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血清HBV-DNA检测及肝组织HBV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开展,发现部分HBVM阴性者中,也存在乙型肝炎患者,本文就肝病门诊9例HBVM阴性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X蛋白含量、HBVDNA、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蛋白,PreS1;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HBVM,FQ-PCR定量检测HBVDNA。乙型肝炎X蛋白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肝炎组患者的X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癌组X蛋白阳性率高于肝炎组,乙型肝炎DNA测定值阳性X蛋白阳性率高于阴性,HBeAg抗原阳性中X蛋白的检出率也高于阴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X蛋白在疾病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对病毒的复制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HBVM(乙肝血清标记物)测定与血清DNA测定的意义.方法:对67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的67例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17例占25.37%,在HBVDNA阳性人群三抗体阳性DNA检出率占36.0%,H...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BeAg阴性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方法比较HBeAg阳性(119例)和阴性(21例)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载量、HBVM异常持续时间、年龄、ALT及AST水平,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较阳性组平均高11.2岁(P<0.01);HBeAg阴性组HBVM异常持续时间较阳性组平均长4.1年(P<0.01)。HBeAg阳性组ALT和AST水平较阴性组略有增高。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平均低1.86log10copies/ml(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时间长、年龄大,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低。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影响到每次发病的程度,HBeAg阳性组患者ALT水平及AST水平较阴性组有增高的趋势,发病的轻重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ALT,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的检出与HBV DNA及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9例HBV患者血清HBV-LP,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相同乙型肝炎模式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92.45%vs42.04%,P<0.05;90.57%vs38.85%,P<0.05)。HBV-LP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HBV-LP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而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阳性患者ALT较阴性患者高,表明HBV-LP同时也反映了乙型肝炎病情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多以血清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标志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之一。但随着PCR方法对血清中HBV DNA检测及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肝组织HBsAg、HBcAg检测的开展,发现血清HBVM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的存在。为此,对近年来就诊病例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血清中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116例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CHB轻、中、重度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基因水平证实HBeAg是HBV复制指标;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下降;定量检测HBV DNA对判断肝损害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分别对60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乙型肝炎"大三阳"病毒检出率为9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模式HBV-DNA高于HBeAg阴性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其规律,能更好指导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群感染率约为10.3%。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依据,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一直被用作临床诊断乙肝、了解HBV感染状况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指标,并广泛用于供血者的筛选。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肝病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开始对HBVM的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量研究表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并不能除外有HBV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也不能除外有HBV复制,而HBV复制停止时也可能存在e抗原阳性的血清学表现。这些特殊类型的血清学表现给临床和流行病学带来一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评估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新的ELISA方法检测处于不同HBV感染阶段患者血清中HBV-LP,同时测定HBV DNA及相关HBVM。对比HBV-LP和HBV DNA及其他HBVM在不同HBV感染阶段阳性率和血清含量。结果血清HBV-LP与HBV DNA及HBeAg含量呈正相关(r=0.743及r=0.542,P<0.01)。HBV-LP和HBV DNA的符合率最高(97.3%)。大部分HBsAg或(和)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LP均为阳性。结论 HBV-LP测定在HBV感染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判定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一些HBVM为阴性的CHB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方法将500例肺结核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156例作为HBVM阳性组,另将HBVM阴性患者344例作为HBVM阴性组。HBVM阳性组又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亚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余阴性)52例,Ⅱ亚组(HBsAg、HbeAb、HbcAb阳性,余阴性)56例,Ⅲ亚组(HBs-Ab外,1或2项阳性)48例。分析2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组肝功能损害率为45.5%高于HBVM阴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亚组肝功能损害率高于Ⅲ亚组(P<0.05)。HBVM阳性组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巩膜黄染、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阳性组ALT、TBIL及DBIL水平均高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阳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短于阴性组,恢复时间长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中HBVM阳性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比率明显增加,损害程度也明显增高,因此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之后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2.
陈萍  李旭  苏菲  李娜  郜玉峰 《安徽医药》2012,16(5):618-62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HBeAg阴性组148例和阳性组1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的关系。结果 148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7例(72.3%),其均值为(5.4±1.3)log10copies.ml-1,血清ALT水平为49(129.0)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51.4%(55/107)。12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18例(97.5%),其均值为(6.8±1.2)log10copies.ml-1,ALT水平为105(139.5)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13.6%(16/118)。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和ALT水平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1)。ALT水平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与HBeAg阳性伴HBV DNA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0.05)。肝硬化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所占比例最高。HBeAg阴性组较HBeAg阳性组患者的年龄较大(t=7.046,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偏大,肝硬化比例偏高,尤其是HBV DNA阳性者,肝脏炎性损伤程度与HBeAg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下HBsAg、HBV-DNA定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HBV感染患者,将与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分为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3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HBsAg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HBVM检测。结果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当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与HBsAg、抗-HBc阳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进展,HBVM在发生着变化,HBsAg、HBV-DNA含量降低并不意味着肝炎疾病得到控制;相反,疾病有可能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临床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乃玲  韦玉芳  赵文海  曾凡荣  刘丽 《江苏医药》2006,32(7):625-627,i000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产生原因。方法 65例肝活检患者中16例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2次以上检测全部阴性。6例血清ALT水平多次检测正常,结合病史诊断为HBV携带者;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肝硬化。结果 6例HBV携带者中4例病毒负荷10^4~10^5 copies/ml,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G1、S1 8例慢性肝炎中4例血清病毒〉10^5~10^6 copies/ml,2例肝硬化者低于10^4 copies/ml。免疫组化肝组织所见有HBsAg或/和HBcAg表达。结论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5.
既往研究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呈正相关,PreS1Ag(前S1抗原)和HBeAg与HBV-DNA亦呈高度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1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和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均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PreS1Ag与HBeAg及部分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51-25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停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情况与患者血清的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90例,HBeAg阴性60例,其中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1例(ADV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6例(ETV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3例(LAM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停药48周后各组HBV DNA转阳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Be Ag为阳性和阴性时,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越高,停药后复发率也越高。治疗1个月后,HBV DNA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也越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与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的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1个月后的HBV DNA水平和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以及血清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197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慢乙肝重度,慢乙肝轻、中度及急性乙肝(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率最高(P<0.05);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ALT、TBil无相关性,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IgG、IgA、IgM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HBeAg阴性率高,与病毒变异有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有良好相关性;定量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探讨(附2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的发生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福建泉州地区 2 2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 2 0例良性肝病患者与 2 95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 HBV标志物 (HBVM)检测。结果  PHC组 HBV感染率达 94 .5 5 %、HBs Ag阳性率 89.0 9% ,P均 <0 .0 0 5 ;PHC组血清 HBVM感染模式以HBs 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模式多见 ,HBs 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HBs Ag、 HBe 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HB-s Ag阳性病例发生 PHC以 30~ 5 9岁居多 (77.5 % ) ;HBs 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 6 9岁 (6 6 .6 7% )。结论  PHC的发生与 HBV感染关系密切 ,HBV感染是本地区发生 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有关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已有不少报道,本文着重对HBV与HBV复制关系进行研究。现将31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患者血清:各类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全部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急肝)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9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60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乙型肝炎e抗体(HB eA 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 cA 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 sA g,HB eA b,HB cA 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