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个月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月末,两组患者的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月末的FPG、2hBG水平较第1个月月末也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的FPG、2h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55-465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口服,3次/d。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3次/d,口服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IC.Hom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I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3次/d,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0.53g,3次/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T2DM经饮食加运动加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0.25g,餐中服,每日3次,盐酸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餐中服,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格列喹酮,初始量15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和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及格列喹酮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均较用药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Ins、2hIns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格列喹酮日用量为(93.8±32.9)mg,对照组为(116.7±41.0)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副作用少,早期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开  翁雪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18-1118,1164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单用二甲双胍0.75g/d治疗2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试验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将二甲双胍剂量加至1.5g/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餐后血糖、HbA1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30mg/d联合二甲双胍0.75g/d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1.5g/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P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P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影响。方法30名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15 mg/天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P-选择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吡格列酮干预后的空腹血糖、血清P-选择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有下降趋势(P=0.07),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提示其可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王黎明  励晶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2-133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伴NAFLD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单纯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吡格列酮(B组)治疗,另择单纯T2DM患者60例作为T2DM组,并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观察三组人群Visfatin水平差异并T2DM伴NAFLD患者治疗前后Visfatin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单纯T2DM组的Visfatin水平、HOMA-IRI、腰围(WC)、TG均高于正常体检组,而均低于T2DM伴NAFLD组(均〈0.05)。FBG、WC、ALT及GGT为影响血浆Visfatin的独立危险因素。A、B两组较治疗前胰岛素抵抗(IR)明显减轻,血浆Visfatin水平下降,胰岛功能(HOMA-BI)改善(均〈0.05)。A与B组相比:治疗前IR、血浆Visfatin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B组的IR及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A组(〈0.05)。Visfatin与IR呈正相关。结论 Visfatin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机制与T2DM、腹型肥胖及NAFLD的进展有相关性。应用吡格列酮可能干预T2DM患者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40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沙格列汀组给予每天0.005 g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给予每天0.85~1.70 g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血压(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TG、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NAFLD的状态下,沙格列汀对减轻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沉默调节蛋白1(SIRT1)、线粒体脱偶连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T2DM合并NAFLD的干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T2DM合并NAFLD对照组(MC组,12只)和T2DM合并NAFLD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12只)。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合并NAFL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给予二甲双胍300 mg/(kg.d)灌胃8周。实验结束时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肝功能、血脂、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 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法测定肝组织中SIRT1和UC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C组大鼠FBG,ALT,AST,TC,TG,LDL-C,VLDL,FFAs,FINs,HOMA-IR均较NC组大鼠升高(P<0.05),HDL-C较NC组减低(P<0.05); 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后,大鼠上述血清学指标均较MC组有所改善(P<0.05),MC组大鼠肝脏SIRT1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而UCP2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经二甲双胍治疗后,SIRT1表达较MC组升高(P<0.05),而UCP2较MC组降低(P<0.05)。SIRT1与UC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P<0.01)。结论: 在T2DM合并NAFLD大鼠肝组织中SIRT1表达明显降低,UCP2表达明显升高,而二甲双胍可以上调SIRT1的表达及下调UCP2的表达,并且SIRT1与UCP2的表达存在负向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二甲双胍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MD=-55.86,95%CI(-86.89,-24.84),P=0.000 4];亚组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二甲双胍使用时间及剂量呈负相关;二甲双胍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安慰剂组升高[MD=2.44,95%CI(1.41,3.46),P<0.01];两组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39,95%CI(-4.93,o.15),P=0.06];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R=2.0,95%CI(1.32,3.03),P=0.001].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引起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对叶酸水平无明显影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波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脂峰下面积/(脂峰下面积+水峰下面积)大于5.5%认为具有脂肪肝。将T2DM合并NAFLD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24例)和无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24例),分析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经二甲双胍治疗后,与B组相比,A组肝脏脂肪的含量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WC、BMI、FPG、HbA1c、TG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不仅能改善T2DM合并NAFLD的糖代谢,还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水平和肝功。结果 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B超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肝脏损伤及脂肪变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并探讨T2DM中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94例T2DM患者分成单用格列美脲治疗组(n =33)、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组(n =29)、两药合用治疗组(n=32),疗程6个月。 采用酶比色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结果:格列美脲组治疗后FFA水平无变化,二甲双胍组和两药合用组治疗后FFA水平明显下降(P<0.05和P<0.001)。组间比较,治疗后FFA的下降率两药合用组比格列美脲组明显(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水平与HOMA(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胰岛素抵抗(HOMA-IR)关系密切,且FFA下降率与治疗分组有关。结论:二甲双胍单用或与格列美脲合用不仅能降低BMI,改善血糖、IR,还能降低FFA水平,且FFA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R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吡格列酮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APN、HOMA-IR、TG、HDL、BMI,同时利用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APN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吡格列酮治疗后FMD显著改善(7.15±3.20 vs10.36±4.55,P〈0.01)、APN升高(6.94±2.58 mg/L vs 9.77±3.16 mg/L,P〈0.01)。多元相关分析显示,FMD与APN、HDL呈显著正相关(r=0.592,r=0.306,P〈0.01),与FBG、HOMA-IR呈负相关(r=-0.285,r=-0.291,P〈0.01),与年龄、性别、BMI、TG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及低脂联素血症,吡格列酮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