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无效情况下行机械辅助通气,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症状明显好转,并成功撤机,其余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总有效率为93.3%;患者通气前各指标为:HR(126±10)次/min,RR(35±6)次/min,PaO2(61.4±7.3)mmHg,PaCO2(56.4±5.2)mmHg,pH值(7.23±0.12);通气1 h后各指标为HR(86±11)次/min,RR(22±5)次/min,PaO2(88.7±4.6)mmHg,PaCO2(38.8±3.4)mmHg,pH值(7.36±0.04);经对比,患者通气后的HR、RR、PaO2、PaCO2和PH值均显著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使用机械通气法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集统计抢救成功率及抢救前后患者PaO_2、PaCO_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1例,成功率为94.19%。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抢救后的PaO_2显著高于进行抢救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抢救后的PaCO_2显著低于进行抢救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还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江门市人民医院在急诊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2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PaO2、PaCO2,以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通气后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通气前,PaCO2明显低于通气前,抢救成功率为72.73%.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吴巧彬  梁燕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52-152,15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气管插管抢救的方法,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抢救成功率、5 min、10 min Apgar评分,血氧饱和度( Sp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pH值。结果所有患儿中,抢救复苏成功并顺利拔管83例,成功率为83.0%,需呼吸机辅助通气15例,死亡2例;5 min Apgar评分全部达5分以上,治疗10 min后,Apgar评分5分7例,>5分93例,随着抢救时间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后SpO2为(93.5±2.5)%,PaO2(26.5±4.5)mmHg,PaCO2(50.2±4.5)mmHg,pH 值(7.30±0.03)。新生儿 SpO2、PaO2及 pH 值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结论早期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方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抢救效果,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医学争鸣》2008,29(17):1597-1599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通气前、通气3 h及通气24 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7.22±0.20,PaCO2为(87.2±10.0)mmHg(1 mmHg=0.133 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H为7.41±0.05(P<0.01),PaCO2为(61.7±6.0)mmHg(P<0.01),PaO2为(79.2±11.1)mmHg(P<0.01).对照组治疗3 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 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适时选择适宜方式机械通气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23例单纯颅脑损伤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通气,监测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PaO2/FiO2、HR、f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均达到肯定的临床疗效,通气前后各项监测指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适时机械通气可以纠正呼吸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2小时及24小时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PaCO2为(78±15)mmHg;治疗后24小时PaCO2为(48±8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为(45±11)mmHg,治疗后24小时PaO2为(87±14)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PaO2。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静 《海南医学》2009,20(11):74-7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4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以及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压(Bp)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H、PaO2、PaCO2、Sa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抢救成功率高。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症状,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合理的使用机械通气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42例急诊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患者的血气变化,从而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体会。结果:抢救成功率95.24%。通气20min 后,患者 SaO2、PaO2逐渐升高,PaCO2下降。通气120min 后,患者 SaO2、PaO2显著高于通气前,PaCO2显著低于通气前。结论:呼吸机辅助通气为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治疗中内源性呼气末正压(AUTO-PEEP)及针对其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e) 低潮气量(LTV)通气方案对COPD呼衰患者血气影响.方法用呼气末阻断法测量31例COPD呼衰患者AUTO-PEEP;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无PEEPe传统通气法,治疗组用小潮气量加PEEPe通气,比较两组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的血气、通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1例COPD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早期AUTO-PEEP为7.3±3.5cmH2O;治疗前及通气2小时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平均血压值(M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24小时后治疗组pH、PaO2、PaCO2、Ppeak、MMV、HR、MBP分别7.34±0.04,95±5mmHg,45±5mmHg,30±7cmH2O,8.2±2.5L/min、92±15次/min,114±25mmHg,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32±0.03、84±6mmHg、47±8mmHg、31±6cmH2O、10.2±2.8L/min,100±18次/min、120±12mmHg,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普遍存在不同水平AUTO-PEEP,采用LTV 适度PEEPe通气较传统通气方式能进一步改善气体交换,减少MV提高PaO2,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32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及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及比较插管率.