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已明确癫痫患者可因发作跌倒,特别是抗癫痫药(AEDs)通过对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等影响而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作用,使患者骨折危险性增加2倍以上。临床上应对长期服用AEDs的患者进行骨矿密度等监测,适当活动、补充维生素D、钙剂可改善患者骨健康,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是癫痫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与AEDs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受到广泛关注。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骨代谢指标异常、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进而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据统计,癫痫患者的骨折率是普通人群的2~6倍[1],且超过50%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报告有骨骼异常[2]。由于早期骨代谢异常往往没有明确的症状,常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3.
正癫痫患者骨折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6倍~([1]),此类患者出现的骨质流失和骨折发生率增加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关注了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骨骼系统的影响,以及癫痫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使用AEDs、多药联合以及女性性别等。本文综述AEDs诱导骨质减少的发病机制,并建立癫痫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和预防指南~([1-11])。1.流行病学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AEDs治疗。许多研究报道AEDs治疗与代谢性骨病相关,是骨折的主要医源性危险因素,癫痫患者骨折的风险是正常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由于癫痫病程长,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药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有研究显示癫痫患者的骨折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6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是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AEDs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骨代谢有不同的影响,应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何预防骨折是癫痫专科医生应该关心的问题,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防止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种常用抗癫痫药物(AEDs)对卒中后癫痫(PSE)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_(12)、维生素B_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规则口服AEDs 1年以上的194例PSE患者(AEDs治疗组)及新诊断未服药的40例PSE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维生素B_6水平检测。探讨不同AEDs对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Ds治疗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各组间血清维生素B_6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药治疗亚组比较,联合用药亚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增加,采用VPA、CBZ单药治疗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采用VPA单药治疗的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采用VPA+CBZ、VPA+左乙拉西坦(LEV)、VPA+OXC、CBZ+LEV双药联合治疗及≥3种AEDs联合治疗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增加,采用VPA+LEV、VPA+OXC、CBZ+LEV双药联合治疗及≥3种AEDs联合治疗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采用VPA+CBZ、VPA+OXC、CBZ+LEV双药联合治疗及≥3种AEDs联合治疗的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AEDs治疗组高Hcy血症(HHcy)发生率(36.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χ~2=4.085,P=0.043)。其中联合用药亚组HHcy发生率(4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0,P=0.008);单药治疗亚组HHcy发生率(3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PA、CBZ单药治疗的患者HHcy发生率(40.5%;43.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71,P=0.049;χ~2=4.726,P=0.030)。OXC、LEV单药治疗的患者HHcy发生率(29.2%;2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EDs治疗对PSE患者血清维生素B_6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对其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影响较大。联合应用AEDs或VPA、CBZ单药治疗可能增加PSE患者HHcy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左旋多巴是否降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跌倒风险。方法 48例VP患者分为维生素D组、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左旋多巴治疗,维生素D组同时补充1000 IU·d~(-1)维生素D_2,而对照组不补充维生素D_2。比较两组治疗后2年内跌倒发生次数。结果维生素D组下肢肌力明显提高。2年内两组中每个观察对象跌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0.4较维生素D组0.6±0.3,P0.05)。在2年观察期间,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髋部骨折,而维生素D组2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髋部骨折。结论维生素D联合左旋多巴可以降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目前控制癫痫发作以抗癫痫药物(AEDs)为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会影响骨骼健康。本文从传统AEDs和新型AEDs对骨代谢相关血清学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可能机制及AEDs使用者骨骼健康的监测、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576例, 年龄48-84(62.17±6.37)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 s三角区骨密度。④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和尿脱氧吡啶啉)。 结果:561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绝经后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明显关联,不能作为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国北方地区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存在季节变化,冬春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 目的:分析沈阳市老年人冬季维生素D缺乏对骨量丢失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市60岁以上汉族健康老年人100名,于2000-03检测受试者血浆中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钙和磷,清晨空腹2 h尿中脱氧吡啶、钙、磷、肌酐,2000-03/2005-03两次检测髋部骨密度。 结果与结论:基线时,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为(31.0±12.30) nmol/L,40%受试者低于25 nmol/L;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29.4±11.5) 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25 nmol/L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4.6±13.5) 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r=-0.479,P < 0.000 1)。