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咽癌向后颅窝侵犯的途径及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向后颅窝侵犯的途径及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鼻咽癌向后颅窝侵犯的病例。放疗前检查12例,放疗后复发23例,使用西门子1.0T扫描仪,SE序列横轴位、冠状位T1磁状位T2WI,增强后3个方位T1WI。全部病例经鼻咽腔活检确诊,后颅窝肿块16例。10例手术切除,经斜坡直接向后颅窝侵犯形成肿块的6例未手术。结果 ⑴斜坡破坏31例,6例在桥脑前池形成肿块。⑵经舌下神经管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侵犯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结以外多系统侵犯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侵犯骨骼系统4例,分别累及髂骨、股骨、肱骨和脊柱,其中溶骨性破坏3例,混合性改变1例。侵犯软组织1例,MRI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的巨大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肝脏侵犯1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巨大肿块,伴有出血、坏死等不典型的肝肿瘤征象。脑室侵犯3例,CT表现为脑室壁有多个稍高密度结节影,增强后结节均匀强化,周围的脑白质有水肿改变。鼻腔及鼻窦侵犯3例,CT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和相对较轻的骨质破坏。侵犯胸部3例,表现为纵隔、肺门区肿块影,增强扫描不强化。1例肠系膜侵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多系统侵犯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和相关资料,可使其诊断准确率提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恶性肿瘤,对其中14例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中,经舌根侵犯者7例(咽侧壁鳞癌1例、扁桃体鳞癌1例、舌根癌5例),经咽旁间隙侵犯者3例(咽侧壁鳞癌2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例),经翼下颌韧带侵犯者2例(咽侧壁鳞癌),另有2例(咽侧壁鳞癌)分不清侵犯途径。舌下间隙受侵表现为间隙内脂肪间隙消失,间隙内血管与软组织相贴或被软组织包绕。结论 口咽恶性肿瘤可以侵犯与其邻近的舌下间隙,表现为间隙内脂肪消失,舌动脉被包埋或推移,其主要途径有经舌根侵犯、经翼下颌韧带侵犯及经咽旁间隙侵犯。  相似文献   

4.
王延明  高萍 《人民军医》2000,43(3):138-139
198 4~ 1 997年 ,我院对 4 6例侵犯胸壁的Ⅲa期肺癌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切除 ,并进行随访观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 1例 ,女 1 5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1岁。胸部X线检查 ,肿瘤直径≤ 5cm 2 5例 ,5~ 1 0cm 1 6例 ,>1 0cm 5例 ,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理检查 :腺癌 2 2例 ,鳞癌 2 1例 ,腺鳞癌、小细胞肺癌和纤维肉瘤各 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 (N1或N2 ) 2 1例。术前明确肿瘤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者 2 8例 ,9例可见肋骨破坏。1 2 手术方法 按照肿瘤的外侵程度 ,2 7例侵犯壁层胸膜者行病变肺叶和壁层胸膜切除 ,1 9例侵犯…  相似文献   

5.
