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聚合物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ecA、ermA/B/C、aac(6′)/aph(2″)、aph(3′)-Ⅲ、ant(4′,4″)t、etM等耐药基因。结果MRSA检出了mecA、ermA/B/C、aac(6′)/aph(2″)、aph(3′)-Ⅲ、tetM等5种耐药基因。结论MRSA是多重耐药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抗菌药物及消毒剂耐药基因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40株MRCNS菌进行mecA、aac(6′)/aph(2″)、aph(3′)-Ⅲ、ermA/B/C、tetM、qacA/B检测。结果40株MRCNS菌mecA、aac(6′)/aph(2″)、aph(3′)-Ⅲ、ermA/B/C、tetM、qacA/B基因阳性株分别为39、32、15、30、2、6株,阳性率分别为97.5%、80.0%、37.5%、75.0%、5.0%、15.0%;其中同时检出mecA基因、aac(6′)/aph(2″)/和(或)aph(3′)-Ⅲ基因、ermA/B/C基因26株(65.0%)。结论65.0%MRCNS菌已同时携带mecA基因、aac(6′)/aph(2″)/或aph(3′)-Ⅲ基因、ermA/B/C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以及糖肽类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WY05株分别扩增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tetM、vanA、vanB、vanC基因,并对van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从WY05菌株中检出vanA、mecA、acc(6′)/aph(2″)、erm、tetM 5种耐药基因,vanA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n比对分析,与屎肠球菌vanA序列一致.结论 WY05株除了携带vanA基因外,还携带mecA、acc(6′)/aph(2″)、erm、tetM基因,表型与遗传学特征均支持该菌株具有多药耐药特征;该vanA基因序列与美国纽约州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分离株所携带Tn1546转座子内vanA部分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染色体(SCCmec)基因型分布特点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医院分离的125株MRSA进行SCCmec基因型分型,普通PCR对其中的50株MRSA进行6种耐药基因扩增。结果检测的125株MRSA中124株SCCmec基因型为Ⅲ型,1株不能分型,6种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aac(6′)/aph(2″)98%、aph(3′)Ⅲ基因46%t、etM基因72%、erm基因86%,未扩增出TEM和ant(4′、4″)基因。结论引起感染的MRSA的基因型基本为SCCmecⅢ型,SC-CmecⅢ型的MRSA对氨基糖苷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有较高的携带率,多重PCR法可以有效的用于大批量临床分离的MRSA的SCCmec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中,常见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率。方法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采用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7株MRSE中,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A/B/Ct、etM、vanA、vanB和qacA/B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7、3、1、2、3、0、0、0和2;5株MRSH中此9种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4、2、1、4、0、0、0和1;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的5株MRSE和5株MRSH中D试验阳性株数分别为3株和1株。结论临床分离的MRSE和MRSH中存在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A/B/C和qacA/B基因;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选用MLSB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24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进行常见耐药基因的检测,探讨MRSH与MRSA临床分离株耐药基因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用MicroScan auto SCAN4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消毒剂qacA/B基因、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aac(6')/aph(2")、aph(3')-Ⅲ、ant(4',4")基因、产β-内酰胺酶基因TEM、编码PBP2a的mecA基因、耐红霉素erm、耐四环素tetM、耐万古霉素vanA等基因;用肉汤稀释法对携带了耐消毒剂qacA/B基因的葡萄球菌属进行消毒剂苯扎溴铵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 24株MRSH耐消毒剂qacA/B基因的阳性率为37.5%;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6')/aph(2")、aph(3')-Ⅲ和ant(4',4")阳性率分别分别为87.5%、33.3%和29.2%,TEM基因、erm基因和tetM基因的阳性率为95.8%、62.5%和20.8%;36株MRSA耐消毒剂qacA/B基因阳性率为30.6%;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6')/aph(2")、aph(3')-Ⅲ和ant(4'、4")阳性率分别为91.7%、72.2%和8.3%;TEM基因、erm基因和tetM阳性率分别为100.0%、94.4%和91.7%;MRSH和MRSA临床株的苯扎溴铵MIC值均为32~128 mg/L,MBC值MRSH为256~512 mg/L,MRSA为512~1024 mg/L,标准菌株ATCC25923的苯扎溴铵MIC值为16 mg/L,MBC值为32 mg/L.