5年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为(3.05±4.07)%,大转子为(1.46±5.02)%,经体质量和身高变化率校正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与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呈负相关(r=-2.3,P=0.02),股骨颈骨丢失率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 25 nmol/L者高于浓度>25 nmol/L者103%( F=7.206 2,P=0.008 5)。其他检测指标与骨丢失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老年人群冬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维生素D缺乏促进骨量丢失,影响骨健康。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异常骨代谢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异常骨代谢机制。方法 对 3 5例HLD患者及 2 5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骨代谢相关的血清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PTH)、降钙素 (CT)、1,2 5二羟维生素D( 1,2 5 (OH) 2 vitD3)以及血清骨钙素 (BGP)水平 ;血、尿钙、磷及尿肌酐、脱氧吡啶啉 (DPD)等。其中 3 0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后重测上述指标。结果 HLD患者血PTH、1,2 5 (OH) 2 vitD3及血钙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 ;血CT、BG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患者除骨痛症状基本消失外 ,尿钙、血CT较治疗前减低 ,血 1,2 5 (OH) 2 vitD3、尿DPD/肌酐较治疗前升高。结论 HLD患者存在异常骨骼代谢 ,驱铜治疗同时辅以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癫痫药(AEDs)投入临床应用,但仍有30%左右的癫痫患者对AEDs不敏感,而成为难治性癫痫。耐人寻味的是,通常如果患者对一种AED耐受,他往往也对其它的AEDs不敏感,即使这些AEDs的作用途径、结构不同。这就使得认为患者对AEDs交叉耐药的原因是由于引起癫痫发作的机制不同的说法令人怀疑,而倾向于认为有一种共同的机制影响了AEDs的作用。因为这种现象与肿瘤化疗、部分感染性疾病以及器官移植中出现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现象相似,故而人们猜测引起肿瘤耐药的机制可能在癫痫的耐药中也有类似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维生素D3与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共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冶疗等,疗程1年。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疗程1年。治疗前后测定血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尿轻脯氨酸(HOP)、尿Cr。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的血ALP、BGP及尿HOP/Cr在1年后显著下降(P均〈0.001),血Ca、PTH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脑卒中1年后血ALP、BGP、Ca、PTH及尿HOP/Cr明显升高(P〈0.01~0.001)。两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钙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对维生素D在维持人体健康上的作用的研究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不仅对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有明显益处,而且可能降低癌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目前研究指出维生素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控制诱发认知障碍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也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基因有关的骨脆性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主要候选基因之一。 目的:前瞻性调查老年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骨量丢失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横断面调查,于2000-03/2005-03在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 对象:选取沈阳市某社区无血缘关系、60岁以上的100名汉族健康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性别不限,未服用过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均自愿参与调查。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应用DPX-L双能X射线吸收仪分别在调查初始和5年后两次测量调查对象的髋部骨密度。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分布,以协方差分析法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 结果:调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型17%,AG型57%,GG型26%;男女间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该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定律。无论男女各基因型间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身高、体质量和年龄校正后,调查初始不同基因型调查对象间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不同基因型调查对象间各部位年骨量丢失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调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与髋部骨密度及骨量丢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 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 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 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26例患者中骨折延迟愈合14例,骨不连12例,均行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成骨细胞治疗。从患者自身髂后上棘抽取骨髓组织,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为成骨细胞,按无菌操作术在X射线定位下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病变部位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浓度为1×105 cells/mL的成骨细胞5~8 mL,注射后4,6,10,14周定期摄X射线片观察病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3个月。复查X射线片见4周有骨痂形成,6周骨痂包绕骨折断端,10周骨折线模糊,14周骨折线消失。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1周。提示经皮骨膜下注射成骨细胞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癫癎并非完全是一种终身疾病,60%~70%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抗癫癎药(AEDs)治疗后症状能得到缓解(至少5年不发作),缓解后及时合理地AEDs撤药将对患者的预后包括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对AEDs撤药的研究已有60年历史,然而目前仅依据临床经验撤药,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对达到撤药的要求、时机及具体方法亦无统一被认可的标准。本文就AEDs撤药对癫癎复发的影响,撤药时机、速度,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癫癎发作后状态(PIS)是癫癎发作结束后患者的综合临床表现。PIS与癫癎患者持续的认知功能变化,抗癫癎药物(AEDs)的选择及长期保留率有关,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新、老AEDs对PIS的冶疗效果至今未被明确阐述。目前,AEDs对PIS的疗效已被引起重视,并逐步纳入AEDs总体评价指标。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调控多种离子通道及神经递质,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多非疴性神经及精神疾病。2003年全美神经科医师所开出的AEDs处方中有45%为非抗癫癎用途,而精神科医生96%的AEDs处方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新型AEDs具有不同于传统AEDs的药理机制及较好的耐受性,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非癎性疾病的治疗。我们对新型AEDs非抗癫癎应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