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根据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特点,探讨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股骨干骨折89例,根据患儿年龄及骨折部位,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及小夹板外固定或手术治疗。结果:本级89例,平均随访1年,无1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均达骨性愈合。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胫骨远端前内侧扭转型解剖钛板内固定及配合持续小重量跟骨骨牵引治疗Pilon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利用胫骨远端前内侧扭转型解剖钛板内固定及配合持续小重量跟骨骨牵引治疗Pilon骨折进行固定牵引,术前准备及制定术后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即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活动,逐渐增加功能锻炼的时间、次数、幅度。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时调整跟骨牵引重量,以及防止跟骨针道感染等。结果经过3~12个月的治疗,经X线片复查,20例达到骨性愈合,1例未愈合。结论做好前后的护理及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胫骨远端前内侧扭转型解剖钛板内固定及配合持续小重量跟骨骨牵引治疗Pilon骨折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胸腰椎暴裂骨折经前路行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及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等.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4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33例随访1~3年,较大程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结论 对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合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牵引弓行跟骨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改良跟骨牵引弓跟骨牵引组(A组,43例)和克氏针跟骨牵引组(B组,43例),比较其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牵引创口感染率。结果 A组与B组在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创口感染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跟骨牵引弓行跟骨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效果满意,与传统克氏针跟骨牵引相比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并且明显降低牵引创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股骨近端骨折78例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股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康复问题。方法 :按Colonna分型 ,Ⅰ型 :骨折无移位者 ,行骨牵引治疗 ,牵引后 ,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骨折移位 >1/ 4者 ,先给予骨牵引治疗 ,然后行切开复位、Steinmann针固定术。Ⅱ型 :Pauwel角 <40°者 ,给予骨牵引治疗后 ,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Pauwel角 >40°者 ,先给予骨牵引治疗 ,然后行切开复位、Steinmann针固定术。Ⅲ型、Ⅳ型 :骨折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微者牵引治疗 ,牵引后 ,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骨折移位较重者 ,牵引治疗后行切开复位、Steinmann针固定术。对骨折后的患儿给与早期及全程的功能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 78例均获得愈合 ,其中有 5例发生缺血性坏死 (Ⅰ型 2例 ,Ⅱ型 3例 )。无一例发生髋内翻、骨不连接和骺板过早闭合。 78例患儿无一例发生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结论 :对于儿童股骨近端骨折 ,正确选择治疗方式、牵引治疗的常规应用以及在手术中选择Steinmann针作为内固定器材 ,早期及全程的功能康复指导 ,对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肢体功能的全面康复 ,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尺骨鹰嘴牵引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骨牵引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 :通过对 2 4 8例行尺骨鹰咀牵引患儿实施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 ,肘内翻发生率 4 .4% ,未发生钉道感染、牵引钉松脱、神经损伤及压疮等并发症 ,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1 0 0 %。结论 :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心理护理 ,使其配合治疗 ;加强基础护理 ,维持有效牵引 ,适时指导功能锻炼 ,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40例胫骨骨折患儿采用单轴双向锁定外固定支架治疗,同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术后4周患儿骨痂生长良好,12周骨折处达临床愈合,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20个月,患儿活动、站立、行走功能正常,X线摄片骨折线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踝上骨牵引术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76例行踝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上骨折牵引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胫骨折的有效方法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奎  马华  孟琳 《临床骨科杂志》2004,7(4):440-44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骨牵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 30例胫骨骨折。结果  30例中 1例由于术后过早负重行走 ,出现断钉而再次手术后愈合 ;2例出现局部皮肤坏死行转移皮瓣修复后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 7个月。结论 跟骨牵引、闭合复位、小切口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能有效治疗胫骨骨折 ,具有易复位、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但不适用于近关节的胫骨骨折。  相似文献   

10.
1991~1996年我院采用缝匠肌肌蒂骨膜骨瓣加多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7例,术后随访3年,结果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认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预防针道感染、褥疮及血栓性静脉炎等护理措施,加强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