结论 MRSA与MRSH临床分离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检出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制剂耐药基因的存在及该组菌株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儿童伤口标本中分离到的16株MRSA,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确定菌种,以苯唑西林耐药判定为MRS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确定黏附素基因(sasX)、杀白细胞素基因(pvl)、α溶血素基因(hla)均为阳性,并采用PCR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以及莫匹罗星等12种耐药基因,最后作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16株MRS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每一类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且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与aph(3′)-Ⅲ、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中erm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检出率均为100.0%,未检出莫匹罗星耐药基因;16株MRSA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中,mecA+aac(6′)/aph(2″)+aph(3′)-Ⅲ+ermB+tetM+qacA阳性模式共检出13株占81.3%;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4,6、7、10~16号等13株为同一克隆,8号与9号亦为同一克隆;16株MRSA与MRSA-ref亲缘关系较近;与MSSA-ref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组MRS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致病力很强,其对10种抗菌药物完全耐药,与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一致,但莫匹罗星对该组菌株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6株MRSA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对青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mecA)及耐消毒剂基因qac(A/B).结果 56株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9%、23.2%、82.1%、87.5%、89.3%、92.9%、96.4%,对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均耐药;共检出mecA基因54株(96.4%),qac(A/B)基因31株(55.4%).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为多药耐药菌,qac(A/B)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种耐药基因与4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江苏省江阴市及浙江省宁波市2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6种耐药基因(mecA、aac(6′)/aph(2″)、aph(3′)-Ⅲ、ermA/B/C、tetM、qacA/B)与4种毒力基因(sasX、psm-mec、pvl、tst)。结果 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aac(6′)/aph(2″)、aph(3′)-Ⅲ、ermA/B/C、tetM、qacA/B、sasX、psm-mec、pvl、tst阳性率分别为100.0%、96.8%、77.4%、96.8%、90.3%、38.7%、74.2%、93.5%、96.8%、0,可分为7种阳性结果模式。结论对MRSA进行6种耐药基因及4种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尚为国内外首次;MRSA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与人体感染性疾病的种类及与病程、转归有关,值得作多中心大规模调查。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属产酶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为了解肠球菌属产酶耐药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20株肠球菌属进行了β-内酰胺酶TEM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aph(2″)和aph(3′)-Ⅲ基因和红霉素甲基化酶ermB基因检测. 结果 20株肠球菌属中有9株表型为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并均检出TEM基因;12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并均检出aac(6′)/aph(2")和(或)aph(3′)-Ⅲ基因;19株耐红霉素肠球菌中,12株检出ermB基因;肠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红霉素甲基化酶的基因检出率均>50%. 结论肠球菌属耐药率已较高,且多数耐药菌已同时获得3~4个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及其保守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从分子水平对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和确定菌株的毒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和Ⅰ类整合酶(intⅠ1)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3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OKP、CTX-M-1群、CTX-M-2群、CTX-M-9群、GES、PER、VEB、OXA-10、ACT-1、LEN、DHAi、ntⅠ1基因。结果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2株,阳性率62.9%;intⅠ1阳性21株,阳性率60.0%。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intⅠ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GS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诊断的2例5-羟脯氨酸尿症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谷胱甘肽合成酶(GSS)基因分析,再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高危突变基因进行验证,最终确诊为GSSD;并进行相关临床特点总结及基因学分析.结果 GSSD临床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黄疸、溶血性贫血,GSS基因检测出致病突变,其中1例为复合杂合突变(E5 c.491G>A和E10 c.847C>T),1例为纯合突变(E5 c.491G>A).