周霖  熊亮 《放射学实践》2019,34(7):788-79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癌淋巴管侵犯(LVI)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87例乳腺癌患者的磁共振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分别测量并获取乳腺癌病灶最小ADC值(Tumor-ADCmin)、瘤周腺体最大ADC值(Peritumor-ADCmax),并计算两者比值ADCratio。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LVI阳性组以及LVI阴性组Tumor-ADCmin、Peritumor-ADCmax及ADCratio的差异。结果:8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LVI阳性51例,阴性36例。LVI阳性组Tumor-ADCmin值低于LVI阴性组(t=3.311,P=0.001),分别为(0.91±0.26)×10-3mm2/s、(1.13±0.37)×10-3mm2/s;LVI阳性组Peritumor-ADCmax值高于LVI阴性组(t=-2.054,P=0.043),分别为(1.57±0.31)×10-3mm2/s、(1.44±0.29)×10-3mm2/s;LVI阳性组ADCratio值亦高于LVI阴性组(t=-4.532,P<0.001),分别为1.81±0.43、1.38±0.42。结论:不同ADC值对乳腺癌LV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评估乳腺癌LV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杆菌虽可侵犯机体各个器官,但以侵犯肺、淋巴结、肾、膀胱、骨骼、肠多见,而发生存阑尾则罕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MRI诊断前列腺癌侵犯神经血管束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前列腺癌侵犯神经血管束(NVB)的价值。方法 43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前MRI中NVB是否受侵做出评价,用配对χ^2检验对手术病理结果和MRI进行比较,并计算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 43例患者中共有23例诊断为NVB侵犯,表现为T1WI:(1)前列腺后外侧局限性突出,而正常的NVB未见显汞;(2)NVB局限性增粗;(3)前列腺后外侧与NVB之间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MRI发现颅内肿块,并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颅内侵犯者15例,其中8例作了CT扫描。结果 MRI全部发现颅内病变,并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为中颅凹鞍旁的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冠状位增强扫描可见连接鼻咽部肿块与颅内肿块的条状强化影,2例侵犯岩尖及后颅窝。15例同侧乳突均有炎症。作CT检查的8例中,3例平扫未发现颅内病变,3例增强扫描发现病变但未能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首选方法;CT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增强扫描、骨窗观察颅底骨质有无破坏、乳突有无炎症及必要时扩大扫描范围、加扫冠状位等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颌面部病变侵犯中颅窝底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CT横断和冠状面检查显示有中颅窝底破坏的颌面部病变50例,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CT显示中颅窝底破坏方式可分为4型:Ⅰ型:颅底骨质吸收,又分为Ⅰa(颅底骨外板吸收,内板未受侵,18例)和Ⅰb(颅底骨内板受侵,13例);Ⅱ型:颅底的孔、管扩大(6例);Ⅲ型:颅底骨质硬化(2例);Ⅳ型:Ⅰ和Ⅱ型(11例)并存。50例中,CT显示颅底破坏的常见结构为翼突(36例)、蝶骨大翼(31例)、蝶骨体/窦(26例)、翼管(23例)、卵圆孔(26例)及圆孔(23例)。50例中,除5例为病变直接侵犯中颅窝底外,其余45例均是自凳面深部间隙侵犯中颅窝底,这些间隙分别是:颞下间隙(31例)、翼腭窝(34例)和咽旁间隙(11例)。CT上显示有颅内结构(海绵窦、大脑颞叶/脑膜和垂体)受侵者25例,其中表现为Ⅰa型3例,Ⅰb型12例,Ⅱ型4例,Ⅲ型1例和Ⅳ型5例。结论 骨吸收是颌面部病变侵犯中颅窝底的主要CT表现。颌面深部间隙是颌面部病变破坏中颅窝底的主要途径。 颌面部病变的颅内侵犯与颅底内板吸收和中颅窝底孔、管的受侵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33例乳腺癌患者的MRI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评价MRI对乳腺癌侵犯程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颅底,颅内侵犯的CT,MRI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咽癌为一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易侵犯颅底和颅内,一般的临床检查难以对其进行充分判断,而CT和MRI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与该病侵犯有关的颅底解剖,侵犯途径以及CT、MRI表现的研究近况,以期提高对该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底侵犯MS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28例鼻咽癌患者MSCT影像资料,比较多平面重组( MPR)与横断面图像对颅底侵犯的检出情况。结果 MSCT多平面重组( MPR)显示25例颅底侵犯,横断面图像显示19例。横断面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和颅底孔道增宽,而MPR除骨质改变外,还能清楚显示颅底侵犯的范围。结论 MSCT可精确显示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部位、途径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分期及指导放疗野的设置。  相似文献   

13.
