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粉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肠外营养支持为主的常规治疗,实验组42例行肠内营养。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肠内营养粉支持严重烧伤患者,可显著增加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永翀  钟业娟  肖玉莲  邓俊予  陆燕 《广西医学》2002,24(10):1545-1547
目的: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治疗小儿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62例患儿分两组进行分析比较,即:30例采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作为治疗组(A组),32例采用传统烧伤“干燥疗法”治疗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疼痛程度,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手术例数,瘢痕增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性差异。结论: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为烧伤后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烧伤患者5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24例,采用单用碘伏油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创面修复的效果更佳,从细菌总转阴率角度看,对照组为23%,实验组为72%,两组数据对比,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从创伤面愈合时间角度看,对照组为(29.6±8.72)d,实验组为(20.36±5.98)d,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效果良好,可提高细菌转阴率,缩短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浸浴治疗对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浸浴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发生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创面愈合时间(13.57±5.23)d短于对照组(24.36±5.57)d,瘢痕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烧伤残余创面采用浸浴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采用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烧伤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VSD。随访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组织生长和不良预后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常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76.5±4.8)%]、创面愈合时间[(18.9±2.6)d]、瘢痕生长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67.8±4.1)%、(23.9±2.8)d、33.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2.038,χ2=4.81、5.96,均P〈0.05)。结论:早期行联合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加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组织生长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体疗法在小儿烧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实验组采用液体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95.0%患儿效果较好,患儿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烧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液体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在小儿轻中度深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的120例四肢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小儿患者,按创面处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组(观察组)与凡士林油纱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每日治疗1次,直到创面封闭。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形成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6.64±2.58)d,有5例瘢痕形成。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9.82±2.23)d,有17例出现瘢痕增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小儿轻中度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满意,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素群 《重庆医学》2006,35(14):1314-1315
目的观察0.5%的碘伏石蜡油纱对烧伤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烧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0.5%碘伏石蜡油组)30例和对照组(紫草油组)26例,观察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0.5%碘伏石蜡油组)的患者,从热感疼痛、消肿时间、创面感染、创面愈合均优于对照组(紫草油组)。结论0.5%碘伏石蜡油纱处理烧伤患者的创面,能缩短烧伤创面水肿、渗出时间,减少创面感染,并能促进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较好的处理烧伤创面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烧伤的临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舟山地区烧伤面积为体表面积45%以下的小儿(0~6岁)烧伤患者290例,采取液体复苏、合理创面处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综合治疗1~2周愈合者254例(87.6%),经换药等处理2~3周自然愈合者16例(5.5%),保守治疗3周不能自愈、经手术植皮愈合者20例(6.9%)。结论小儿烧伤患者经早期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尽快封闭创面,并在创面处理及感染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为主的混合性烧伤创面(以后简称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Ⅱ度烧伤病人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EGF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rhEGF喷涂创面后行包扎,对照组直接行包扎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rh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促进表皮生长作用,加速创面愈合,结论:rhEGF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湿润疗法用于I I度压疮创面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治疗与护理一样,创面处理方法不一样,实验组采用烧伤湿润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干性愈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干性疗法与湿性疗法在治疗压疮创面方面均有疗效,对疗效进行评估,治愈率无显著差异,在治愈天数上有显著差异(P<0.005),烧伤湿润疗法优于干性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分析探讨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严重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30天为一疗程.结果 28例治疗组与26例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rh-aFGF与rh-bFGF治疗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观察对比 。方法:以54名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h-aFGF以及rh-bFGF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统计创面愈合百分率、创面愈合时间、疤痕增生情况、全身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炎症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治疗后1周、2周两组创面愈合百分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手术后3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疤痕评分及疤痕高度、疤痕面积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创面渗出物白细胞数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创口渗出液中TNF-α、IL-1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2周、3周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及全身恢复情况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rh-aFGF治疗烧伤患者的疗效优于rh-bFGF,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瘢痕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瘢痕修复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群 《大家健康》2014,(7):205-206
目的:探讨应用氯丙嗪及异丙嗪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氯丙嗪及异丙嗪联合治疗,对照组56例,单纯进行常规补液、抗生素及饮食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症状缓解时间,分析氯丙嗪和异丙嗪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亦更短,效率更高,并且经数据分析,此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丙嗪及异丙嗪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综合方案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临床治愈,占7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临床治愈,占5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3.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7.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8.9%,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改善其预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里夏提 《当代医学》2011,17(9):115-115
目的探讨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8例严重烧伤且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休克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和创面处理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保护病患的各种重要组织器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朱迪 《大家健康》2016,(8):159-160
目的: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接受早期整形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该院的8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创面结痂后进行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在烧伤后48小时内进行早期整形修复。术后进行半年随访,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手部外观优良率是70%,功能优良率是72.5%,实验组的外观优良率是90%。功能优良率是92.5%。两组的手部外观和功能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较为优秀(P <0.05)。实验组患者 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临床中没有出现感染并发症情况。结论:手部深度烧伤后尽早的接受整形手术治疗能够让手部的外观和功能得到最佳的恢复效果,手术并发症几率也较低,患者疼痛能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创面愈合快,所以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臭氧伤口治疗仪对2度烧伤患者进行辅助性创面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治疗效果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臭氧伤口治疗仪辅助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2度烧伤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法进行烧伤创面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臭氧伤口治疗仪对烧伤创面患者进行辅助性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创面愈合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与创面好转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治疗前后创面炎性反应不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臭氧伤口治疗仪对2度烧伤患者进行辅助性治疗加快了患者创面的愈合速率,提高了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36:28,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中,利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对于小儿肠炎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