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治疗继发三叉神经痛的小脑桥脑角肿瘤10例,其中胆脂瘤7例,脑膜瘤3例。手术中发现肿瘤直接包绕三叉神经6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压向后下方3例;另1例肿瘤与三叉神经无明显关联,但脑干移位造成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结果:7例胆脂瘤患者中4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脑膜瘤患者均取得全切除。手术后10例中9例三叉神经痛停止发作,1例患者疼痛减轻,服用卡马西平后症状得到较好控制。随访6~13个月无三叉神经痛复发病例。结论: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脑桥脑角肿瘤,同时探查肿瘤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有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经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额部锁孔手术组(观察组)14例和显微手术组(对照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GCS评分及术后3个月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局部病理解剖,确定肿瘤和桥小脑角的结构相互关系,阐明肿瘤切除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肿瘤的血供来源、与颅神经及血管、重要结构等的解剖关系。结果小脑前下动脉是听神经瘤主要供血来源(48例),少部分肿瘤由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参与供血(5例),1例由基底动脉发出分支参与供血;小脑大前静脉是肿瘤的引流静脉,主要经岩静脉回流至岩上窦;面神经位于肿瘤的腹侧36例(其中上部8例,中部22例,下部6例)、肿瘤上极3例、肿瘤下极5例、肿瘤背侧3例(其中上部2例,下部1例),位于瘤内1例;三叉神经和滑车神经均位于肿瘤的上极或前上方;IX、X、XI颅神经位于肿瘤的下极或下外侧。结论患听神经瘤时桥小脑角神经血管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掌握这些神经血管位置的变化,对于保留神经血管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经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前庭神经切断以及摘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的胆脂瘤或囊肿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手术系沿小脑的边缘进入,较经颅中窝或枕下进路具有对小脑或脑干挤压轻微、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但术中为了更好的暴露及处理病变、需尽量向前磨除颅后窝骨壁,因而有误伤迷路造成术后的眩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第八颅神经上的肿瘤,占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5~95%,随着肿瘤的增大,对毗邻的脑干、小脑及周围颅神经有不同程度的压迫,加之手术切除肿瘤因手术视野小,暴露困难,常损伤面神经、听神经,时有累及延髓生命中枢及后组颅神经。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1998年1月~1999年12月间45例听神经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对有效预防并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中改良带蒂骨瓣开颅术的优点,以及神经导航在此开颅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导航下实施乙状窦后入路手术36例,其中听神经瘤13例、星形细胞瘤8例、脑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脑转移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肿瘤位于桥小脑角19例、小脑半球外侧14例、脑干3例.开骨瓣时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形成旁正中带蒂骨瓣,术毕骨瓣复位.结果:本组36例均成功实施后颅窝旁正中带蒂骨瓣开颅术,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骨瓣复位良好.结论:改良后颅窝旁正中带蒂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复位原则,减少颅骨锁等异物植入数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中使用神经导航可以使骨窗位置更加精确,有效地减少静脉窦的损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对4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额叶、侧裂及颞叶、桥小脑角颅内蛛网膜囊肿38例行囊肿大部切除 囊肿造口术、大脑凸面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四脑室2例及侧脑室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各种术式各有利弊。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应根据囊肿大小、临床症状体征及年龄来决定手术指征,手术首选囊肿切除 囊肿造口术。  相似文献   

8.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7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62例患者行囊肿切除+周围脑池交通术,9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CT随访65例患者,囊肿消失、缩小者59例,无明显变化者6例.14例术前癫痫患者,9例控制良好.2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者经治疗后痊愈,1例昏迷、癫痫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确诊的颅内蛛网膜囊肿,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是较为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分为进出脑干段(rootentry/exitzone,REZ),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REZ有重要的解剖三角;桥小脑角段面神经运动支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走行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融合成一支;桥小脑池蛛网膜象袖套一样延续至内耳道底部。结论:(1)听神经瘤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面、前庭蜗神经池与桥小脑池相连续;(2)听神经瘤可利用REZ解剖三角来寻找面、前庭蜗神经的起始段,并根据肿瘤生长方向不同与REZ的解剖关系分3种类型,有利于术中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的保留;(3)磨除内耳道后唇不能超过1cm,以免进入骨迷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cm处,下界至C2水平。分层翻转枕下肌群,显露枕骨远外侧,做直径约3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神经、后组脑神经、舌下神经和延髓腹外侧等结构。结论: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很好地显露上述结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可在不磨除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情况下进行颅颈交界区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技术融合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5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22岁。使用锁孔微创开颅,颅骨骨瓣成形,超声刀磨开内听道、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等技术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复查MRI,检查肿瘤切除情况。