬膜下血肿脑疝39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脑疝10例;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内血肿脑疝13例;大面积脑梗死、半球肿胀脑疝形成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9例婴儿脑积水VPS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VPS至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1~128 d,中位时间为7d,其中VPS后1周内发生11例(57.9%),1月内16例(84.2%)。18例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随访中,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16例(88.9%,16/18)积液自然吸收,另外2例积液体积明显减少。1例血肿型硬膜下积液经钻孔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治愈。结论婴儿脑积水VPS后硬膜下积液多在分流术后1月内发生,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几乎不引起临床占位效应,且能够自然吸收,通常不需要处理;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因易导致临床占位效应,一般需要采取外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62例,硬膜下积液65例,一侧血肿一侧积液5例,共计132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再发血肿或积液18例。本文就钻孔引流术后主要并发症,即再发血肿或积液原因总结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0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动态CT观察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 硬膜下积液在伤后14d内出现37例.有明显脑挫裂伤的病人,积液多在伤侧出现;无明显脑挫裂伤的病人,积液常出现在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最终吸收或减少20例,长期不变3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下积液消失伴脑积水形成1例.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可分为交通性积液和闭合性积液,后者有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有20例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为血肿组,余下未发生血肿的78例为积液组。2组患者之间比较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积液宽度、积液的CT值是否早期手术治疗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患者,15例行手术治疗, 5例内科保守治疗,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积液宽度、积液的CT值以及是否早期手术治疗可能是患者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颅脑损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分析(摘要)万刚姜炬芳一、临床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7~72岁,平均年龄38.3岁,经CT和手术证实:脑挫伤12例,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1例,均并发呕血、黑便确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治疗75例颅脑创伤伴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通过CT或MRI观察治疗与随访期间硬膜下积液是否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下积液密度高于脑脊液密度(OR=6.021,95%CI:1.047~34.631;P=0.044)、创伤后达最大积液量时间长(OR=1.253,95%CI:1.002~1.568;P=0.048)、最大积液厚度大(OR=2.080,95%CI:1.267~3.414;P=0.004)和并发脑萎缩(OR=35.392,95%CI:1.397~896.474;P=0.031)是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后积液长期处于进展期、积液密度高于脑脊液密度、最大积液厚度较大、并发脑萎缩的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易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01—2020-01龙岩市第二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轻型颅脑损伤后所致硬膜下积液患者24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49例硬膜下积...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本组6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1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8.4%。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常发生在保守治疗的轻微颅脑损伤并硬膜下积液病例中,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颅脑损伤中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损害。急性颅内血肿的治疗则在国内报导较少,我院自1985年至1987年收治5例。现将我们救治成功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及年龄:本组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3岁~49岁。二、受伤原因:车祸4例,砸伤1例。三、血肿部位及类型:颞顶部4例,颞部1例;硬膜外血肿4例(其中1例兼有硬膜下积液40ml),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量:150ml~450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转化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明确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职业配对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1∶2配对,共4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在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积液体积、凝血功能4种相关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患者硬膜下积液的CT值相对较高、积液位于额颞部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至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头部外伤史、致伤原因、伤后有无急性颅内出血、止血药物应用史、有无硬膜下积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71例,其中男性比例为83.3%;大部分患者的年龄位于60~79岁,占92.3%;71.1%的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最常见的外伤原因的是平地跌倒;少数(1.6%)患者急性颅内出血可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6%的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前有硬膜下积液的表现,17.8%的患者急性期曾使用止血药。结论 60~79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高发年龄段,重视这个年龄段人口的头部意外伤害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重视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对预防其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穿刺引流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42例,女6例.年龄41~88岁,平均69.2岁.有明确外伤史120例,病史不详28例.表现为头痛、头晕,单侧肢体乏力或偏瘫123例,智能、精神障碍17例,嗜睡5例,语言模糊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9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