结论 E5 c.491G>A基因突变可能为GSSD热点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930bp的β-毒素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EcoRI对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处理,然后,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定向连接于事先经同样的双酶切处理的载体质粒pET-28C(+)的多克隆位点,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BamHI和EcoRI双酶切分析和PCR扩增检测。证明重组质粒pECB2中含有产气荚膜梭菌的β-毒素基因。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明确了克隆的β-毒素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利用已构建的另一重组质粒pXST1(带有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耐热性肠毒素ST基因),通过EcoRI和SalI双酶切处理,将切下的ST基因片段定向连接到pECB2重组质粒中CPB基因的下游。经特定酶切分析鉴定,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ECBST1,CPB-ST融合基因在重组质粒pECT-ST1中的连接向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AZ基因突变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及表型特征。方法:筛选无明显诱因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及少精患者,首先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进一步在AZFa、AZFb、AZFc和AZFd区域均匀选择缺失高发位点排除缺失,设130例正常男性与10例女性做对照,对DAZ1~4基因进行突变性研究。包括DAZ1~4共缺失性研究和基因内点突变研究。选择同时存在于DAZ1~4基因内部的STS位点sY587,结合其PCR扩增产物中DraI酶切位点的差异判断DAZ1~4共缺失情况;选择DAZ1~4高度同源保守的1~6外显子、接头以及上下游调控区域,采用PCR-SSCP、限制性酶切(RFLP)、PCR产物测序以及特异性基因型nest相结合方法对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设sY14(SRY)基因作为阳性内参照。结果:经筛选得到80例先天非梗阻性无精与20例少精病例,所有患者及男性对照sY14(SRY)检测均为阳性,女性对照均为阴性;共发现16例DAZ共缺失患者,发生频率为20%;无精患者11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1例和10例;少精患者5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2例和3例;分别在3个不同患者的DAZ1的第2、4内含子发现3个变异位点,DAZ基因的调控序列、外显子及接头处未发现突变,而在130例正常对照中未见缺失及变异发生。结论:DAZ基因缺失是引起男性生殖异常的主要原因;共缺失的部位及长度与表型的严重程度未见相关性;基因组比较确定DAZ1第2内含子第64碱基处发杂合变异G→A为新的变异,是否是新的SNP位点、是否能够造成无精或少精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DAZ基因突变发生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 CMV-TK及Ad 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 CMV-TK及Ad 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 CMV-TK=1.28×109 PFU/m L;Ad CMV-IL-18=1.28×109 PFU/m 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遗传印记基因 PEG10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22例PE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22例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的年龄,孕龄,孕、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F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受试者胎盘组织中PEG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PEG10 mRNA及蛋白在研究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0.5832±0.0450 vs.0.1943±0.0350,0.1258±0.0860 vs.0.0572±0.0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66,P〈0.001;t=2.4296,P〈0.01,P〈0.05).结论 PEG10基因上调可能是早期PE表现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遗传毒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 (genechip)也被称之为DNA微阵列 (DNAarray) ,寡核苷酸微芯片 (oligonucleotidemicro chip)或寡核苷酸微阵列 (oligonucletidearray)。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用于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基因诊断、基因多态性分析等研究。本文介绍基因芯片的原理、类型、制备、工艺流程及其在遗传毒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官颈癌HeLa细胞Caspase-3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按照不同终浓度原花青素(0,37.5μmol/L,75.0 μmol/L,150.0μmol/L,300.0μmo/L和600.0 μmol/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纳入对照组(空白对照),37.5μmol/L PC组,75.0μmol/L PC组,150.0μmol/L PC组,300.0 μmol/L PC组和600.0 μmol/L PC组.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进行实验.采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采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 随着原花青索浓度增加,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少;随着处理官颈癌HeLa细胞原花青素浓度升高,caspase-3相对活性逐渐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原花青素为600.0/μmol/L 时,活性最大.结论 原花青素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并且可剂量依赖性减少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