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潞  杨均 《河北医药》2000,22(10):748-749
目的 探讨口腔癌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方法。方法 对109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口腔癌患者术前进行颈部淋巴结触诊检查、B超及CT检查后颈清扫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B超和CT明显优于单纯触诊检查。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触诊64.22%、B超80.73%、CT82.35%。结论 对口腔癌患者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时影像检以CT为好。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的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长期生存率,以往多通过形态学检查多判断淋巴法的转移,其准确性较低,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功能成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淋巴结转移的研究^[1,2],而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尤其是弥散成像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MRI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行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 MRI对本组口腔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结论 MRI对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诊断该疾病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进行超声诊断并测量淋巴结,记录形态情况、回声情况、大小以及部位分布,术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86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经超声后,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共76例,良性增生10例。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结果为转移性淋巴结74例,良性增生淋巴结12例。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83.33%,诊断结果较为理想,且大部分转移性淋巴结分布于患者颈部下方1/3处。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作用,且诊断失误率小,为临床上诊断淋巴结转移类型情况以及位置分布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彩超诊断,对淋巴结转移癌彩超诊断特征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徐渝  付冀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73-1173
超声诊断颈部淋巴肿大是否为恶性肿瘤的转移对于选择治疗方式和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不仅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良好诊断工具,还能探测到触诊不到深部的肿大颈淋巴结。本组通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以及回顾性多因素逻辑分析,探讨双功能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鳞癌,其原发灶的检出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争议。现主要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邹荣海  严国鑫 《江苏医药》2007,33(12):1234-1235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的MRI表现,探讨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方法.方法 24例舌鳞癌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其MRI征像,测量舌鳞癌的厚度,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RI对舌鳞癌的累及部位、厚度、范围有较好显示,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6.9%,准确性为66.7%;舌鳞癌厚度>10mm 组的淋巴结转移MRI征像与<5mm、5~10mm组有差异(P<0.05).结论 MRI征像结合舌鳞癌厚度可提高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141例,分成试验组(51例,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CT对照组(45例,单纯CT检查)和US对照组(45例,单纯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各自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8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例,共采集预测转移阳性颈淋巴结226枚。诊断准确率CT对照组为43.90%、US对照组为58.14%、试验组为70.59%,试验组明显高于CT与US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Ⅵ区转移阳性颈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可显著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出现头颈部区域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就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746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肿瘤侧别、包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5岁、男性、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合并HT的病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男性、多病灶、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的病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密切相关(均P<0.05);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mm、侵犯包膜和多病灶密切相关(P<0.05)。结论 当PTMC病人存在年龄<55岁、男性、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合并HT等情况时,应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外科干预,另外可参考颈淋巴结超声、CT等相关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超在诊断宫颈癌共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腹腔、盆腔B超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例数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均为阳性5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4例,均阴性51例,评价指标结果:灵敏度:57.2%,特异度:96.5%,误诊率:3.0%,漏诊率:40.1%,约登指数:59.1%.阳性预测值:70%.阴性预测值89.3%.B超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例数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均为阳性8例,假阴性11例,假阳性2例,均为阴性45例,评价指标结果:灵敏度38.2%,特异度94.3%,误诊率:4.2%,漏诊率:60.0%,约登指数:37.9%.阳性预测值:70.3%.阴性预测值80.4%.结论 B超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检出价值,相比较宫旁浸润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中应结合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达及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鳞癌组为52例VI腔鳞癌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为1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RT-PCR法检测鳞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对16个正常淋巴结、口腔鳞癌患者的52个淋巴结细胞进行角蛋白(cytokeratin,CK)检测。结果:鳞癌组HpamRNA检出30例,阳性表达率为57.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例,仅占6.3%(χ^2=13.053,P〈0.01)。鳞癌组23例低分化标本中HpamRNA阳性20例,阳性率为87.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标本,29例中10例阳性(34.5%)(χ^2=14.470,P〈0.01)。鳞癌组24例B.4标本中HpamRNA阳性19例,阳性率为79.2%,显著高于T1~2标本,28例中11例阳性(39.3%)(χ^2=8.421,P〈0.01)。鳞癌组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28例。阳性率为5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χ^2=-14.646,P〈0.01)。HpamRNA阳性鳞癌组30例中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22例,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HpamRNA阴性鳞癌组22例中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的6例,阳性率为27.3%(χ^2=10.835,P〈0.01)。结论:13腔鳞癌Hp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对应资料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α=0.05。结果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织,且MVD值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检查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癌患者151例,其中81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观察组),70例患者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照组),分析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超声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84%、特异度为86.32%、阳性预测值为85.06%、阴性预测值为73.87%;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中,纵横比≥1、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部血供丰富和微小钙化的比例分别为29.63%、34.57%、70.37%、76.54%和60.4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期最高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纵横比≥1和回声不均匀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3.877、5.212、2.762和3.056,P<0.05).结论 甲状腺癌部分超声表现在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热放疗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诊治的4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射性治疗)和观察组(放射性治疗后,给予局部热疗),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化疗,化疗1~2个周期后,进行常规放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75.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33.3%)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2%)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结合局部热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