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 我科室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及检讨改进等,随机抽取入院评估为部分依赖及全部依赖的52例偏瘫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记录,查找分析出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原因,运用品管圈工具柏拉图"二八定律"确认活动的改善重点,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现场的再次检验。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由42.32%提高到65.38%,每名圈员提高了品管手法、有了更强的责任心、自信心、更积极的完成工作并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更胜从前。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本科室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对本科室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采用循环质量管理(PDCA)办法对实施结果予以确认改进。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品管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提高摆放正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圆满完成了设定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的准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标准化等措施管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随机抽取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护理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20%提高至73.3%;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96%上升至9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实验组。在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品管圈活动,能提升其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作用。方法 2018年7月本院正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提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高,资料经数据对比检验,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提高良好摆放合格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撷取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在入院后实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乙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为"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对本科2016年3-4月份(品管圈活动前)50例脑卒中后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的偏瘫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目标设定、解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等管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结果有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从75.33%提高至91.67%。该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学会了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品管手法,使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掌握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结论正确地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且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对提升专科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护理专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案小组,确立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确定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设为对照组。同时以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良知位摆放不合格率由专案前改善活动前的40%降至12.0%,偏瘫患者的护理缺漏项率由9.93%降至2.59%,护理专案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实施有效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巨文慧 《当代医学》2016,(26):117-118
目的:对良肢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观察。方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就诊记录中随机选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7例,观察组18例,对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经过正确设计和摆放的良肢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7%,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70.59%,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良肢位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效果,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良肢位组和对照组各50例,良肢位组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结果良肢位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给予良肢位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A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疗效。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体会: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以及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4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回顾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同病症患者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便开始进行良肢体摆放,及引导患者家庭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治疗过程当中就开始进行良肢位摆放,在监督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庭进行良肢位摆放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四周治疗时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3%,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早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行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运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在早期运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治疗后使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分、生存品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明显改善患病病情,提升后期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48例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参考Brunnstrom分级法观察良肢位摆放对康复的影响。结果:相同时间内Brunnstrom分级,显效的58例病人提高3个级别,有效的176例病人提高2个级别,无效的14例病人提高1个级别。结论:对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和康复护理,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59例)联合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上体位的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体位康复组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评价法、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体位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床上体位的摆放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5-178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将前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及传统良肢位摆放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良肢位摆放宣教。比较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良肢位质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行良肢位摆放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移动护士工作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良肢位肢体质量,同时能够预防发生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期采用少次良肢位摆放,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早期采用多次良肢位摆放,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5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神志清醒、以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抗痉挛体位摆放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40例神志清醒、以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患肢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抗痉挛体位摆放患肢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