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发性进展期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依据进展期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方法:对16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进展期胆囊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对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诸因子与肝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胆囊癌侵及肝脏达20mm以上,癌已侵达胆囊浆膜外或已侵及周围脏器,主癌灶位于胆囊肝床侧或己侵及胆囊全周,高度的静脉,淋巴管浸润是胆囊癌肝转移的5个高危因素,胆囊癌有转移至第4、5肝段的倾向(61.5%),这种倾向在早期的肝转移时更为明显(92%),结论:应根据肝转移的高危因素及转移灶的分布特点,合理地选择肝床切除,肝段切除,肝切除+肝动脉插管化疗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癌发生肝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特点、血清CEA水平、转移淋巴结、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和静脉侵犯。结果 以肝转移灶为首诊原因的有 1 6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远距离淋巴结转移及镜下静脉侵犯发生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要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或镜下静脉侵袭均预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对可能发生肝转移的高危病人 ,有必要行术中门静脉插管预防性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活检大肠癌粘膜11项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探讨它们在预测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活检大肠癌粘膜CD44V6、E-cad、VEGF、EGFR、p53、nm23-H1、Fas、FasL、C-erbB-2、Cath-B、Cath-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大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肝转移阳性组CD44V6表达阳性百分率高于肝转移阴性组。两因素组合中,肝转移阳性组CD44V6( )EGFR( )、CD44V6( )Cath-D( )、VEGF( )FaS(-)、CD44V6( )Fk(-)、EGFR( )Fas(-)等的表达明显高于肝转移阴性组。单因素和两因素组和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50.0%~66.7%,特异性65.9%~80.5%。结论:癌转移相关基因在大肠癌活检癌粘膜的表达与肝转移有关。但在临床用于术前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手术切除加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姑息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间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Cox模型)分析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0~50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3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至发生肝转移时间少于24 个月、术前CEA水平>15ng/ml、淋巴转移数、单纯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姑息化疗的患者预后不良,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治疗方法和术前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加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PTEN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阐明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Noth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7例人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期、分级及其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结果 PTEN mRNA在大肠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在癌组织内,PTEN mRNA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分级、Dukes分期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TEN蛋白在大肠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6.6%,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降低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血清中CE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降低在大肠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大肠癌组织、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分析MIF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相对正常肠组织,与10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MIF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大肠癌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血清MI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癌肝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血清MIF水平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MIF的表达有肝转移者高于没有肝转移者,大肠癌患者有肝转移者血清MIF水平也高于无肝转移者。(2)肝内大肠癌转移组织中MIF表达阳性。(3)大肠癌肝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MIF表达阴性。(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血清MIF水平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OR的95%CI为1.017~1.524,P=0.034)。结论MIF在大肠癌肝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过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表达,分析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等的关系。结果大肠癌肿瘤细胞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过度表达率为62.5%(20/32例);Duke分期高的大肠癌病例,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率较高: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的病例倾向于发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结论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存在过度表达。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门静脉回流的关系,大肠癌肝转移十分常见,约有50%的结直肠癌病人最终死于肝转移。近年来,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在有关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及处理上远较过去积极,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拟就此问题综述如下。1大肠癌肝转移的特点1.1发生率:肝脏是大肠肿瘤最常见、最易发生的转移器官。在大肠癌初次确诊时,即有约20%~40%的病人发生肝转移,而在原发肿瘤切除后,5年内尚有约50%的病人发生肝转移。有学者报告:大肠癌病例死亡后尸检时肝转移可达36%~81%。这种高的发生率,可能是影响大肠肿瘤总的治疗水平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VEGF血浆浓度、肿瘤组织含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血浆VEGF浓度与肝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肿瘤组织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VEGF染色阳性率与肝转移显著相关。VEGF和MVD正相关。术后肝转移患者的血浆VEGF浓度、肿瘤组织含量和染色阳性率以及MVD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病例。结论VEGF和MVD与大肠癌的进展相关,是术后肝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与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肠管黏膜组织中CEA的表达,比较CEA在上述4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中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22%、100%、91.67%,均高于正常肠管黏膜组织(19.44%)(均P<0.05)。4种组织之间的CEA表达强度依次为:肝转移灶>伴肝转移大肠癌原发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管黏膜(均P<0.05)。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EA表达水平可能与其肝转移密切相关;CEA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的肝转移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初步判断结直肠癌患肝转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患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术前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3个因素对肝转移影响较为显,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0215,0.9584和0.6404;标准误分析为0.0113,0.02740和0.29892;P值分别为0.0379,0.0005、0.0268。