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ERCT能清楚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术前诊断单纯型36耳,胆脂瘤型30耳。肉芽肿型10耳。40耳诊断为胆脂瘤型和肉芽肿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30耳,术后5耳病理证实为肉芽肿型。10耳肉芽肿型术后证实为肉芽肿型。10耳肉芽肿型水后证实有3耳为胆脂瘤型。结论 由于HRCT能清晰显示颞骨结构,对慢性中耳孔突炎性病变发现及定位较准确,对胆脂瘤型和肉芽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冯骏 《实用医技杂志》2002,9(9):652-653
目的 :确定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双螺旋 CT扫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6 9例8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 CT征象及其特点。结果 :慢性中耳乳突炎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 95 .1%。结论 :双螺旋 CT检查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和分型 ,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及透明化容积重建fvolume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ereconstruction,MPR),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VR、MPR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均能清晰显示,MPR对镫骨及镫砧关节能部分显示。病变组76耳中耳乳突破坏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中耳的精细结构,对中耳乳突炎骨质破坏诊断准确,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骨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高分辨率轴位或冠状位CT上显示有颞骨骨质破坏或高度怀疑有骨质破坏的1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容积再现(VR)对病变区进行重建,术中观察病变范围并与重建图像比较。结果:与轴位或冠状位CT图像相比,所有重建图像均清晰地显示了骨质的破坏区域,并立体地显示了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HRCT三维容积重建对颞骨骨质破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力CT资料,探讨其CT扫描技术及诊断依据。采用Detail或Bone方式薄层连续扫描,然后重建放大,此方法能清楚地显示颞骨及听小骨的细微结构。提出中耳胆脂瘤的高分辨力CT诊断依据为:①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块影;②听小骨不同程度侵蚀、移位及关节异常;③鼓室、鼓窦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合并感染时边缘模糊;④严重时破坏鼓室天盖、窦盖、乙状窦壁、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胆脂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结果HRCT能清楚地显示不同部位和大小不等的中耳胆脂瘤软组织影充填征象及中耳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鼓室天盖破坏20例(34.48%),乙状窦前壁破坏12例(20.69%),听小骨破坏58例(100%),面神经骨管破坏11例(18.97%),术中符合率分别为90%。83.33%,100%,54.55%。另外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4例(6.89%),盾板破坏54例(93.10%)。结论颞骨HRCT对于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14例起源于板障,1例发生于颅缝间。CT平扫均表现为颅骨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边,7例突破颅骨内外板,边缘呈火山口样改变。11例密度不均匀,其中6例病灶内存在斑点状钙化,1例以脂肪密度为主,2例以水样密度为主,2例以等密度为主;4例病变密度均匀。2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度强化。多平面重组(MPR)、VR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骨质破坏的形态及程度。结论 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与CT征象。探讨CT在真菌性副鼻窦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的真菌性副鼻窦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以回缩性滋血或脓血滋为主要症状。CT显示病的鼻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7例在上凳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钙化影;5例伴有上凳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例伴有上凳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手术发现累及的鼻窦腔内有大量的污秽坏死 织或充满炎性息肉状物。病理检验示坏死组织中有成团的真菌菌丝。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在显示副鼻窦解剖结构和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仅一例巨大分化良好型平滑肌肉瘤为多房囊性肿瘤,囊实性及实性肿瘤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瘤体的钙化可见于畸胎瘤、血管内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和部分神经节细胞瘤,脂肪密度见于脂肪瘤或脂肪肉瘤。结论:C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且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情况,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 6 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脊椎肿瘤的 CT图像分析 ,结果表明 :脊椎肿瘤在发生部位、骨质破坏程度、附件、椎间孔、椎管受侵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方面各具有特征性 ,仔细观察及分析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对胰腺疾病的 CT诊断水平 ,根据被证实的 5 0例胰腺癌和 40例慢性胰腺炎的 CT资料 ,对 CT征象进行观测、统计及分析。结果发现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 :1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密度异常 ;2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性狭窄截断与胰周大血管被包埋 ,管径增粗、癌栓、腹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 ;3有无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与扩张的胰管 ,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的情况 ;4胰腺囊肿的发生频率、部位与胰腺轮廓的关系。结果显示 :根据前述要点 ,参考其他征象 ,密切结合临床 ,CT诊断正确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本组 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恶性混合瘤 5例 ,腺泡细胞癌 4例和鳞状细胞癌 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 ,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CT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例脊柱结核的 CT表现。在 4 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6~ 82岁 ,平均 37岁 ,全部行 CT检查。结果 :4 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 ,颈椎 3例 ,胸椎 15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16例 ,腰骶部 4例。 4 0例均有椎体破坏 ,2 2例有脊髓受压 ,30例有椎旁脓肿 ,18例有脊柱弯曲或成角畸形。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病理改变 ,并具有一定特征性 ,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CT或MRI检查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CT平扫3例,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MRI的检查序列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发现5例均为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起源于鼻腔顶部,侵犯同侧筛窦,其中4例累及同侧眼眶、蝶窦和前颅凹,3例侵及上颌窦。2例CT增强扫描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T1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低的肿块,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高的肿块,病灶均匀强化。结果表明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广泛,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MRI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显优于CT,但对骨质破坏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两者均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9例行CT检查,11例MRI检查。结果 25例病灶位于幕下,5例位于幕上。单发28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22例,囊肿型5例,实质肿块或混合型3例。CT平扫表现球形低密度影,囊腔壁结节和实质肿块均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有特征性,CT和MRI表现,CT动态增强扫描、密度曲线测定以及MRI增强率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