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右心房神经节 丛(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A-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豚鼠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尤其在A-PGP更为明显;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并且这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测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对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的活细胞生长状况。联合培养72、96h,用Holmes还原银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迁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联合培养72、96h,与单纯培养的结状神经节组织块相比,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标本中神经元迁出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96h,探测到了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在单纯结状神经节组织块培养72、96h以及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72h的标本中,均没有探测到P物质的表达。结论: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可诱导神经元的迁移和神经递质P物质的表达。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可能需要72h就可以完成,而在联合培养中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成熟则需要96h。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并不能代表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就已经完成。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选择性神经支配以及神经与心肌的相互作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白鼠小脑皮质内脑啡肽能神经纤维的来源。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内脑啡肽能纤维来自脑干内多个神经核团。它们是延髓外侧网状核、中缝隐核、巨细胞网状核、下橄榄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脑桥被盖网状核。脑啡肽能神经纤维存在于小脑皮质的蚓部及半球。由此为探讨脑啡肽在小脑功能活动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颗粒对老年便秘大鼠排便及肠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阐明硝菔通结颗粒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50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麻子仁丸组、硝菔通结颗粒大剂量组、硝菔通结颗粒小剂量组。经过造模、治疗后,检测肠组织中神经递质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肠组织中SP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及麻子仁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颗粒通过调节肠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粘膜肥大细胞的颗粒性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PC法)对大鼠鼻粘膜内的肥大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内含有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大鼠小肠和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自然恢复情况,了解大黄所致便秘的可恢复性。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便秘组、恢复组、对照组各20只,便秘组和恢复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恢复组于建立模型完成后任其自然恢复6周。以放射免疫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小肠和结肠VIP和S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和恢复组大鼠的小肠、结肠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组小肠SP含量显著高于便秘组(P<0.05),恢复组结肠SP含量与便秘组比较无差别(P>0.05)。便秘组小肠和结肠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恢复组VIP表达较便秘组高(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大黄等蒽醌类泻剂对肠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小肠和结肠SP含量降低,VIP反应性降低,停用大黄恢复性饲养6周后肠道神经递质VIP和SP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界,其相交处一狭窄区内三种肽能神经元混杂在一起,交错重叠。上述发现为SCN机能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观察大鼠肠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4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AChE、NOS、SP、VIP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分布.结果 4种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遍布肠壁各层,其分布状态有相随性和相似性规律,即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在肠壁各层都十分丰富,NOS和sP阳性神经元以肠肌丛较为丰富,VIP阳性神经元以黏膜下神经丛和黏膜层较为丰富;分布密度依次为AChE>NOS>VIP>SP.4种神经元彼此有共染(递质共存)现象,肠肌丛内神经元互相有突触样联系.结论 AChE、SP、VIP和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而肠肌丛内各种神经元在形态学上有密切联系,由此推论在肠动力功能调节上它们可能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对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典型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50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立即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治疗10d组和治疗20 d组分别经红外偏振光治疗10 d后和20 d后再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手术切除的鼻中隔软骨中的神经肽SP、VIP及CGRP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治疗10d和治疗20 d组神经肽含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20 d组明显低于治疗10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偏振光治疗可明显降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 P物质 ( SP)、血管活性肠肽 ( VIP)和神经肽 Y( NPY)在大鼠胸腺的分布及与 T细胞发育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对大鼠胸腺内所含 SP、VIP、NPY神经纤维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胸腺肽能神经的免疫反应性主要位于髓质 ,在皮、髓质交界区的血管平滑肌上也有表达。结论 :胸腺内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分布 ,VIP、SP可能参与成熟 T淋巴细胞的功能调节 ,VIP、NPY可能有控制 T淋巴细胞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酶组化、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法探讨大鼠脊神经节内硫胺素单磷酸酶(TMPase)和P物质(SP)的定位关系,胃幽门部是否接受TMPase阳性神经支配.在C5~8脊神经节内,一些小型神经元有TMPase活性,SP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小型,绝大多数TMPase阳性神经元不具有SP-IR;另有一部分小型神经元既无TMPase活性,又无SP-IR。将CB-HRP注于幽门部,在双侧T_6~L_1脊神经节见少量HRP标记细胞,约4%HRP标记细胞为TMPase阳性。  相似文献   

12.
大鼠交感神经节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免疫细胞化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在大白鼠交感神经节的分布。结果证明: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产物在光镜下定位于颈上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主细胞核周质,前者阳性细胞占主细胞总数的23.3%,后者占37.5%。电镜下定位于颈上神经节主细胞核周质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突触囊泡周围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底动脉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HR各主要脑底动脉SP的含量在2.60~3.51pg/mg之间.大脑前动脉(ACA)SP的含量SHR比对照京都Wistar(WKY)大鼠小,在其它脑底动脉上SP的含量SHR和WKY大鼠无差异.SHR各主要脑底动脉上的VIP含量在2.30~2.55pg/mg之间,和WKY大鼠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对SHR脑底动脉上肽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VIP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VIP-IR)发现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内均有VIP-IR主神经元,社些神经元在睫状神经节最多,达38.4%,翼腭神经节次之,为17.0%,耳神经节最少,占15.4%,未发现VIP-IR的小强度荧光(SIF)细胞和神经纤维,讨论了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神经肽的分布特点和VIP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VIP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化学性质。方法:用恒冷箱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对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进行了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犬心房和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均见VIP-IR神经元,分布广、数量多。心房表面神经节丝内的VIP-IR神经元都较心室表面神经节丛内显著多。在心脏表面各脂肪垫发现大量VIP-IR神经纤维,多靠近血管走行或附于血管壁,个别部位见这种肽能神经纤维似与心肌细胞接触。结论: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VIP,这种肽能神经对心房和心室的支配不对称,VIP能神经元在犬心脏内可能执行与其他肽能神经元不同的功能。从形态学角度提示,VIP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和共存关系结果显示,颌下腺内有SP能、VIP能和NPY能神经支配,纤维呈串珠状或线状,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和血管周围。颌下腺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SP、VIP和NPY免疫组化反应阳性。提示这些神经肽共存于神经节细胞内,可能参与调节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和有效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SP、VIP、CGRP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低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以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17例正常人、16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和12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的回盲部、乙状结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SP、VIP、CGRP。结果:IBS患者结肠黏膜SP、VI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BS患者结肠黏膜SP、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阳性增强(P<0.01);I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的CGRP含量和CGP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强度、面积、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SP、VIP可能参与了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substance P (SP) in trigeminal ganglia (TG) in rats with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30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3 control groups, 5 rats in each group. The molar of righ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of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ground to the gingival level without occlusal contact. The occlusal contact was recovered by stopping grounding molar of the rats. The section of trigeminal ganglia underwent the immunohistolog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s of SP by using SABC method. Light microscope and microscoic photo analytic software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in frozen section of TG in 30 rats. SPSS10.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between the early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between the late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1,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SP in TG can recover normal in the early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and that not in the late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SP might participate in the histopathologic mechanism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9.
哺乳类松果体内肽类神经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金黄地鼠、大白鼠、沙土鼠松果体内的肽类神经分布,其中应用的第一抗体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促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结果发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周围部,而在松果体实质中心部较缺乏。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松果体实质内分布较丰富。在松果体实质周围部的CGR与PSP免疫反应的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几乎重复,电镜观察结果,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松果体实质内,为无髓纤维,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更丰富地分布于整个松果体实质内,但其实质的周围部分布较密集。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其末梢内含有大颗粒小泡和小颗粒小泡,神经末梢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SRI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中心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