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 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及不同临床类型的24株申克孢子丝菌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 (1)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扩增征段的引物,即引物OPAA11:5′-ACCCGACCTG-3′,OPD18:5′-GAGAGCCAAC-3′,OPBO7:5′-GGTGACGCAG-3′。(2)24株菌的DNA带型不完全相同,具一定遗传变异性。(3)不同菌株同一引物扩增均见一共有DNA片段,(4)播散型DNA带型与皮肤淋巴管型不同,结论 随机扩增DNA多态笥方法可用于申克孢子丝菌的DNA分型,其带型与菌株的地区来源和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见皮肤癣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价值[1-4].本实验采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几种常见皮肤癣菌进行了基因鉴定,同时对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了种内基因分型,探讨DNA型别与感染来源、传播及感染部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2株马内菲青霉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马内菲青霉的基因学特征,为该菌的DNA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氯化苄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2株临床分离的马内菲青霉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①共选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4个具有稳定、清晰DNA扩增带型的引物。即引物P23:5'-AGTCAGCCAC-3',P103:5'-AGACGTCCAC-3',P105:5'-AGTCGTCCCC-3',P120:5'-GGGAGACATC-3'.②12株菌株DNA图谱主要带型相同,扩增片段呈多态性。相似率44.4%~97.3%.③12株菌可分5个不同的组群。结论 RAPD技术可以用于马内菲青霉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等进行菌株分型研究,对流行病学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DNA水平的特点,笔者对黑龙江地区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分离的29株申克孢子丝菌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探讨不同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与RAPD型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 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显示,除来自哥伦比亚土壤的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外,其他受试菌株无地域性群集分布特点.但受试菌株中的多数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株分别聚集成一群.结论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存在较大株间差异,致病菌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趋势,RAPD分型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之间具有一定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常见致病性曲霉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5种常见致病性曲霉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 多引物聚类分析表明4个引物可将30株不同来源的烟曲霉分作28个型、3个引物可将10株不同来源的黄曲霉分作9个型,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构巢曲霉等5种常见致病性曲霉的多引物聚类分析表明,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与构巢曲霉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烟曲霉与上述4种曲霉之间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7.
马拉色菌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RAPD法对不同来源的马拉色菌进行DNA分型。结果发现47株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6型,其DNA型别与孢子形态之间无绝然对应关系,不同地区的马拉色菌DNA带型之间似无明显差异。马拉色菌DNA型别与其所致临床病型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但可能存着一定的优势关系。  相似文献   

8.
裴氏着色霉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进一步了解裴氏着色霉的基因学特征,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方法 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法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32株裴氏着色霉(日本15株,中国3株,委内瑞拉4株,中美洲4株,哥伦比亚2株,墨西哥2株,巴西1株,泰国1株)的DNA指纹图谱作了分析。结果(1)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片段的引物,即引物1:5‘-GAGCCCTC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研究分离自花斑糠疹的马拉色菌种间和株间差异,了解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与生理生化方法在菌种分型上的差异及菌株DNA型别和菌种间的关系。方法 用氯化苄法提取马拉色菌标准株(10株7个种)和临床分离株(47株)的基因组DNA,其中临床株分离自34例花斑糠疹患者,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为5个种(合轴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用4种随机引物(S22、S24、S25、S33)对菌株DNA做PCR随机扩增,NTSYS软件自动生成树状分支图。结果 绝大多数标本均可被4种引物扩增而获得清晰条带,其中2种引物(S22、S24)的条带更为稳定、清晰。共82条DNA片段被扩增,所有菌株均可见种间和株间多态性。有4例患者皮损同时分离出不同种的菌株显示遗传相似性高,在树状图中归入一类。结论 来自同一宿主的不同菌株遗传趋同现象提示马拉色菌的种特异性、菌种演化与宿主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比较敏感株与耐药株的DNA指纹差异。方法对成都地区178例儿童脓疱疮患者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1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162株金葡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从脓疱疮患儿皮损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80株,其中金葡菌162株,占90.00%。162株金葡菌中,148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62株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前5位分别为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前5位分别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唔唑、四环素。未发现对夫西地酸、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替考拉宁及米诺环素耐药。按DNA条带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型,共分为8种基因型,基因型Ⅲ最多占31.48%;基因型Ⅱ占26.54%;基因型Ⅵ占25.93%,这3种基因型占总数的65.43%(106/162)。148株MSSA的基因型有8种,基因型Ⅲ占33.78%,基因型Ⅵ占26.35%,基因型Ⅱ占22.30%。14株MRSA的基因型只有3种,分别为基因型Ⅱ10株(71.43%),基因型VI3株(21.43%),基因型Ⅲ1株(7.14%),以基因型Ⅱ为主。结论成都儿童脓疱疮皮损中病原菌以金葡菌为主,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及喹奴普汀等高度敏感。其RAPD指纹共分为8型,以基因型Ⅲ最多。  相似文献   

11.
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多态性,了解两菌在DNA型别与形态学及菌种来源地域的相互关系。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自五个国家的21株分离株(19株卡氏枝孢霉,2株阿耶罗枝孢瓶霉)进行研究。结果:①1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的引物。②19株卡氏枝孢霉的DNA带型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卡氏枝孢霉略有不同,但与中国株具有较大相似性(85%的遗传相似性)。③卡氏枝孢霉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同一国家的菌株具有相似的DNA带型,位于树状图的同一树组中。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发现卡氏枝孢霉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其DNA带型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某些株卡氏枝孢霉更相似。本研究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流行病学及基因学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甄氏外瓶霉进行分析,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ITS3和ITS4为引物,对17株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进行扩增,4种内切酶(HinF、MspI、BsuRI和RsaI)酶切。结果 ITSⅡ扩增片段约为330bp,17个菌株可分为Ⅵ型,3朱变种发属于不同的型,BMU00195带型独特,有可能为新变种或新种;种群关系与来源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真菌病患者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分离株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扩增红色毛癣菌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中TRS1片段,并用随机引物OPAA11随机扩增DNA,检测基因多态性。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基因型差异。结果 共分离30株红色毛癣菌,按照PCR扩增TRS1区指纹图分为5型,随机引物OPAA11扩增指纹图分为11型,基因型分布与感染部位关系不大。在10例受试患者中,PCR扩增TRS1区显示,7例不同感染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随机引物OPAA11扩增显示,8例不同感染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结论 甲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可能为不同菌株引起,提示部分甲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存在不同菌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