CT所见咽周间隙的改变在判断鼻咽癌侵犯定位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在CT上更准确判断鼻咽癌(NPC)的侵犯部位。资料与方法搜集初诊NPC30例,同时进行鼻咽部CT和MRI扫描,将其咽周间隙的影像学表现对照观察。结果 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14例,1例椎前肌受累,占7.14%;不对称性变窄或消失者16例,椎前肌受累14例,占87.5%。CT上咽旁间隙变窄伴线样低密度影或密度增高20例,MRI上其间隙内的高信号脂肪影受压或间隙极度变窄,但仍连续无中断;CT上咽旁间隙消失5例,MRI上翼内肌均受累。结论 鼻咽缝间隙不对称性变窄或消失高度提示椎前肌受累;咽旁间隙变窄伴线样低密度影或密度增高时,肿瘤未跨越咽旁间隙;当咽旁间隙消失时,肿瘤多已突破咽旁间隙累及颞下窝。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肺癌侵犯左心房的MRI特点及其病理解部基础,为肺癌IL的MRI诊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3例癌ILA的MRI表现及相关的手术病理资料,盲法判断MRI征象瓶 手术病理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以及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价,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胰腺癌进行术前MSCTA检查,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结合横断面图像显示胰腺癌及其胰腺周围血管,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和分析,评价MSCTA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3例胰腺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1例术前MSCTA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9例,MSCTA评估可切除准确度为82%;另22例术前MSCTA评估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无法切除21,MSCTA评估不可切除准确度为95%。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提示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A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宏斌  王锦波 《人民军医》2003,46(3):176-177
原发性肝癌晚期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外脏器转移 ,但却较少侵犯胆道。肝癌侵犯胆道后 ,往往出现阻塞性黄疸 ,称为“黄疸型肝癌 (icterictype)”。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4 % [1] 。 1984年以来 ,本院经手术证实共发现此类病人 39例 ,术前行B超检查 34例 ,现总结其B超诊断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0例 ,女 4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5 5岁。病程 1周~ 3年。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34例 ,腹痛 2 5例 ,皮肤瘙痒 19例 ,灰白色大便11例 ,发热 9例 ,上腹包块 6例 ,腹水 8例。术前HBsAg检查 31例 ,阳性 2 6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喉癌的CT诊断做一个恰当的评价。材料和方法:22例喉癌患者均行CT扫描并于扫描后经手术及病理征实.CT扫描间隔及层厚均为4—5mm,扫描时间为2.0sec/层。结果:CT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生长的位置,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其对喉癌侵及范围判断的符合率可达95.4%。结论:CT检查对于喉癌的诊断及对肿瘤侵犯的范围判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肿瘤分化、ALBI分级、Child Pugh分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 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MRI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以炎症标志物和MRI特征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的NLR、SII、ADC平均值(ADCmean)和肿瘤直径均明显高于非MV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28.65,95%CI:3.690~501.4,P=0.005)、SII(OR=1.060,95%CI:1.029~1.109,P=0.001)、ADCmean(OR=1.23×105,95%CI:526.0~9.29×108,P=0.001)和肿瘤直径(OR=1.065,95%CI:1.022~1.127,P=0.008)均是影响术后发生MV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SII、ADCmean和肿瘤直径联合预测发生MVI的效能最高(AUC=0.889)。结论: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对肝细胞癌术后发生MV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型凸面脑膜瘤颅骨受侵MRI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闯  刘云  方宏洋  张文华  叶伦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101-1103
目的分析小型凸面脑膜瘤侵犯颅骨的MRI表现特征,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信息。方法收集20例小型凸面脑膜瘤单纯颅骨受侵患者术前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脑膜瘤肿块。术后病理分型为纤维型8例,血管瘤型3例,砂粒体型2例,过度细胞型2例,上皮型3例,微囊型2例。MRI上位于大脑凸面18例,矢状窦旁者2例。20例均有颅骨受侵,无瘤周水肿。结论小型凸面脑膜瘤颅骨侵袭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即单纯颅骨内板增厚,瘤体组织呈结节状、蘑菇状、匍匐状侵及内板、板障,且沿板障侵袭性生长,可使颅骨骨质完全破坏,向颅外累及头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上行侵犯复发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癌放疗后到我院CT随访并有上行复发的患者16例,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单纯性侵犯颅底复发5例,咽壁周围及颅底骨同时复发9例,咽壁、颅底骨同时复发并颅内侵犯2例。当侵犯蝶骨体、圆孔及破裂孔、海绵窦时,尤以冠状位显示为佳。结论CT检查是确定鼻咽癌放疗后有无上行侵犯复发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