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宋才好  何燕 《安徽医学》2012,33(9):1137-1139
目的检测新生儿头罩吸氧时不同供氧流量下患儿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吸入氧浓度(FIO2)的变化关系,分析得出新生儿安全头罩用氧的规律。方法调节氧气流量,测定在不同流量下新生儿头罩内FIO2。结果氧气流量在3 L/min以下时,3组FIO2均小于35%,中小号头罩组有CO2潴留;氧流量在3~5 L/min时,中小号头罩组FIO2为35%左右,大号头罩组FIO2接近30%,小号头罩组有CO2潴留;氧流量在5~7 L/min时,中小头罩组FIO2为40%~50%,大号头罩组FIO2接近40%,3组均无CO2潴留;氧流量大于7 L/min时,3组FIO2均在50%以上,无CO2潴留。结论纯氧下,选择流量在3~5 L/min,选择大中号头罩吸氧相对安全。对于没有空氧混合仪及氧浓度检测设备的基层医院进行氧气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90例,随机分为HHFNC组和n CPAP组。前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后者采用n CPAP通气支持。结果:HHFN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n 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因频繁呼吸暂停需重新辅助机械通气支持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 CPAP组中出现鼻损伤、腹胀病例明显多于HHFNC组(P<0.05)。两组在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能有效改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且HHFNC对患儿的损伤更小,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静舒氧的氧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1L/min~2L/min,浓度为25%~30%;治疗组采用同样单鼻导管氧气吸入外,另加一组静舒氧液500ml/次静脉输入,分别于治疗后0.5h、1h、3h、5h、7h监测SaO2、SpO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监测项目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舒氧改善脑出血患者缺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置参数为流量6~8 L/min,吸入氧浓度(FiO2)0.3~0.6,压力为4~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29例治愈,3例改用气管插管,1例自动出院,治愈率为87.8%;对照组11例治愈,18例改用气管插管,4例死亡,治愈率为3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分析CPAP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有30例,治疗组应用CPAP正压通气治疗,设置参数:氧流量为6-8 L/min,吸入氧浓度(Fi O_2)0.3-0.6,压力为4-8 cm H_2O(1 cm H2O=0.098 k Pa)。对照组应用头罩吸氧方式进行治疗(氧流量为4-6 L/min)。若患儿经过治疗没有效果则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27例治愈,2例改变治疗方式应用气管插管进行治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治愈率为90%;对照组18例患儿治愈,8例患儿改变治疗方法应用气管插管方法治疗,4例死亡,治愈率为60%。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PAP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子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 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治疗成人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氧疗方法。与传统氧疗装置相比,HFNC可以提供21%~100%的恒定氧浓度、最高达60L/min的氧流量、37℃温度、100%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可以更好的改善氧合并且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良好。临床常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拔除后的氧疗、癌症伴呼吸衰竭的姑息治疗、术后病人的氧疗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其局限性,现就其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oxygen therapy,HFNC)是通过空氧混合器提供精确的吸氧浓度(21%~100%)和储氧式鼻塞提供高达60 L/min的流量以及37℃相对湿度为100%的气体,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其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工作机制和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武荣  李娜  周海燕  刘石 《重庆医学》2012,41(10):968-969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与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幼兔胎粪吸入模型应用的相关指标。方法将24只幼兔随机分为PAV组、CPAP组和氧疗组,每组各8只。三组幼兔均予气管插管后注入4mL/kg的45mg/mL胎粪混合物,PAV组和CPAP组在胎粪灌入后10min实施通气;氧疗组给予头罩吸氧治疗,初调吸入氧浓度(FiO2)为0.5,观察治疗3h后兔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间胎粪吸入新生兔的RR、HR、血气分析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V组与CPAP和氧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和氧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对幼兔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模型的治疗效果优于CP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嗅索(沐舒坦)联合双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NRDS患儿1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80),2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头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治疗组予大剂量沐舒坦30 mg/(kg·d),分4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并同时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6~9 L/min),吸入氧浓度(FiO2)0.3~0.6,观察2组治疗后12 h及48 h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及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2例经治疗12~48 h后呼吸困难及呻吟明显减轻或消失,血Pa(O2)升高,Pa(CO2)下降,氧合参数明显增加,其中以胸片RDS分级Ⅰ及Ⅱ级效果较佳,Ⅲ及Ⅳ级效果较差;治疗组总有效率73.8%,而对照组为28.75%,2组疗效及血气、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没有呼吸机设备条件下,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双鼻导管吸氧能改善通气及氧合,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胸片RDS分级Ⅰ及Ⅱ级的患儿,早期应用可减少NRDS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在海拔高于2500 m的地区对人体的氧合的改善。  