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吸氧、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1次/d,14 d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行血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检查。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水平,对提高疗效、改善高凝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比较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不同。方法选择确诊为AECOPD 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肘静脉血1 mL或末梢静脉血20μl,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hs-CPR的浓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吸烟率、年龄、吸烟指数及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hs-CR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③治疗前、治疗后3 d、5 d、7 d观察组hs-CRP浓度逐渐下降,WBC、NC无明显变化;④观察组治疗后7 d与对照组WBC及NC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s-CRP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s-CRP是反映AECOPD患者肺部细菌感染较为敏感的指标,其敏感性明显优于WBC、NC,动态观察hs-CRP的变化可以作为AECOPD感染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对AECOPD的早期诱因发现、估计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建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75-77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24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1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喻兰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08-8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类型,患病率约为0.48%,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段志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87-118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月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治愈56例,死亡9例.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邹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2):92-9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以同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临床表现统计显示A组患者多项心脏病变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各类心电图异常症状,如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比较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将显著提升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干预治疗,能有效提升其预后,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及30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比较其在稳定期COPD患者与AE-COPD患者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前WBC、N%水平高于与治疗后(P<0.05),治疗后HSCRP、WBC、N%水平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CRP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对AECOPD的及早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们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 14 2例 ,现将其中 112例老年组与同期 3 0例非老年组的有关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肺心病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老年组 112例 ,男 68例 ,女 44例 ,年龄 60~ 88岁 ,平均 69岁 ,>70岁 41例 (3 6 3 1% ) ;非老年组 3 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5 0~ 5 9岁 ,平均5 4岁。1 2 病因与病程 2组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 ,各占 85 7%、83 3 %。老年组病程 5~ 40年 ,其中 <10年 2 5例 ,10~ 2 0年 40例 ,2 1~ 3 0年 3 3例 ,>3 1年 14例 ;非老年组病程 1~ 3 …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并与健康人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肺心病右心衰竭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快速充盈期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血流比值均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及肺心病右心功能代偿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分别<0.01、<0.01和<0.05。结论: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可合并左心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13.
各种检查技术在临床确诊的慢性肺心病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的右心导管,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部分心电向量图和放射性核素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结果,对比各种检查手段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呈波动性和可逆性改变。研究结果表明20例曾有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其中9例(45%)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在正常范围。上述其它5种无创检查手段,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心电图90%;x线胸片80%;心电向量图86%;放射性核素所测RVEF65%;超声心动图100%。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肥厚与扩张的诊断敏感性优于其它无创手段,惜有15%的失检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高凝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4项分析参数的变化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4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37例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35名健康老年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值,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PLT及PCT显著低于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健康老年人(P<0.01);而MPV,PDW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进而造成机体高凝状态,是血栓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的基础,同时对临床判断肺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心病QRS向量系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索心电向量图对慢性肺心病右室肥大的诊断标准,对50例肺心病、32例肺气肿和143例,正常成人的QRS向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取Rx<0.5mV、Sx/Rx>0.58、横面S/R>1.1、最大空间向量仰角≥65°为右室肥大诊断标准,对肺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对肺气肿及正常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接受法舒地尔治疗的肺心病患者进行测量及随访.方法 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盐酸法舒地尔30 mg,每日1次,均治疗14 d,同时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后1个月随诊,两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两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治疗组右室Tei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法舒地尔对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形态及功能,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对169例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有66例培养阳性。66例中,32例为院内感染,34例为院外感染。对两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院内组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2%,院外组以革兰氏阳性链球菌为主,占50.1%。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并多联合用药。院内感染预后较差。结合文献对其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Takakura M Harada T Fukuno H Okushi H Taniguchi T Sawada S Fujinaga H Wakatsuki T Oki T 《Echocardiography (Mount Kisco, N.Y.)》1999,16(2):127-134
We tested the ability of cycle ergometer exercise echocardiography to detect cases of occult cor pulmonale among 25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he M-mode echocardiographic ventricular septal motion, left ventricular shape determined by short-axis two-dimensional (2-D) echocardiography, and 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curves were recorded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and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The ventricular septal motion was normal at rest in all of the patients. In nine patients (dip group), there was marked downward ventricular septal motion in early diastole during exercise, indicating distortion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shape. There were no distinct changes in the remaining 16 patients (non-dip group). At rest, the cardiac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and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p group than in the non-dip group.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rest. The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and end-diastolic pressures were greater during exercise in the dip group than in the non-dip group. In all of the patients in the dip group, the 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 exceeded the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only in early diastole, coinciding with the early diastolic dip of the ventricular septum, during exercise. In conclusion, occult cor pulmonale can be diagnosed accurately by the appearance of an early diastolic dip of the ventricular septum and distorted left ventricular shape dur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患者吸入一氧化氮即刻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急性治疗作用。方法:13例(男9例,女4例)肺心病患者,平均年龄52±11岁(21~56岁)。检查前3天停服血管扩张药,在心导管检查时吸入NO(20~80ppm)10~15分钟,吸入前后测右房压、肺动脉压同时取动脉及混合静脉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O2)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吸入NO后,肺动脉压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分别下降36.0%、32.4%及28.1%(P均<0.001);肺血管阻力降低38.5%(P<0.01);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从0.39下降到0.24,心脏指数增加10.5%(P<0.01);PaO2、SvO2均值分别增加4.7%、8.7%(P均<0.05)。结论:吸入NO可使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扩张,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室后负荷能预防或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循环血压、6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显效率40%、总有效率84%,肺动脉高压(PAH)下降率17.83%,LVEF增加8.08%,6-MWT增加1.4级;治疗组临床显效率80%、总有效率98%,PAH下降率27.04%,LVEF增加10.36%,6-MWT增加2.1级。组间相应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PAH,逆转肺血管的病理变化,不会造成低血压、心搏出量下降等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