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全世界共约3.5亿人感染HBV,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超过100万。我国2006年官方统计,1~59岁人群HBsAg感染率7.18%,1~4岁人群HBsAg携带者为0.96%。这与以前的统计数据比较HBsAg携带率大大降低,目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情况。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5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 kD)(派罗欣)治疗组18例,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组17例,采集治疗前、治疗12、24和48周时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DC和pDC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ALT和HBV-DNA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mDC和pDC的比例和绝对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病毒治疗后两组的mDC和pDC的比例和绝对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多,其中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mDC和pDC的的比例、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mD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DC的数目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DC、pDC与ALT和HBV-DNA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mDC和pDC细胞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增加DCs的比例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接受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5 MU,每周3次肌肉注射,8周后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顿服,α干扰素治疗1年后停用,拉米夫定坚持服药.对照组39例拉米夫定100 mg/d顿服.疗程:两组病毒无耐药变异者,拉米夫定坚持服药.结果 联合组9个月、12个月及随访6个月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好,是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晓彦  刘娅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15-101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56例,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完成治疗,HBeAg阳性组肝功能恢复(完全应答)为83.3%,HBV-DNA完全应答为77.8%,血清HBV-M的转换率为55.6%。HBeAg阴性组肝功能恢复(完全应答)为80.0%,HBV-DNA完全应答为55.0%。结论HBeAg阳性组较HBeAg阴性组应答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差异、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的方法,调查随访1995—200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及地坛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或未抗病毒但随访观察的慢性乙肝患者1 489例。比较应用4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①北京地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覆盖率约40%,高于国内平均水平。②4种抗病毒药物中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疗效较好。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出现停药反跳,E系统转换率较低(13.3%)。干扰素组E系统转换率相对较高(22.9%),且疗效持久,但不良反应多见。③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乙肝病毒载量低者对治疗反应性好。④对抗病毒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处置能力较好,但半数病例缺乏对血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的定期监测。结论鉴于目前抗病毒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十分有限,有必要开展针对慢性乙肝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更有效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疗效预测因素,以提高疗效、改善慢性乙肝的不良预后。同时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认知和监测,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过程和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复制周期和宿主免疫应答。其病程一般可概括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标记激活(病毒清除期)和病毒整合于宿主DNA3个阶段.但不能截然分开,有交叉。治疗的目的是能持续抑制或中止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改变慢性肝炎的自然史,阻止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7.
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道振 《中国医刊》2004,39(1):14-16
嗜肝病毒的种类目前越来越明确, 只有五种, 即甲、乙、丙、丁、戊五型嗜肝病毒,以上五型病毒性肝炎中, 造成慢性肝炎者只有乙型和丙型, 尤其是乙型肝炎, 我国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流行率达57.6%, 绝大多数隐性感染而自愈, 留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9.75%, 全国现症慢性乙肝约2000万, 每年死于乙肝相关疾病者达27万, 必须严重地关注乙肝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不理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慢乙肝试验结果显示功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延长派罗欣治疗疗的程可提高疗效,病毒YMDD变异明显少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治疗HBeAg(-)的慢乙肝试验显示疗效明显,长期给予阿德福韦治疗是有好处的,耐药出现晚,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产生YMDD变异者,阿德福韦仍可使HBVDNA抑制在400拷贝/mL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慢乙肝试验结果显示在停药1年后仍可维持疗效,是HBeAg阴性慢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薛闯 《中外医疗》2013,(18):42-42,44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17例,将其随机分成联合组、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共3组,每组患者各为39例。对于联合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对于拉米夫定组患者单独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于干扰素组患者单独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结果在治疗12个月以后,该三组患者肝功能改善都出现了较好的降酶效果,治疗12个月以后,三组患者的肝功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HBV-DNA的下降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指标对比,联合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干扰素组患者和拉米夫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MDD的变异状况方面,联合组患者发生变异共有1例(占2.56%),拉米夫定组患者发生变异共7例(占17.95%),表明联合组出现YMDD变异的情况要明显小于拉米夫定组,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使用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组,而且能够明显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的变异,避免出现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免疫学状态(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水平及YMDD耐药株(YIDD/YVDD)的影响。方法;观察50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的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含量和YMDD耐药变异株。结果:治疗前50例病人中有3例抗-HBe阳性,47例HBeAg阳性。治疗后12-24周有9例(19%,9/47)HBeAg转阴,其中3例出现抗-HBe,有1例HBeAg和HBsAg先后消失,治疗前病人血清YMDD变异检测结果为YMDD4例,YVDD22例,YMDD+YVDD11例,其他尚不明确,在治疗后36-48周时,14例(14/50,28%)出现反跳,HBV DNA升高超过两个数量级,其中只有3例伴ALT升高但未超过治疗前的基线值,并在36周时由YMDD变异为YIDD,结论:拉米夫定用药9-12个月后28%出现HBV DNA升高,但不伴严重的临床改变,治疗前野生型YMDD仅是少数,而YVDD占多数,个别IDD诉出现常伴ALT的和HBV DNA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经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相似文献   

13.
汪向清 《世界感染杂志》2005,5(5):449-449,451
目的 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加强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定期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全程加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休息、饮食,督促病人定期复查。结果 病人遵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ALT 65.1%复常,HBV DNA77.1%阴转,HBeAg/HBeAb血清转换30.9%,停药后35%ALT反跳,其中YMDD7例变异(6.6%)。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对保证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方面综述拉米夫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方面与西药联合应用,另一方面与中药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比拉米夫定单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联合疗法将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趋势,其中重要的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针对多靶位起效的优势,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和降低疾病复发率,可见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优势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并收集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8周HBV 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未转阴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比较,治疗至48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χ2=17.321,P〈0.001)、e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学转阴或转换率(χ2=3.88,P=0.049)、ALT复常率(χ2=25.52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继续治疗至48周时仍有24.1%的患者发生HBV DNA转阴。结论对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获得更佳疗效;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应继续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笔者观察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与病毒唑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表现为HBV-DNA、HBeAg转阴及ALT下降,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7.
陈强  邱邦东 《四川医学》2009,30(12):1894-1896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69例)予以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时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1×10^3拷贝/ml)比例为57.6%,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和48周时,HBV DNA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10^3拷贝/ml)比例为81.3%和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3.7%,肝功能复常率为98.3%,且无耐药患者出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燕云  罗光汉 《华夏医学》2005,18(5):884-887
拉米夫定(3TC)是第二代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现将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102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娟 《重庆医学》2007,36(22):2317-23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93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组予拉米夫定每天3mg/kg,最大剂量100mg/d,疗程52周.对照组予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HBV-M、HBV-DNA、不良反应及身高、体重变化.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24、52周ALT复常率为50.0%、57.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52周结束后其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化率及HBV-DNA转阴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性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对照组22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均3个月。观察患者病毒量、血清病毒标志物、生化学指标(ALT、TB IL、ALB、PTA)及病死率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观察组=5.012 8,t对照组=4.906 0,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339 7,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0.858 9,tTB IL=8.560 5,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6.197 5,tPTA=24.671 1,P<0.01);观察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2.636 6,tTB IL=9.166 4,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8.921 5,tPTA=27.766 6,P<0.01);且观察组ALT、TB IL明显低于对照组(tALT=2.461 2,tTB IL=2.335 7,P<0.05),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tALB=2.520 1,P<0.05;tPTA=3.101 2,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差异(2χ=0.00,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χ=4.13,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