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4年2月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96例,体会该术式具有切口隐蔽、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等优点。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89例,女7例,年龄6个月~5.5岁,其中1~3岁占62.2%;病程1个月~4.5年,均为择期手术。右侧74例,左侧12例,双侧10例。疝块坠入阴囊73例,未坠入阴囊23例(包括女性7例)。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为1%~2%,其中约50%存在于1岁以内[1].  相似文献   

3.
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存在皮肤对合不良、切口局部缝线反应、愈后切口瘢痕大等缺点。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研究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切口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2014年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84例,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横形小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另一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横切口组的伤口平均长度(2.13±0.37)cm明显比斜切口组(4.32±0.48)cm短(P<0.05);横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7.83±4.84)min明显比斜切口组(38.42±6.7)5min短(P<0.05);横切口组平均住院时间(4±1.5)d比斜切口组(7±1.5)d短(P<0.05)。结论横形小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无明显瘢痕、不易复发、住院时间短、减少住院费用,更符合医学追求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微型腹腔镜下自制缝合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1月,用自制缝合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或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法加以治疗。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小切口经腹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8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切口手术治疗低位腹腔型隐睾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小儿低位腹腔型隐睾116例(127侧)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8个月~7岁[(2.74±1.89)岁];右侧57例,左侧48例,双侧11例。116例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腹腔镜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发现13例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9.40%),同时行对侧鞘状突高位结扎;单侧手术时间(53.62±4.44)min,术中出血量(6.57±1.05)mL;双侧手术时间(75.22±4.11)min,术中出血量(7.86±0.35)mL。所有患儿切口一期愈合,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阴囊血肿1例,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本组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儿睾丸发育良好,无睾丸回缩或萎缩,无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发生。(2)传统手术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手术时间(44.32±3.22)min,术中出血量(8.50±1.50)mL;双侧手术时间(68.70±5.16)min,术中出血量(10.23±0.71)mL。术后切口感染2例,阴囊血肿8例,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患儿术后均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2例睾丸回缩至腹股沟区,2例睾丸萎缩,余病例睾丸血供良好,无睾丸萎缩或回缩;2例患儿因对侧新发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腹腔型隐睾,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特点,术后睾丸回缩、睾丸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减少,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低位腹腔型隐睾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我科对1998年11月至2002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28例腹股沟疝进行超声观察,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经下腹单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26例双侧腹股沟疝中,手术时间(50.6±11.6)min,术后住院时间(5.8±1.4)d,并发症发生率3.8%,随访10~5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下腹单小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技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切口愈合美观、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符合微创化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90 d)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4例,日龄13~87 d;病变位于左侧11例,右侧16例,双侧1例。观察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成分及坏死情况;探查对侧隐匿性鞘状突发生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单侧手术与双侧手术的差异。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探查嵌顿疝内容物为小肠13例、附件14例、结肠1例,其中1例因附件坏死致疝内容物粘连于疝囊底部,腹腔镜下复位困难,增加腹股沟区切口后完成开放手术。其余27例均顺利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19例(67.90%),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8例患儿手术时间12~68 (27.0±17.3) min,住院时间(4.6±1.4) d。单侧、双侧手术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0.478, P值均>0.05)。术后26例患儿获随访1~12个月,无切口感染、阴囊(唇)血肿,发生阴囊(唇)水肿4例;1例(3.85%)于术后3个月腹股沟疝复发,无对侧新发疝、医源性隐睾出现;1例术后3个月发现患侧睾丸萎缩,于术后6个月行萎缩睾丸切除术。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建议临床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腹股沟疝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86例腹腔镜下同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96例分期行TAPP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5.5±12.8)min,住院时间(3±0.3)d,住院费用(3856±132.5)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79.2±10.3)min,住院时间(5±0.7)d,住院费用(6018±743.6)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行腹股沟疝与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胸心外科收治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2~97(17±4.17)个月。依据解剖分型标准,Ⅰ型46例,Ⅱ型7例,Ⅲ型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68例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更宽的手术指征等优点。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轻质3D Max补片:是一种大网孔的轻质补片,适用于腹壁疝、腹股沟疝修补及软组织缺损重建当中。相较于传统的聚丙烯补片,轻质3D Max补片更轻,体内异物残留更少,且具有更佳的腹壁顺应性、更少的炎症反应,放置更容易,在减少创面、快速愈合、防止复发、易吸收等方面的优势明显。3D Max补片因其卓越的安全性、高效性、方便性,迅速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新兴技术,较之于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能将补片放在更深的位置,降低复发率。同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还具有外观美观、创伤较小、患者痛苦感更轻、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临床腹股沟疝治疗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背景:在腹股沟疝修补中基于单个补片特征的补片选择仍然存在争议,需要对疝气复发和补片特异性并发症的长期结局进行评估。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轻质3D Max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对手术结局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无并发症腹股沟疝患者142例,其中男131例,女11例,年龄18-60岁,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轻质3D Max补片组(n=80)和聚丙烯补片组(n=62)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收集患者的手术细节和结局、疝气复发率、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信息。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6,12和24个月采用卡罗来纳舒适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试验已获得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3-002-02。结果与结论:①轻质3D Max补片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聚丙烯补片组(P < 0.05),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聚丙烯补片组(7.5%,21.5%,P < 0.001);两组疝气复发率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轻质3D Max补片组术后2周、1个月的疼痛感觉评分少于聚丙烯补片组(P < 0.05),两组术后2周及1,6,12,24个月的总生活质量评分与疝气感觉、运动受限等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与聚丙烯补片相比,轻质3D Max补片可有效缩短疝修补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术后短期慢性疼痛的发生率。ORCID: 0000-0001-5676-0824(侯海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经胆囊板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 回顾2016年7月~2019年12月我中心完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0例,其中经胆囊板入路110例(实验组),传统入路1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数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生物夹使用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液体总量。 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P=0.004)、生物夹使用数目(P=0.000)、术后引流液体总量较少(P=0.005),术后疼痛较轻(P=0.015)。 结论 经胆囊板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理论上具有规避术中胆道损伤风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解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股沟管的有关解剖结构,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3具(6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腹股沟管等结构,并测量了相关数据。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度,男性约11.9cm,女性约11.4cm;宽度男性约0.7cm,女性约0.6cm;腹股沟管长度,男性约4.9cm,女性约4.5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度男性约2.9cm,女性约2.6cm,横径约1.4cm;腹股沟镰长度,男性约2.4cm,女性约2.0cm。腹股沟镰可分为4种类型;腹内斜肌起始有3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3种类型;腹横肌起始有两种类型。结论测量值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斜疝的主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5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按照确诊的疝类型分为直疝组、斜疝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MSCT影像中疝囊颈位置、腹壁下血管移位情况、新月征、是否进入阴囊等参数.结果 结合临床及MSCT表现,确诊直疝及斜疝各34个.直疝疝囊颈均位于腹壁下血管内侧,41.2%(14/34)腹壁下血管外移,61.8%(21/34)伴新月征,23.5%(8/34)的疝进入阴囊;斜疝中64.7%(22/34)的疝囊进入腹股沟管内口,35.3% (12/34)腹股沟管显示不清,88.2%(30/34)疝腹壁下血管向内后方移位,均无新月征,64.7% (22/34)的疝进入阴囊.2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腹股沟直疝、斜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