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P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RF—2000^TM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或CT引导下对55例肝恶性肿瘤患者73个肿块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并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PRFA治疗效果。结果:PRFA治疗后60.9%(42/9)的肿块血供消失,61.6%(45/73)的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其中直径小于3cm中的20个肿块(另4个治疗前即无血供)全部血供消失(100%),24个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100%);直径为3-5cm的18个肿块中16个血供消失(88.9%),14个完全凝固性坏死(77.8%);而直径大于5cm的肿瘤则治疗后肿块血供完全消失及完全凝固性坏死率均显著降低。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集束电极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张海君  方勇  邓高月 《山东医药》2007,47(19):115-116
采用RF2000^TM型射频治疗仪及集束电极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或开腹直视下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患者31例。31例患者共43个肿块,完成36次治疗,平均1.16次。治疗效果采用术后2周-6个月超声、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肿瘤完全消融(CA)62.8%,其中肿瘤≤3 cm者85.7%(18/21),3.1-5 cm者77.7%(7/9),5 cm以上者15.4%(2/13);随访3-29个月,局部复发32%,远处转移43%,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无射频治疗相关的死亡。提示RF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集束电极射频(RFA)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HCC病人在TACE2~3周后行RFA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28例(87.5%)自觉症状改善(肝区痛、腹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及睡眠不佳);25例肿瘤缩小30%,5例缩小50%,2例无变化,未见肿瘤复发;28例AFP阳性者均下降50%,其中3例转阴。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相互加强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季必勇  吕维富 《山东医药》2012,52(40):57-5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单发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月肿块直径≤3 cm单发小肝癌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31例,术后定期随访,做出疗效评价。结果 31个病灶消融术后1个月复查,完全消融25个(80.6%),不完全消融6个(19.4%),随访中病灶稳定17个(54.8%),病灶进展14个(45.2%),重复RFA后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RFA治疗原发性单发小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低,近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经皮射频消融(RFA)对临床多见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案策略性应用,探讨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655例非手术适应证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行经皮RFA治疗,以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中晚期癌92例136个病灶(直径≤7.0cm)为研究对象.RFA前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51例(55.4%);采用优化方案策略行规范化治疗67例(72.8%),规范化方案包括根据CEUS筛选适应证、界定浸润范围以制定根治消融方案,及根据数学方案计算行多灶重叠覆盖消融、2~3支双极针立体定位布针适形消融、血供丰富肝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EUS引导经皮阻断荷瘤动脉或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后行RFA.另25例常规RFA治疗.所有患者在RFA后均经西医及中医中药保肝治疗.RFA后1个月用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其后每3个月用CT并结合甲胎蛋白检查评价疗效.早期灭活率、局部复发率的比较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 肿瘤早期灭活率为90.4%(123/136),严重并发症2例(2.2%),无相关死亡病例.随访3 ~ 134个月,局部复发率16.9% (23/136),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48.3%、21.9%,中位生存期35个月.分层分析显示,Child-Pugh A级、应用CEUS及采用规范化治疗患者的早期灭活率均明显提高,分别为98.3%、98.%、97.0%;肿瘤直径≤3.0 cm、应用CEUS及规范化治疗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减低,分别为5.9%、11.8%、16.4%,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hild-Pugh A级、肿瘤直径≤3.0 cm、应用CEUS及规范化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高(P< 0.05).结论 证实对直径≤7.0 cm、无主脉管癌栓的中晚期HCC行RFA治疗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尤需重视采取规范化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RFA治疗组30例及TACE治疗组35例,术后观察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AFP及肝功能变化、B超和CT检查结果。结果 RFA治疗组,肿块直径5cm者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6.96%(20/23),5cm者为20.59%(7/34),其中10cm的均为不完全消融或部分消融;射频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副反应包括术中疼痛、恶心和术后出现发烧、转氨酶升高等。TACE治疗组:肿块的碘油沉积大部分低于50%,且复发率较高,常见副反应有发热、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RFA、TACE在治疗肝癌上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经皮、经腹腔镜、开腹手术三种途径,采用B超、CT定位,多点穿刺行RFA治疗115例(原发性肝癌85例,转移性肝癌30例)肝癌患者,肿瘤直径1~8cm,其中3~5cm45例(39.1%),5~8cm42例(36.5%);数目1~6个。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住院期间死亡2例。AFP阳性的60例肝癌病人中,RFA治疗后有46例(76.6%)明显降低,其中有35例(58.3%)转阴。1年生存率为78.2%,2年生存率为56.5%,>3年生存率为36.5%。结论采用不同径路、多点穿刺行RFA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性肝癌等临床治疗较困难的病例,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治疗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肺癌30例,共40个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插入集束电极针行射频热凝固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7例有肺部相关症状者治疗后减轻或消失。CT或MRI复查4个病灶(10%)消失,20个病灶(50%)缩小,8个病灶(20%)无明显缩小,但增强造影不显影,8个病灶(20%)增大或增强造影边缘部分显影。结论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术对癌肿局部疗效确切,可作为肺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尤其适用于原发性、周围型、病灶直径小于5cm者。  相似文献   

9.
以射频消融(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适应证为肿瘤单发、直径≤5 cm;或者肿瘤2~3个、最大直径≤3 cm。数个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小肝癌的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国内外多个肝癌临床治疗指南已经将射频与手术切除一样,并列为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临床上RFA常常与手术切除、血管介入、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肝癌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radio frequency,RF)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154例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者,肿块平均直径为7.07cm。采用RF2000TM射频治疗仪,于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54例患者共行182次治疗,平均每例治疗1.18次,每次治疗5.74 。治疗后症状有改善,AFP平均浓度由治疗前的1553.68ng/ml下降到883.70ng/ml,肿块缩小率为56.85,无致死性或严重致残性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射频治疗肝癌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大肝癌可分次治疗,但需与其他介入治疗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