并同以往使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相似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28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6例治疗成功,14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pH7.25±0.05、PaCO2为(83±12)mmHg(1mmHg=0.133kPa)、PaO2为(53.9±6.3)mmHg,在平均治疗5d后pH为7.52±0.08(P<0.01)、PaCO2为(61±9)mmHg(p<0.05),PaO2为(84±15)mmHg(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明显降低插管事.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前PaCO2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监护室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机械通气前的PaCO2水平分为低PaCO2组[PaCO2≤35mmHg(1 mmHg =0.133 kPa)] 19例、正常PaCO2组(35 mmHg< PaCO2 <45 mmHg)21例和高PaCO2组(PaCO2≥45 mmHg)27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救治时间等.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低PaCO2组5.3% (1/19)、正常PaCO2组9.5%(2/21)和高PaCO2组14.8% (4/27) (x2=1.16,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6±1.7)d、(8.3±2.1)d和(13.5 ±3.6)d(F =3.36,P=0.042);平均ICU救治时间分别为(7.4±2.1)d、(11.5±3.3)d和(16.4±3.5)d,(F =3.23,P=0.047);患者气管插管前PaCO2水平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救治时间呈正相关(r2 =0.366和0.316,P=0.031和0.029).结论 机械通气前的PaCO2水平可能是预测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急诊机械通气的时机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工气囊辅助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进行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进行机械通气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呼吸恢复时间为0.5h~4d,平均住院时间(7±3)d,脱机成功治愈出院31例,抢救成功率88.57%。均为一次脱机。对照组治疗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呼吸恢复时间为2h~5d,平均住院时间(11±5)d,治愈出院23例,抢救成功率69.70%,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行人工呼吸治疗,首选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对有机磷中毒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肺水肿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观察通气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4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PaO2/Fi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顺利脱机;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88.5%;8例出现低血压反应。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肺水肿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摆正洗胃、阿托品化、机械通气的关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者早期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病因治疗,同时口鼻面罩接呼吸机行无创机械通气。选用SPONT模式下压力支持通气(PSV),适当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0.490~0.784kPa,PSV 0.98~1.96kPa,压力上升斜率75%,呼气灵敏度25%,氧浓度30%~50%。通气时间:2~96h。通气过程中连续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治疗3h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调整氧浓度及压力值。观察80例危重症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前及无创机械通气3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及30例AECOPD患者pH、PaCO2、PaO2水平的变化。结果 80例患者无创机械通气3h后PaO2、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创机械通气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例患者无创机械通气3h后PaCO2水平较无创机械通气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比较,30例AE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3h后pH值升高、PaCO2下降、Pa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危重症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病例、把握好应用时机、合理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收治的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实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内行有创机械通气,47例)与延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后行有创机械通气,33例),观察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早期组治疗前PaCO2、PaO2、PaO2/FiO2分别为(75.81±9.42)mmHg、(50.28±6.87)mmHg、(99.94±9.36)mmHg,治疗后为(48.29±8.10)mmHg、(80.16±10.14)mmHg、(162.33±10.29)mmHg,延期组治疗前为(75.49±9.36)mmHg、(51.05±6.82)mmHg、(99.74±9.50)mmHg,治疗后为(57.12±5.22)mmHg、(73.15±6.76)mmHg、(126.87±10.65)mmHg,PaCO2、PaO2、PaO2/FiO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早期组较延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1);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1).结论 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机越早对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效果越佳,同时利于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经皮氧分压(Ptc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的特点,探讨PtcO2与PaO2及PtcCO2与PaCO2之间的相关性,以及PtcO2早期变化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别于有创机械通气前(T1)、有创机械通气后6h(T2)、12h(T3)、24h(T4)时测定PtcO2、PtcCO2值,并分别于T1、T2、T3、T4时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值,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恶化出院)组间PtcO2的差异。结果:(1)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PtcO2、PaO2、PtcCO2、PaCO2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PtcO2与PaO2及PtcCO2与PaCO2之间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6、0.9580(均P<0.05)。(3)存活组28例PtcO2通气前T1为58.3±11.6mmHg,通气后T2为63.5±9.9mmHg,T3为68.8±14.5mmHg,T4为70.4±16.7mmHg;死亡(恶化出院)组8例PtcO2通气前T1为48.2±13.3mmHg,通气后T2为54.8±12.4mmHg,T3为54.9±15.6mmHg,T4为55.2±16.9mmHg存活组与死亡(恶化出院)组不同时间Pt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O2与PaO2及PtcCO2与PaCO2之间的相关性好,PtcO2和PtcCO2监测是临床上很好的无创监测手段,并且观察 PtcO2早期变化可以对患者预后判断有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