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丰  蓝冰  刘凯  王晓源  黄柬 《华夏医学》2009,22(3):426-428
目的:观察米卡芬净在治疗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符合标准诊断的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米卡芬净治疗,100mg/d,静脉给药7~30d,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真菌学变化.结果:有效率为63.6%,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66.7%,拟诊病例有效率为60.0%.结论:米卡芬净是治疗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合并IPA感染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采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疗效标准,评价卡泊芬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9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9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结论:卡泊芬净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重症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其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肝功能损害以及水肿。结论:临床对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实施伊曲康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科17例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卡泊芬净治疗,其中9例初始治疗为卡泊芬净,8例为原用其他抗真菌药无效,改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首剂70 mg,继之5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3~30(中位天数14)d.结果 17例IFI患者中3例治愈,8例显效,3例病情稳定,3例出现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率64.7%.仅1例出现皮疹和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泊芬净能有效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对药物耐受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卡泊芬净(Caspofungin)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或移植过程中肺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肺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疗效评价病例中,临床有效率为80%(16/20)。其中1例痊愈,13例显效,2例进步,4例用药之后无效。低钾血症(13/20)、低钙血症(11/20)、低蛋白血症(9/20),转氨酶、尿素、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转肽酶等指标升高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或移植过程中肺真菌感染有效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时单用卡泊芬净13例,二性霉素B24例;24例同时应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上均为单药静脉输注给药至体温正常2周或病灶消失.中位疗程30 d(7~63 d).结果 37例中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4%和67.6%.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2%和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无不良反应.二性霉素B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结论 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较好,卡泊芬净疗效肯定且药物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对真菌二级预防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4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0例资料完整,且诊断为真菌感染的allo-HSCT术后患者,参照2010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断,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对患者分层诊断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采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40例患者经分层诊断并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后,4例确诊患者有效率为100.00%,22例临床诊断患者有效率为77.27%,14例拟诊断患者有效率为71.43%,临床诊断患者有效率与拟诊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低血钾症(9例)、低血糖症(7例)为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结论 卡泊芬净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5例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患者接受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结果显示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结论: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治疗过程中,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卡泊芬净治疗1例反复发热20余天、临床诊断为肺部曲霉菌病的婴儿,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治疗5d后无再发热,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有轻度肝功能异常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儿童真菌感染是有效的,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39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allo-HSCT术后患者,按照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的诊断标准分层诊断,给予静脉卡泊芬净治疗.卡泊芬净首日负荷剂量70 mg/d,维持剂量50 mg/d,输注时间≥1h,疗程14~42 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验;治疗后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39例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9% (30/39);3例确诊病例的有效率为100%(3/3),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73.7% (14/19),拟诊病例为76.5%(13/17).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低血钾.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有望作为治疗allo-HSCT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caspofungin)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序贯治疗与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完整疗程两种不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方法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间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22例),采用卡泊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序贯疗法;B组(30例),采用伊曲康唑完整疗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1.8%(18/22),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1%(2/22)。B组的总有效率63.3%(19/30),不良反应发生率16.7%(5/30)。两组总有效率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 <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二种方案对恶性血液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伊曲康唑完整疗程疗法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血液病患者给予卡泊芬净(首日70mg/d,以后50mg/d)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IFI诊断符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及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IFICG)的标准。结果14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1例,有效率为78.6%,治疗起效时间5~7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4/14),为轻度、可逆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卡泊芬净是一种高效、低毒、作用迅速的抗真菌药,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性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卡泊芬净治疗IFI患者85例,其中确诊43例,临床诊断31例,拟诊1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卡泊芬净治疗的痊愈率为36.5%(31/85),有效率为 64.7%(55/85),真菌清除率为66.2%(49/74),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氟康唑治疗无效和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5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癌症患者,其中氟康唑治疗无效的30例为A组,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24例为B组,两组都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或者疗程达14d,观察并评价卡泊芬净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其中A组30例,有效率66.7%;B组24例,有效率79.2%。毒副作用少,发生不良反应者占20.4%,包括电解质紊乱、静脉炎、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异常等,但以上反应均不严重,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 mg/d,之后50 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16~72)岁。确诊患者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26例。血培养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阳性各1例,胸腔积液培养曲霉菌阳性2例;合格痰液培养阳性1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1例。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42.5%),显效8例(20.0%),进步8例(20.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62.5%。有效患者中位退热时间为4.5(1~11)d。初治组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1%;挽救组1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42.1%。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一般经治疗可恢复。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FI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IFI患者抗真菌的首选或挽救性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泊芬净组(A组)、伏立康唑组(B组)、伊曲康唑组(C组)、两性霉素B组(D组)、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组(E组),每组各40例。对五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C,D和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32/40),90.0%(36/40),87.0%(35/40),96.0%38/40)和96.0%(38/40)。E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A组、C组、D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较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新军 《当代医学》2014,(24):79-80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探究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6例在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采取真菌标本进行培养,对患儿由于深部真菌感染而出现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实验室真菌培养的结果,并观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结果新生儿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是频繁出现呼吸暂停、体温偏低或者发热、患儿溢乳、出现腹胀或者反应较慢等;在本次研究显示:经过精密仪器检查确认患儿由于真菌感染出现败血症43例(93.48%),由于真菌感染患儿出现脑炎的有1例(2.17%),因为真菌感染引起患儿尿路感染的有2例(4.35%);检测引起患儿深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可以使用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进行治疗。结论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点是频繁出现呼吸暂停、体温偏低或者发热、出现溢乳等;患儿经过临床检查,可以检测到血小板下降,超敏CRP升高,虽然患儿白细胞值正常但也有可能引起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低于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两性霉素B为其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对这1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总结,并将讨论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9例患者中,出现畏寒发热的患者有13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有5例,出现心率不齐的患者有2例,发生关节疼痛的患者有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有2例,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有1例,出现低血钾症的患者有3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全面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通过研究发现,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畏寒发热、静脉炎、心率不齐、关节疼痛、肝肾功能异常及低血钾症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改善其不良反应的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1~3 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 d或者疗程>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43例患者接受评估,米卡芬净组24例,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5例,总有效率8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米卡芬净组有效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P<0.05),但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P<0.05)。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在抗霉菌药物的选择上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刘雪杰 《中外医疗》2010,29(22):1-2
目的探讨小儿真菌肺炎的临床易感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应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8例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伊曲康唑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4例,痊愈、显效、见效、无效各1例。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6例,痊愈4例占66.7%,显效1例、见效1例各占16.7%。结论念珠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卡泊芬净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