其他因素如浸润肠壁深度及侵犯肠管周径等对肝转移的发生也有影响,但非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3个显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P  Yu B  Li SY  Zhang YN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68-671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离、鉴定大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方法 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12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疏水蛋白表达差异,经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 双向电泳图像对比分析表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表达有显著差异。对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分析鉴定,钙调蛋白联合体、核糖核酸酶-6-前体蛋白以及XP-040720蛋白在正常肠黏膜表达,但在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组织中表达缺失。前阿朴脂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呈递增表达。β-珠蛋白在肝转移灶和正常肠黏膜中表达,而在癌原发灶中表达缺失。Cdc42蛋白在肝转移灶中特异表达。差异蛋白点C4、N7和N9肽指纹谱与已知蛋白同源性低,为候选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相关新蛋白。结论 钙调蛋白联合体、核糖核酸酶-6-前体蛋白、α-甘露糖苷酶Ⅰ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有关;前阿朴脂蛋白增强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有关;Cdc42蛋白、β-珠蛋白表达与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241例,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241例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共4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其中,吻合口瘘19例(7.9%),腹腔出血7例(2.9%),肠梗阻15例(6.2%),切口感染21例(8.7%),腹腔感染6例(2.5%),肺部感染3例(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原发肿瘤位置、术中失血量是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出血量(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瘘和出血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合并疾病、手术出血量较多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采取腹腔镜手术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56例非连续性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最大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术前CEA水平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与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术前CE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Hepatic metasta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is a common problem. Hepatic resection offers the only chance of cure. Prognosis of patients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is currently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of both the primary cancer and the hepatic metastasis), which do not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ubsequent behaviour of the tumou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ree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 p53, DCC (deleted in colonic cancer) and thymidylate synthase - in both the primary colorectal tumour and the resected hepatic metastase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correlation, if any,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ixty-three patients with hepatic metastases and 40 corresponding colorectal primary tumours were studi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p53, DCC and thymidylate synthase, as well as p53 gene mutation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survival. RESULT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DCC or thymidylate synthas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r between p53 PCR-SSCP analysis, and survival for either hepatic metastases or the colorectal primary tumour. CONCLUSION: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having rese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continues to be problematic. Other genetic markers or combination of markers need to b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6.
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 SY  Yu B  An P  Wei JC  Zhang YN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6-648
目的 探讨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中FasL基因表达。用细胞转染方法 ,将FasLcDNA转染人直肠癌细胞HR 8348,采用四唑蓝法观测FasL表达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对5 FU、卡铂杀伤作用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灶 (5 8例 )、癌旁肠黏膜 (5 8例 )、肝转移灶 (2 8例 )中FasL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4 % (14 /5 8)、14 % (8/5 8)、10 0 % (2 8/2 8)。肝转移灶中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 (χ2 =4 3 4 9,P <0 0 1)和癌旁肠黏膜组织 (χ2 =5 7 6 6 ,P <0 0 1)。肝转移组原发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组 (χ2 =3 96 ,P <0 0 5 )。转染HR 8348细胞FasL表达为阳性。用 5 FU、卡铂杀伤FasL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 ,2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t=9 0 2、t=11 93,P <0 0 1)。在相同化疗药物浓度下 ,FasL阳性HR 8348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癌细胞。 结论 FasL阳性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有较强的耐受性。FasL基因表达能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并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 ,促进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7.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遴选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早期诊断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肿瘤家族史、是否合并肝炎肝硬化、有无合并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原发肿瘤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19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56例.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5.3%。在发病年龄、是否有肠梗阻、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肝转移和无肝转移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者明显多于左叶,而左侧结肠癌转移瘤多分布于全叶。当术前CEA大于22.1μg/L时,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肠梗阻、盆腔有无转移及CEA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1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1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x^2=1.46,r=0.035,P〉0.05)和肿瘤部位(x^2=3.86,r=0.012,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年龄(x^2=13.1,r=0.064,P〈0.05)、肿瘤大小(x^2=77.161,r=0.245,P〈0.01)、大体类型(x^2=144.831,r=0.341,P〈0.01)、组织学类型(x^2=128.310,r=0.318,P〈0.01)、分化程度(x^2=120.418,r=0.319,P〈0.01)及浸润深度(x^2=227.287,r=0.434,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x^2=509.599,r=0.661,P〈0.01)。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的上升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