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lurn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腰椎峡部裂是心腿痛的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可达6%~8%。CT检查不论是对单纯性峡部裂的诊断。还是并发腰椎滑脱的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367例儿12椎峡部裂CT表现及30例无症状健康者L3~S1椎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峡部裂为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易导致脊柱滑脱,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变等。结论:CT能客观地提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及3D重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腰痛患者经CT序列扫描诊断为椎弓峡部裂24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图像由2位放射科有经验医生共同评估。结果:24例患者均得到良好图像,椎弓峡部裂诊断明确。2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腰4椎峡部裂,22例患者腰5椎峡部裂,占91%。24患者均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增宽,椎管变形,局部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6例患者伴有椎间小关节内真空现象。结论:MSCT及3D重建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诊断腰椎峡部裂;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是诊断腰椎峡部裂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弓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较高。笔者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经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的椎弓峡部裂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加深认识。方法回顾腰椎峡部裂(62例)并脊柱滑脱(44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结果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①关节突间部的骨性缺损;②椎管狭窄;③侧隐窝狭窄;④椎间盘变形。结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CT平扫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容积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对328例腰腿痛患者行全腰椎CT容积扫描及MPR、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结果 328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26例,占8.0%。共检出50处腰椎峡部裂,斜矢状位、曲面重建、容积再现、MPR均可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的直接征象,椎弓关节间部的骨性缺损,包括椎弓峡部骨质增生和碎骨片等继发改变。而轴位发现峡部裂仅21例(80.8%)。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运用能明显提高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了的腰椎峡部裂患者46例的腰椎X线片、常规CT和CT三维重建资料,盲法对每一份影像学资料做出诊断,比较三种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比腰椎X线片和常规CT扫描高,腰椎X线片与常规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多层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腰椎峡部裂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所有腰椎CT检查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进行MPR筛选出87例182处腰椎峡部裂,再行MIP,评估MPR、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7例椎弓峡部裂中有裂隙182处,MPR、MIP显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明确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疼痛原因之一,大部分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但仍有10%~20%的患者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其中,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以往存在争议,现大多数学者主张复位融合内固定,以恢复脊柱三维结构的稳定性及腰骶部的外观。我们自2004年4月~2006年3月,采用经椎弓根短节段(单或两个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间螺纹融合器(TFC)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滑脱19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东 《安徽医学》2009,30(11):1302-130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患者行CT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例峡部裂中发生于L5双侧15例,L4双侧4例,L5单侧1例,所有病例均合并有脊椎滑脱。结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CT对于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腰椎X线侧位片检查确诊为椎体滑脱且疑诊为腰椎椎弓峡部裂,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椎间盘常规CT扫描、椎弓RGACT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常规CT扫描侧位定位像结果显示125例患者存在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69.44%;椎弓RGACT检查结果显示146例患者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81.11%,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椎间盘常规CT扫描(P<0.05)。结论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检出率高、指导治疗方案制订、可鉴别陈旧性或创伤性椎弓峡部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艮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 “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覃静 《广西医学》2005,27(9):1373-1375
目的 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腰椎定位像,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脊椎椎弓根的上缘,层厚、层距3mm连续扫描。骨窗和脊髓窗双窗位观察。结果 68例L5椎弓峡部裂45例,L4者21例,L3者2例。裂隙征占95%,双关节征占27%,椎管拉长征占85%,双终板征占37%,假性椎间盘膨出占63%。结论 裂隙征、双关节征是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椎管拉长征、双终板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椎弓峡部CT扫描对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秀民 《中原医刊》2006,33(21):85-85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68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双侧峡部裂56例,单侧峡部裂12例,CT表现:裂隙征、双边征、椎管冗长征、双关节征、假性椎间盘膨出、骨赘形成及椎管狭窄。结论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维彬  邓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50-155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今在我院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3例,分析其矢状面重建(MPR)的CT表现,评价其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33例70处峡部裂;模拟常规轴位CT扫描仅检出19例37处峡部裂,漏诊33处,漏诊率47.1%(33/70)。结论 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MPR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MPR矢状面成像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首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识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CT特征。方法: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机对38例病人行薄层扫描,层厚、间隔3mm,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结果:腰椎峡部裂的CT特征为关节空间部的骨性缺损呈不规则裂隙状低密度影,滑脱的主要CT特征为椎管前后径延长、双重轮廓征、假性椎间盘膨出、椎间孔变形。结论:薄层CT扫描在显示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时并发的软组织异常及其它伴随征象上具有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一曲面重组(CPR)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CT室对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一曲面重组图像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图像能较清晰显示30例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22例为单椎体峡部裂,其中,L5椎体15例,L3椎体5例,L4椎体2例;8例同时合并L3、5椎体峡部裂。18例行普通X线检查,检出12例(67%)。15例行常规CT检查,仅检出6例(40%)。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图像时正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并指孚临床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