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7...  相似文献   

2.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50例颈椎骨干标本,确定男11mm,女10mm以下为狭窄椎管。10具成人固定标本观察在最大伸、屈位时,脊髓变短,硬膜褶皱,间盘黄韧带截面矢径变小。统计病人13例,占同期颈椎病性脊髓病的18.6%;年龄超过50岁者10例,9例病程超过半年。首发症状为进行性下肢麻木无力,颈、胸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痛觉减退,锥体束征阳性。X线平片测量、脊髓造影、CT或CTM皆示椎管发育性狭窄。行椎板切除1例,后路椎板扩大成形12例,除椎板切除1例远期效果欠佳外,余皆有明显改进。作者提出了本症的特征及诊断条件,认为确诊后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棘突骨支撑植骨术为佳。  相似文献   

3.
动力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力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法治疗解放军总医院(100853)王军,王福根,和静彬,候京山作者自1993年4月至1994年11月采用坐位颈椎伸引归挤手法治疗动力性颈椎管狭窄症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岁~63岁...  相似文献   

4.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68A%,平均为41.5%。手术方法:颈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13例;颈后路减压30例次,包括半椎板减压14例次,全椎板减压5例,椎管成形术11例次,随讠9例,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21.45分,术后32.31分,平均改善率72.09%。  相似文献   

5.
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椎管狭窄在临床发病的关系及其发病因素。报告9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结果: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解剖学发育异常,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骨赘形成,并造成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以脊髓型颈椎病的形式发病。应用前入路直接切除致压物并行植骨融合术,如果椎管后方有致压物,可以有选择地二期施行后路减压。随访优良7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共收治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根据寰枢椎CT薄层扫描图像特征,将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小寰椎型)、Ⅱ型(寰椎后弓肥厚型)、Ⅲ型(寰椎后弓内陷型)和Ⅳ型(枢椎齿状突肥大型)。针对不同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法:①对不合并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Ⅲ、Ⅳ型患者实施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②对Ⅱ型患者采用后弓磨薄回植术;③对合并有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Ⅱ、Ⅲ型患者,附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④对合并寰枢椎脱位的Ⅳ型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枢椎齿状突打磨削薄+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术后复查颈椎MRI和CT,观察高位颈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4例。共实施寰椎后弓切除并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6例,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5例,寰枢椎后弓削薄回植术2例(其中1例因合并寰枢椎脱位同时实施枕颈固定融合手术),齿状突削薄寰枢椎前路复位内固定术2例。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MRI和CT显示寰椎平面的脊髓压迫解除。随访时间12~34个月(14±3个月),患者术后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JOA评分10.60±0.96分,术后3个月恢复到14.10±0.37分,末次随访时为14.70±0.63分,改善率为64%。结论: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报告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27例并经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突出常在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发生,并导致临床发病。根据影像学变化特点,对该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关系作了研究。选择性施行椎间盘切除和椎间植骨融合,获得良好效果。本组全部施行颈前路手术,平均随访16个月,优良率为88.9%(24/27)。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相似文献   

1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发育性颈椎管狭管合并颈椎病并经手术治疗45例。研究发现,颈椎病病变过程是颈椎椎管狭窄临床发病的常见原因。测量结果,颈3 ̄颈7椎管矢状径均在10mm以下并有节段性椎体后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根据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重量象,分别选择颈椎前路和后路施行减压和植骨。平均随访18个月,椎间融合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2.2%(37/45)。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通过信函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结果: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年龄越小和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1年)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作者认为有临床症状的发育性椎管狭窄均应手术治疗,手术越早越好,防止脊髓损伤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13.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管合并颈椎病并经手术治疗45例.研究发现,颈椎病病变过程是颈椎椎管狭窄临床发病的常见原因.测量结果,颈_3~颈_7椎管矢状径均在10mm以下并有节段性椎体后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根据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征象,分别选择颈椎前路和后路施行减压和植骨.平均随访18个月,椎间融合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2.2%(37/45).  相似文献   

14.
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术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92例脊髓型颈椎病和7例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结果62例(67%)脊髓型颈椎病和3例(43%)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因此认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8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经复查原始X线颈椎侧位片,并按照颈椎管矢状中径与颈椎体矢状中径比值法进行重新测量。其中手术患者24例,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6例。结果 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3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随访3例中,有2例加重,再行后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后路手术随访6例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因前方巨大间盘突出并骨化,再行前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另1例术后部分改善。结论 颈椎管发育性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可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了14个月以上的评价随访。结果:术后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皆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4.4%。CT显示植骨融合及椎管成形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一组411例正常人颈椎X线侧位片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经比值的正常值,并通过与12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X线片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矢状径比值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颈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纳入颈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1例,同一患者均采用两批脊柱外科医师分别行同时联合手术。依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Nurick评分、患者满意指数、JOA改善率及并发症等进行疗效测评。结果随访12个月,平均JOA提高4.2分,平均ODI改善39.4,平均Nurick分级改善1.16级,平均患者满意度为(2.53±0.87)分,平均JOA康复率为(47.36±25.85)%。在小于60岁的患者中,ODI(P=0.03)及Nurick分级(P=0.04)显著改善。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并存的颈椎、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可行的,年龄、术中失血及手术时间可能与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相关。不建议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采用同时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方法:临床治疗30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准确定位。随诊0.5年~5年,平均2.2年。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椎管扩大满意,脊柱稳定性良好,优良率达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