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最佳采收期。方法丹参干重以电子天平称定,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10月采收药材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隐丹参酮含量在9月采收最高,丹酚酸B百分含量在4月最高。结论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丹参最佳采收期初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最佳采收期。方法丹参干重以电子天平称定,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10月采收药材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隐丹参酮含量在9月采收最高,丹酚酸B百分含量在4月最高。结论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外观等级的丹参药材和相关成分含量之间的一致性,为丹参饮片的分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脂溶性成分和酚酸性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外观丹参药材和相关成分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其中一级药材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比特级药材含量高,丹参节药材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较高,建议将丹参节入药。结论此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指导研究丹参药材的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指纹图谱全貌并同时测定不同种植地区、不同采摘批次丹参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含量,研究新的丹参质量控制指标。方法:本文针对不同批次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DAD),以乙腈-水(含0.026%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24℃。结果:10个批次丹参提取液中,原儿茶醛浓度在0.375~6μg.mL-1,丹酚酸B浓度在65~390μg.mL-1,隐丹参酮浓度在2.2~22μg.mL-1,丹参酮IIA浓度在2.5~2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原儿茶醛的含量为0.00124%~0.00205%,丹酚酸B的含量为7.26%~9.94%,隐丹参酮的含量为0.190%~0.568%,丹参酮IIA含量为0.512%~1.252%。结论:应用HPLC-DAD法同时对丹参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同时将它们作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丹参不同居群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质丹参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来自不同居群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丹参酮与总丹酚酸的含量。结果:四川中江丹参的单株生物量、山西丹参的丹参酮ⅡA、四川中江丹参的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河北的高茎类型的丹参素、四倍体丹参的丹酚酸B和总丹酚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其他样品。以单株生物量和各活性成分含量乘积为考察指标,四川中江丹参的各成分的单株乘积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结合丹参的生物量与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认为,四川中江丹参可以作为一份质量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雷晓晴  李耿  王秀丽  付梅红  张秀荣  陈芳宁 《中草药》2018,49(11):2653-266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丹参中多种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更好地控制丹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方法共收集来自不同产地的丹参样品106批。采用前期研究所建立的UPLC方法测定所有丹参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共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积分球漫反射模式采集丹参样品的NIRS图;通过PLS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分别对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光谱区段以及因子数的确定进行优化,尝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待测成分含量间的线性关系模型,从而实现用NIRS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快速计量。结果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 5种成分的NIRS预测值与UPLC实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 1、0.936 3、0.960 5、0.910 9、0.978 0;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7 0、0.037 7、0.041 6、0.114 0、0.063 9;其余成分的近红外建模未达到定量要求。结论 NIRS法结合PLS可以快速、无损地对丹参中的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进行定量分析。这为开发丹参药材、饮片的快速现场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长和药材四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根部生物学特征采用称量法,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素。结果 4月4日移栽组的根长、根直径、根分支、根鲜重四项的值均为最大;4月19日组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四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物学特征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SB-C18(4.6mmX250ram,5¨m)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IIA;以甲醇-5%乙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8nm测定丹酚酸B。流速均为1mL/rain,柱温均为25℃。结果:15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24%~0.47%;丹酚酸B的含量为3.16%~4.25%。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以10号样品(安徽太和)为最高,14号样品(江苏盐城)为最低;丹酚酸B含量以6号样品(河南焦作)为最高,l号样品(山东莒县)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炮制过程对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依据药典中丹参药材的炮制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经加热处理后丹参炮制品中的丹参酮IIA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经水洗处理后丹参炮制品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丹参药材经过炮制处理以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故对其药效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丹参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根生物量积累及4种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丹参移栽成活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动态取样,测定各时期丹参根部干物质的量及4种活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量,分析全生育期内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并探讨各成分单株总量及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IIA量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丹参根部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折干率呈"M"形变化;相同类别活性成分具有较相似的变化规律,各成分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根部营养生长初期,而在传统采收期—枯黄期,4种活性成分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量的比值在8月初便趋于稳定,并一直持续至翌年展叶期;4种活性成分的总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枯黄期均有所降低,翌年返青时又逐渐升高。明确了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综合考虑丹参药材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丹参的采收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鲜丹参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然后对不同储存期的样品检测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以期确定鲜丹参适宜的加工方法。方法将鲜丹参分4个处理,1.鲜切;2.半干切;3干切;4.全根;储存期为两年,每3个月取样测定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结果鲜切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体比其它处理高;丹参药材所含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随着储存期时间的延长均显下降趋势,到9个月时几乎达到最低值。结论鲜丹参切段晒干后储存更能有效的减少丹参药效成分的损耗及分解,且晒干后9个月前使用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为指标成分,评价5个厂家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方法:选择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6nm,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含量;选择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IIA的含量。结果:5个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均符合药典(2010版)规定,但不同厂家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当前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水杨酸对丹参种苗根部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部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种苗进行根部灌溉水杨酸处理,按照生测法和HPLC法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及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经水杨酸处理后,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均高于对照,SOD酶活性增强,在水杨酸0.1~3 mmol/L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续而含量增加。高浓度(5 mmol/L)处理下对根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部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也较最佳处理浓度(3 mmol/L)的效应有所减弱。结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下,浇灌水杨酸能促进丹参根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并能增加SOD酶活性,以及丹参根部的根长、根直径及根鲜重。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技术定量分析丹参药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近红外技术快速无损检测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含量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对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的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259和0.0232。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繁琐的前处理,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具有其它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所不具有的显著优点,很适合对组成复杂的中药进行快速分析,可用于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术与传统提取方法对丹参提取物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金属、有害元素及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为指标,用药典方法及HPLC法进行分析测定,以比较丹参饮片、粗粉、细粉及超微粉对重金属、有害元素及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超微粉碎对成分提取率明显高于饮片及粗粉,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工艺可提高丹参中成分的提取率,但应注意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两类有效成分的集成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以此为评价指标,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集成提取工艺条件。此外,测定提取样品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12倍量67%乙醇,提取2次,每次48 min。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应用此工艺提取得到的丹参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地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其清除能力优于Vc。结论响应面法用于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集成提取工艺优化,预测性良好,此工艺得到的丹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防治中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和比较不同大规模栽培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Synchropak PR100-5色谱柱,检测波长分别为270nm和286nm。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较高的是四川中江栽培品。山西芮城栽培品丹参酮ⅡA含量尽管最低,但丹酚酸B含量却最高。结论: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与产地关系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作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