根据House-Brackmann分级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05例患者肿瘤术后复查,5例内听道内残留,1例脑干面残留,全切率94.3%。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其中Ⅰ级48例45.7%,Ⅱ级31例29.5%,Ⅲ级15例14.3%,Ⅳ级4例3.8%,Ⅴ级4例3.8%,Ⅵ级2例1.9%。听神经功能保留率14%。术后因吸入性肺炎死亡1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皮瓣下积液及感染病例。结论多技术融合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能提高手术全切除概率,保留面听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患者3例为研究对象,导入患者术前CTA与MR薄层扫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制作颅底肿瘤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观察肿瘤与颅底及周边血管、神经的关系,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病情交流,制定手术计划及模拟手术入路,进而按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行颅底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后行头颅CT及MR检查验证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3例均顺利构建出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进而打印出1∶1实体模型。实际手术操作顺利,术中避免损伤相应重要的神经组织及血管,2例前颅底脑膜瘤达到Simpson Ⅱ级切除,1例听神经瘤镜下全切。患者术后无明显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治疗时可以帮助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利于术前和患者家属的交流,指导术中的显微操作,减少对重要的神经功能区与血管结构的损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经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97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外耳道胆脂瘤在鼻内镜下治疗的手术技巧和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鼻内镜下取出全部胆脂瘤,其中86例在耳内镜下一次性清除全部胆脂瘤。其余11例经2~5次,分次清理完成。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具有视野清晰、安全、疗效可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暴露颅底中线区域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该术式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该入路暴露的颅底中线区域脑组织、血管及神经。 结果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前床突及其内侧前颅底硬脑膜、嗅沟及嗅神经;蝶鞍区可显露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间隙、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间隙;上斜坡区域可显露鞍背硬脑膜、乳头体、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脑桥腹侧。 结论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在解剖学上可行,临床上可作为常规显微镜手术及经鼻内镜入路手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面肌肌电图(EM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护在面神经保留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经枕下入路行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同时监测面肌EMG、BAEP。结果:肿瘤全切率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4%,功能保留良好率81%。术末刺激强度≤04 mA者提示预后良好。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中,通过面肌EMG、BAEP监护,显微手术操作时可避免损伤神经,显著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并提供客观指标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与重要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11例,全切率91.3%,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功能保留7例.保留听神经2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吞咽困难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取得满意的肿瘤切除和神经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键孔指导下锁孔骨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3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骨瓣组(28例)和改良锁孔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短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骨瓣组治疗有效率为92. 6%,术后头痛4例、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1例、远隔部位幕上硬膜下血肿2例、眩晕及听力下降3例;改良锁孔组治疗有效率为92%,术后头痛2例、皮下积液1例、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2组均无复发病例。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25例,其中巨大腺瘤7例,大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4例,垂体泌乳素 (PRL) 腺瘤6例,生长激素(GH)腺瘤3例, PRL+GH腺瘤2例。术前均行头颅三维CT、MRI扫描及内分泌学检查。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除20例(80.0%),近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2例(8%)。术后尿崩3例,鼻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5 ~12天出院。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松果体区脑池和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研究松果体区脑池及其蛛网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尸头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形态、边界、内容物及相关蛛网膜结构。 结果 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包括蛛网膜袖套、环中脑后膜和小脑前中央膜,其中蛛网膜袖套由枕叶底、内侧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尖处汇合而成,包裹Galen静脉系统、松果体及松果体上隐窝;环中脑后膜由枕叶底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切迹处汇合形成,环绕并附着于中脑背侧;小脑前中央膜由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和蛛网膜袖套汇合处发出,前下方附着于下丘。四叠体池与小脑上池通过小脑前中央膜分隔,与后胼周池通过蛛网膜袖套分隔,与环池后部通过环中脑后膜的升段分隔,环池后部与小脑中脑裂池通过环中脑后膜的水平段分隔。 结论 重新划分了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范围与交通情况,明确了蛛网膜的形态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