方法  征集从中等海拔高度的昆明(海拔约1891 m)快速进入较高海拔的拉萨(海拔约3650 m)的志愿者,在拉萨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吸入空气,比较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前、后志愿者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水平。  结果  在高原地区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运行未出现故障,运转良好。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进行空气吸入后,随着吸入气体流量的增加,志愿者SpO2改善,呼吸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能改善高海拔地区机体的氧合同时降低呼吸做功,在高海拔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儿童重症呼吸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关键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严重低氧血症,及时发现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恶化,挽救生命。由于传统方法氧疗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和流量不恒定且缺乏温湿化,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效虽好,但多数患儿不耐受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儿童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由于临床疗效较好,耐受性和舒适度较高,流量恒定可控,近年来逐渐用于治疗儿科重症呼吸疾病。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儿科重症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敏 《医学文选》2001,20(1):101-102
氧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疗方法有双孔吸氧管法、单侧鼻导管法、鼻塞法、漏斗法、面罩法和头罩式给氧等。各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各异 ,本文对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监测作一综述。1 各种吸氧方法的优缺点及病人耐受性1.1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自鼻孔插入鼻咽部约自鼻尖至耳垂的 2 / 3长度 (离鼻孔 8~ 10 cm)。此种方法节省氧气 [1 ] ,不妨碍病人饮食及言谈。世界卫生组织 (WHO)也推荐鼻咽部吸氧。Shann[2 ]观察 12例受检患儿 ,认为鼻前庭吸氧效果不及鼻咽部吸氧。后者使用简单安…  相似文献   

16.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呼衰)常由支气管肺疾患引起,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氧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在既往慢性呼衰氧疗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值得吸取的教训,现总结如下。1 氧疗浓度不当慢性呼衰属Ⅱ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限制性给氧,通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控制在(1~3)Lmm[1]。如氧疗浓度及方式不当常致氧疗失败,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1.1 高流量间断吸氧由于病人或其家属不懂得慢性呼衰氧疗知…  相似文献   

17.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志敏 《微创医学》2001,20(1):101-102
氧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疗方法有双孔吸氧管法、单侧鼻导管法、鼻塞法、漏斗法、面罩法和头罩式给氧等。各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各异,本文对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监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CPAP吸氧是治疗RF的关键方法之一广泛用于无呼吸机的基层医院,长期使用是否造成肺脏远期损害,尚无这方面的研究。临床上的SO%的RF病人因病情需婆而长期应用,而经长期CPAP吸氧的RF病人的87%存活.为进一步探讨长期***P吸氧对肺脏是否有远期不良影响,我们对1989年~1993年在我院儿科连续应用CPAP超过721。的RF痊愈患儿进行了跟踪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1一股资料治疗采用北京玉渊潭医疗设备厂生产的CPAP氧疗仪.氧流量3~61。八。in一吸入氧浓度(FIO。)75~91.4%.呼气未正压(PEEP)0196~0·588kPa(2~6on。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种氧疗干预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氧疗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的氧疗方式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方法:将6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病人给予一次性双腔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min,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95%,在SaO295%时,对照组改用吸氧面罩高流量吸氧;实验组继续使用双腔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为5~6升/min,比较2组患者氧疗舒适度及观察SaO2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氧疗过程中不舒适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不舒适程度也较对照组减轻。2组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SaO2值在正常范围(SaO2≥95%)的人数比例相当(P0.05)。结论:对于神志清楚、无明显低氧血症的急性心梗患者用双腔鼻导管法给氧可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