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式^14C-尿素呼气诊断仪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与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与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结论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门诊消化道疾病患儿和35例健康体检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Hp抗体的检测,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Hp抗体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其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6例患者,其中慢性胃炎92例、消化性溃疡58例、胃癌16例,同时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2种方法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结果: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58.7%(14C-UBT)、55.4%(RUT);消化性溃疡87.9%(14C-UBT)、84.5%(RUT);胃癌2种方法均为62.5%。2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4C-UBT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可靠、无创的H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诊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对221例因胃病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于胃窦幽门前区取活检标本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胃镜检查前作14C-UBT以决定是否感染HP.结果:慢性胃炎组177例中,两种方法比较x2=3.6845,P>0.05;消化性溃疡组41例中,两种方法比较x2=0.9288,P>0.05.两种方法对HP感染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对确定患者的HP感染状态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而又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晗  王光明  王宏旭 《甘肃医药》2013,(10):751-753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对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0例有消化道症状(7~14岁)的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采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RUT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进行Hp检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4C UBT、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9.3%、58%、51.3%;敏感性分别为95.6%、97.8%、84.6%;特异性分别为93.6%、96.7%、80.8%.结论:因此认为14C UBT和病理组织学是检测Hp感染较准确的方法,而14C UBT是非侵入性操作,更能反映“全胃”的Hp感染状况,同时无创伤、费用低,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和配合,因此便于在诊断儿童Hp感染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8例临床怀疑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呼气试验,胃镜下取胃窦黏膜做病理切片与尿素酶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对比指标。结果:^14C-UBT对Hp感染检出的灵敏度为95.14%,特异性为94.33%。结论:^14C-UBT在胃肠道Hp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简便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付永春  张磊 《河北医学》2006,12(9):833-835
目的:评13C尿素呼气试验对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取40例因上腹部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胃窦粘膜活检,分别行W artin-Stany(WS)银染色、快速尿素酶实验(RUT)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并同时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将WS和RUT结果相一致且病理结果为慢性胃炎的病例入选,分析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特异性为:82%;敏感性为:91%;准确性为:87%。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是一项敏感的、特异的、安全、可靠的非侵入性Hp的检测方  相似文献   

8.
罗葵良 《华夏医学》2006,19(1):46-47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 BT)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2例因上腹不适、疼痛等患者进行14C-U BT,其中180例再进行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确定是否为HP感染作为标准对照。结果:在192例中,14C-U BT测出HP阳性133例,阳性率69.3%,18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120例,阳性率67%,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U BT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HP诊断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中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6日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病患20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另外将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体胶体金试验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检验价值,同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0例病患,金标准检验阳性118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阳性110例,金标准检验阴性82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阴性78例;~(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为95.1%,敏感性为93.2%,准确性为94.0%。结论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中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有着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为进一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还需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76例有消化道症状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采用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检测(RUT法)及14C-UBT进行Hp检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RUT法及14C-UBT检测Hp阳性率分别为42.1%,44.7%及44.7%,3种方法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对照,14C-UBT与RUT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3.8%和90.6%,特异性为90.9%和88.6%,准确性为92.1%和89.5%,阳性预测值为88.2%和85.3%,阴性预测值为95.2%和92.9%. 