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方法这三方面问题通过对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优序图法调查,得出各项影响因素所占权重,因而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提供科学化指导。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对10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医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存在的医患沟通问题,以及对如何提高医患沟通技巧的选择,结合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因素为缺乏沟通技巧的培训以及临床经验不足。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状况,探讨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了我院914名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等.结果 96.6%的医学生认为医患沟通非常重要,62.7%的医学生缺乏医患沟通的能力与技巧,56.4%的医学生采集病史重点不突出,62.3%的医学生采集病史缺乏系统性等;几乎所有的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注意或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结论 医患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亟待改善的现状下,增设相关课程、改革培养方法、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实习期间与患者沟通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08名已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对其与患者沟通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3种:实习生自我评价问卷,患者对实习生评价问卷,带教教师(医生和护士)对实习生评价问卷。结果 75.0%的实习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一般甚至紧张,几乎全部实习生感觉到有压力,95.4%的学生担心患者介意自己是实习生,52.8%的认为实习期间与患者整体沟通情况一般,91.7%的认为有必要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86.1%的接受过人文学科教育,64.8%的从未参加过沟通方面的培训。60.2%的患者介意实习生身份,46.3%的认为实习生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结论大部分实习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缺少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小部分实习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学校及医院应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患沟通培训,不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逐渐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本文从分析对当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出发,结合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加强培养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乳腺外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因素,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118名2012-2013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临床实习医学生对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因素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方法的看法。 结果 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中,90.7%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知识重要,89.0%认为交际能力重要,86.4%认为心理因素重要,84.7%认为临床经验重要,83.0%认为自信心重要,79.3%认为语言通俗性重要,74.5%认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因素重要,66.9%认为临床工作量重要,61.9%的医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欠缺,37.3%认为沟通态度重要,只有22.0%认为人文知识重要。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的方法按支持率高低为临床带教92.6%,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85.1%,医患沟通技能理论课82.3%,标准化病人81.9%,提高诊疗水平80.7%。认为最有效提高的方法为临床带教。 结论 医学生普遍认为影响乳腺外科医患沟通技能的因素众多,但大部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欠缺,且很少人意识到人文知识和沟通态度的重要性,要加强医学生以上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某医院临床医学生对于医患沟通问题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患沟通教学效果和自身能力的评定;对医患沟通教学安排的建议。分析调查结果,提出还可以从宣讲医患沟通重要性;带教教师引导发现医学生自身问题;改善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自武汉大学医学院2010级实验班五年制医学生和2009级普通班五年制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在诊断学课程中分别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施教,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等,真实地反应医患沟通的全过程,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和医患沟通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班和普通班期末考核成绩分别为85.45±5.72和84.78±4.25,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人文关怀达标率两班分别为89.36%和74.56%,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教学法适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背景下,旨在了解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制《临床医学生对职业现状与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7年制和临床5年制的527名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及紧张原因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调查主要从医护人员层面、患者及家属层面、医院层面和社会层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93.7%的医学生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不和谐,不同性别(P=0.029)、首次接触临床年级不同(P=0.003)和职业认同感不同的医学生(P<0.001)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存在认知差异。结论 医学生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评价较差,可以尝试通过建立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增强医学生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等措施,为构建未来的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男生的就业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信心水平均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1);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就业信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医学生(P<0.05);班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均高于非班干部(P<0.05~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的快速提升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模式,为基于SDM工具的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正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7级临床硕士研究生各20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于肺结节SDM工具的医患交流培训并设计《肺结节患者个体化管理决策辅助手册》,使用SEGUE量表对培训前后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SEGUE评分为(11.96±2.62)分,培训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SEGUE评分为(19.35±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硕士研究生SEGUE评分显著高于本科生(P<0.05).结论 基于肺结节SDM工具的医患交流培训可显著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推广于临床各专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医患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了医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损害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医患关系不协调的本质是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的根源是缺乏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惠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文章从当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结合临床实习教学的经验,提出加强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人际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别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生沟通知识状况、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医学生内外向性格特征。根据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以得分达到总分的80%及以上者为绩优组,以得分低于总分的80%者为绩平组。分析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60份,有效问卷1 381份,有效回收率为86.3%。1 381例医学生中,性格类型为外向型者455例(32.9%),中间型者598例(43.3%),内向型者328例(23.8%);认为医患关系会趋好者612例(44.3%),认为变化情况不一定者551例(39.9%),认为会趋坏者218例(15.8%)。医学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15.9±20.1)分,沟通能力绩优组254例,平均得分为(142.7±10.0)分;绩平组1 127例,平均得分为(109.7±16.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不同医患关系态度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医患关系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象限图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属于Ⅱ区,重要程度较高,但得分较低;性格类型和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属于Ⅳ区,重要程度和得分均较高,应继续维持。结论 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性格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和医患关系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医学生自信心锻炼,增加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医学院校规范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等措施,促进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医患沟通不足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在160名临床医学生中,93.1%认为医患沟通能力重要,91.9%认为需提高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叙事医学可培养医学生关照、倾听、诉说疾病的能力。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叙事医学课程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课程设置改革后,在校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变化。方法应用SEGUE量表对2010级至2015级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不同界别、国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差异及其与美国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差异。结果不同界别医学生在沟通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结束问诊和总体得分方面都有逐步提高;外籍学生沟通能力得分高于中国籍学生;与美国医学生比较,中国医学生沟通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通过近年来医学院校沟通人文课程的设置,在校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医学生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患沟通》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5至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36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学习《医患沟通》课程的医学生为课程组(n=180),未学习该课程的医学生作为对照组(n=180)。教学结束后,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 Framework)进行问卷调查,评价2组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运用Excel录入调查表数据,经逻辑查错后形成最终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比较2组调查对象在量表5个维度的总体得分均值,课程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组调查对象在“维度1:沟通启动”(P=0.001)、“维度2:信息收集”(P=0.002)和“维度4:理解病人”(P=0.007)方面的得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患沟通》课程促进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由“知理念”向“践行为”转化,但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自编医学生医学智慧问卷。方法:对603名医学生进行开放式和闭合式问卷调查,对数据结果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医德分问卷包括医患沟通、责任感、医际关系、工作态度、对待病人的态度、个性特征6个方面;医术分问卷包括临床决策能力、技能经验、学习研究能力3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问卷所提取的维度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结论:自编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方法 将湖北省医学院校在校临床医学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生存在对医患沟通的认识不足;总体情商不高,情绪控制能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不善于把握他人情绪;医患沟通水平亟待提高,沟通方式不妥当等问题。结论 加强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帮助临床医学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影响因素,为改进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医学本科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2.50%。受调查者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50.17±7.25)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热爱医学专业、对毕业后从医的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好等因素有关(P<0.05~P<0.01),热爱医学专业和人际沟通能力好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34.98±5.70)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和性格类型等因素有关(P<0.05),而性别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调查者中从未学习过人际沟通课程者占91.10%,其中255人(75.67%)认为需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必修课。结论: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积极性高,应开设必修课程,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临床教师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男生、内向性格、不喜欢医学专业、学习信心不足、不参加社团活动、人际沟通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循环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特点,探讨如何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及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方法选取100名2008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传统方法教学与在传统方法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比较研究,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估。结果实验组在沟通准备与对照组得分基本持平,在收集信息和结束沟通两方面得分略高于对照组,在建立关系、解释病情、达成共识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方法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