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研究组)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6例,对照组43例,检测入院后24 h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入院后2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住院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LVEF、LVF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危险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剑平 《华夏医学》2007,20(3):451-45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2例非糖尿病(DM)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AMI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感染及病死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P〈0.05),应激性高血糖对AMI的预后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两组,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试验组)36例(血糖≥7.0 mmol/L),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24例(血糖<7.0 mmol/L),在发病后24 h行血浆BNP浓度检测。结果发病后24 h血浆BNP水平在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高于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671.87±631.71)ng/L vs(299.53±455.67)ng/L,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监测随机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水平正常组和血糖水平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68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39.8%,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禤惠连 《当代医学》2013,(33):99-100
目的:对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非糖尿病的急性心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死亡率及并发症,从而探讨糖尿病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的心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无胸痛和呼吸困难的比例及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心悸的发生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室壁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急性心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高。所以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与认识,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视作对照组,36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视作观察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11%,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和心功能均是急性冠脉综合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预后不良的标志,高龄、女性和心功能下降明显的患者更容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7.
李锋 《右江医学》2010,38(2):156-158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心肌酶值、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心肌酶值、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增高(P<0.01);射血分数和溶栓再通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评价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病情轻重及预测急性心梗短期预后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谭朝阳  殷建 《西部医学》2013,(12):1833-1834,1839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首次60 ml静脉注射,而后5 ml维持泵入,观察24~48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尿量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1例非糖尿病(DM)的AM 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发现91例AM I患者急性期有30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33.0%,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P<0.05),AM 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和高敏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根据不同心梗范围分为3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比较4组间cTnI和BNP的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范围的增大,BNP和cTnI水平不断增高(P 〈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4.3%,特异性84.2%,明显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P 〈0.05)。结论 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利华  胡守琪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33-1035
目的观察入院患者随机血糖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120例,既往否认糖尿病史根据入院随机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7.8 mmol·L^-1)45例和无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7.8 mmol·L^-1)75例,无溶栓禁忌证者入院6 h内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入溶栓治疗,观察2组溶栓结果及近期预后。结果血糖正常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溶栓再通率、近期再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并发症发病率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急性心梗合并高血糖,需尽早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张翠云  钱韶红  肖红  张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11-111,114
目的 观察应激性高血糖浓度对急性脑梗死加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115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患者,人院48h内测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脑梗死症状加重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脑梗死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加重与高血糖显著相关,故应控制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减少脑梗死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应激性血糖升高组与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8mmol/L为应激性血糖升高组(A组),空腹血糖≤6.8mmol/L为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梗死部位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27.5%,B组总有效率为75.5%,B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B组室速、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激性血糖升高组(A组)与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B组)在梗死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严重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易引起不良反应,可作为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83-98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50例,血糖正常组62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情况。结果:AMI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CK及CK-MB峰值显著升高,LVEF值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AMI后梗死面积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征和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52例,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高血糖组患者27例,血糖正常组患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严重心律失常、并发肺部感染及住院死亡率. 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心功能、严重心律失常,并发肺部感染,住院死亡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早期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较差,是其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单聚体C反应蛋白(mCRP)、五聚体C反应蛋白(pCRP)、白细胞介素-39(IL-39)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经冠脉造影确诊AMI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经Gensini评分系统将评分≤40分的12例作为轻度病变组,40分<评分≤80分的22例作为中度病变组,评分>80分的16例作为重度病变组,另选取同期20例就诊本院经冠脉造影检查未见血管异常或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院12 h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mCRP、pCRP、IL-39,并检测HDL-C、TG、BNP、LDL-C、TC、LVEF、cTnI、CK-MB、Mb等指标,对两组间及观察组内进行比较,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mCRP、pCRP、IL-39 等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性别、BMI、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pCRP、糖尿病史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BNP、mCRP、IL-39、cTnI、CK-MB、Mb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冠脉病变程度轻中重3组间比较,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DL-C、年龄、HDL-C、 pCRP、cTnI、CK-MB、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RP、LVEF、IL-39、BNP差异明显(P<0.05);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与mCRP(r=0.656,P<0.05)、IL-39(r=0.517,P<0.05)、BNP(r=0.609,P<0.05)呈正相关,和LVEF呈负相关(r=-0.615,P<0.05)。结论 AMI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中mCRP、IL-39存在相关性,mCRP、IL-39水平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与pCRP无显著相关性,提示检测mCRP、IL-39对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婧 《中外医疗》2014,(18):174-17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各30例,观察两组诱发并发症的情况及从中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糖、胆固醇及血脂水平明显过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机率分别为56.66%、26.66%、10.0%,非糖尿病组则为40.0%、13.33%、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脑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 BN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0, P <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 BNP峰值以及治疗后血浆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降低BN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两组病变血管分布基本相同(P〉0.05)。糖尿病(DM)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血管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P〈0.01)。DM病程〈1年时,多支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DM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数量及发生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趋于弥漫,血管病变程度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差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并探讨BNP对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ACS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cTnI、BNP水平,分析ACS组患者血浆BNP与cTnI的关系;随访120例冠心病患者60 d,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 血浆BNP在ACS组(138.10±4.85)pg/ml明显高于SAP组(30.62±1.08)pg/ml及对照组(29.27±1.45)pg/ml(P均〈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中cTnI阳性组血浆BNP浓度(152.21±1.86)pg/ml高于cTnI阴性组(78.10±1.85)pg/ml(P〈0.01),血浆BNP浓度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r=0.57,P〈0.05).120例冠心病患者中BNP〉80 pg/ml组较BNP≤80 pg/ml组有更高的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率以及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 ACS组血浆BNP浓度升高,并与cTnI呈正相关;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