结论 14C-UBT具有高度敏感性,是确诊儿童Hp感染的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无创安全且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简化检查程序,降低检查成本和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建立了一种快速微量简便的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对157例未经抗菌治疗的溃疡、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以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禁食4小时,于口服37kBq14C-尿素前和口服之后10、20和30分钟分别采集呼出气体标本,液闪测定。结果显示以等于或大于200cpm为阳性诊断标准,14C-UB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分别为94.79%,90.16%,93.81%,91.60%和92.99%。由此可见37kBq14C-尿素,10分钟采集一次呼出气体标本,以等于或大于200cpm为阳性诊断标准,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和成本,又能获得高准确性的诊断,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1225例次~(14)碳-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225次幽门螺杆菌(Hp)~(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并探讨门诊根除Hp的治疗情况。方法 接受~(14)C-UBT检测的患者共983例,其中慢性胃炎(CG)676例、十二指肠溃疡(DU)189例、胃溃疡(GU)34例、非胃肠道疾病84例。其中242例治疗后复查,总检测次数1225次。记录门诊治疗Hp的用药情况。结果 983例被检者中~(14)C-UBT阳性率为61.44%,其中胃病组为63.85%,非胃病组为35.7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40例吹气标本分别于当天、24小时和第3天各测定1次,3次判定结果的一致率为100%。铋剂三联(82.6%)、含克拉霉素PPI三联(86.0%)、含阿莫西林PPI三联(84.1%)、H_2RA三联(75.6%)4个治疗组~(14)C-UBT阴转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联治疗(16.0%)、单一药物治疗(4.8%)及“药物不详”组(40.9%)的阴转率与4个三联治疗组的阴转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二联治疗和单一药物治疗病例占复查总数的19.01%(46/242)。结论 门诊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高于非胃病患者,约有20%~25%的患者接受不规范的“根除”治疗,~(14)C-UBT是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简单、有效的手段,适合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后尿素反跳(PDUR)对透析充分性评价的影响。方法 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透析结束和结束后1h的尿素浓度。测算其PDUR以及两时点的尿素动力学参数(Kt/V.TACurea,PCR)并比较研究。结果PDUR为(17.81±5.94)%。尿素反跳后的Kt/V和PCR值较反跳前的值分别减少18.7%和12.7%(P<0.001),而TACurea值却增高3.1%(P<0.001).反跳前、后位于透析充分和不充分区的病例数存在较大差异,PDUR与透析间期尿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结论 透析后存在不同程度尿素反跳。忽略尿素反跳将错误估算参数值尤为Kt/V和PCR,以致误判透析的充分性。残存肾功能影响尿素反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复方尿素霜中尿素、维生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尿素的测定波长为428 nm,在20~18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3%,含量为(10.05±0.22)%;维生素A的测定波长为328 nm,在4~20 u/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1%,含量为(2.03±0.06)%,二者无相互干扰。对自制的3个批号的尿素霜中的尿素、维生素A的含量分别测定,符合外用制剂的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观察二氧代哌嗪苯磺酰环己脲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以及刺激SMMC7721细胞对3H-2-脱氧葡萄糖吸收影响。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等相关生化指标;利用液闪计数法检测细胞对3H-2-脱氧葡萄糖的吸收。结果:二氧代哌嗪苯磺酰环己脲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甘油三酯、胆固醇(P<0.01);与对照组比较,二氧代哌嗪苯磺酰环己脲可显著增加SMMC7721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P<0.01),3H-2-脱氧葡萄糖的吸收值增加近2倍,并且显著增强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作用。结论:二氧代哌嗪苯磺酰环己脲有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作用;并且具有刺激葡萄糖吸收以及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干化学法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尿素、肌酐二项的准确性及方法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尿素、肌酐的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 (r=0 .996和r =0 .995 ) ;且精密度高 ,批内变异均低于 5 %;回收率分别为 10 6 .7%,10 7.2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 :本法对检测血清尿素、肌酐快速、准确 ,适合于急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溶菌酶在尿素溶液中失活的变性模型进行研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数据,采用荧光相图法分析所测定的数据。结果随着尿素浓度增加,最大波长由336 nm移至340 nm附近。在pH4.16尿素浓度为6.0 mol.L-1时,最大波长发生明显红移,而在pH7.00尿素浓度为7.0 mol.L-1时,最大波长才发生明显红移。尿素浓度从0.0 mol.L-1变化至5.0 mol.L-1时,溶菌酶从天然态转变为部分折叠中间态,尿素浓度从5.0 mol.L-1变化至8.0 mol.L-1时,溶菌酶从中间态转变为去折叠态。结论尿素诱导溶菌酶变性过程符合典型的"三态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交联羧甲基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吸附剂性能。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制成了羧甲基壳聚糖,再通过戊二醛交联,制成了交联羧甲基壳聚糖。研究了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吸附温度、尿素的起始浓度、交联程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高的选择性,在戊二醛用量为4 mL、pH值为8、尿素的初始浓度为2mg/mL时,其吸附量达90.5 mg/g。结论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的吸附性能较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尿素吸附剂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平面半导体技术及生物化学原理,制作NH 4敏感的尿素传感器,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平面半导体技术制作ISFET,在栅上固化脲酶得到NH 4敏尿素传感器,并在ISFET自身稳定性、传感器响应时间、检测范围及保存时间几个方面对该传感器进行评价.结果 ISFET自身性能较稳定,传感器响应时间<60s,尿素检测范围为10~1 000mg/L,保存7d内该传感器检测性能较稳定.结论 NH 4敏感的尿素传感器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松香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迎  李芳耀  黄凤香 《华夏医学》2007,20(2):209-211
目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松香基脲类衍生物,初步研究了其抗菌活性。方法:以脱氢松香酸为起始原料,酰氯化后,经Curtius重排得到松香基异氰酸酯,然后与芳香胺反应得到松香基脲。结果:得到5个松香基脲类化合物,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确证其结构。结论: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合成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