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大部分 Hp能表达毒素相关蛋白(CagA)及产生空泡毒素(VacA)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诱导炎症反应而引起胃黏膜损伤.自1983年 Hp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受到较高关注,Hp(特别是CagA阳性的菌株)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1994年被 WHO列为人类I类致癌原.因此,对于有症状的Hp感染者,应权衡利弊后进行Hp根除治疗.Hp根除治疗对象包括: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有明显异常(指合并糜烂、萎缩、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者、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2.
何沛逊  杨海  张宪文 《中外医疗》2009,28(26):28-28
幽门螺杆菌是全球范围内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细菌之一,且Hp感染与各种消化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本文综述现阶段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Hp感染206例相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胃病 2 0 6例 ,按中医辨证标准分型 ,观察 Hp感染对不同中医证型、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 ,P>0 .0 5 ,而 41岁以上年龄段 Hp感染阳性率与中医分型差异显著。结论 :Hp感染与中医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并对指导中西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消化学界学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NO是机体多功能调节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机体扩张血管、胃肠运动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适当的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粘膜血流、维持胃粘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拟就近十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发生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胃湿热证在临床十分常见.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基于中医证候形成的复杂性.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cter pylori,Hp)感染、炎症因子表达、黏膜保护以及微生态改变等多角度,提出胃黏膜Hp感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炎症通路激活、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过度表达以及胃黏膜和舌苔Hp感染与乳酸杆菌之间微生态失衡之“邪气亢盛、脾运失健、邪正相争”的亢奋状态可能是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在1989年Krajden和在1990年Mai mudar等先后报道从Hp感染性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分离到Hp。1992年Hammar等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19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中有9例唾液中存在Hp。1989年Shames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了胃和牙菌斑的Hp为同一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幽门螺杆菌(Hp)根除术利用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庄河、本溪两县调查540例慢性胃病患者及78名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和利用情况。结果两县慢性胃病患者及医生对Hp根治疗法知晓率分别为4·4%和78·9%,两县患者对Hp根治法的知晓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县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县患者的Hp根治疗法使用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县医生Hp根治疗法的使用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大多数慢性胃病患者不了解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关系,且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较低,故Hp根治疗法的普及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和门脉高压 (PH)时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情况及其Child′s分级与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应用1 4 C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对 3 0例PHG和 3 0例PH病人胃粘膜Hp感染情况检测并与非肝硬化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 :PHG、PH和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46.67%、50 %和 73 .3 3 % ,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明显高于PHG和PH组 (P <0 .0 5) ,Child′sA、B和C级Hp感染率分别为 1 0 / 2 8( 3 5.71 % )、1 1 / 1 9( 57.89% )和 8/ 1 3 ( 61 .54% )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Hp感染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
王振  寇琼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60-1462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总结,本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舌像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黄金华  陆建荣 《浙江医学》2004,26(3):197-198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感染率最高的细菌,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笔者通过PHG患者Hp感染率分析以了解其Hp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杜建新  侯激流  蒋锦华  芦红 《西部医学》2012,24(7):1268-12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69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伴十二指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P<0.05)而与DU对照组接近(P>0.05);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GU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组)和同时期就诊健康人群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28/45)、66.67%(30/45)、70.00%(28/40)比17.50%(7/40),P<0.05],而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91.17±12.85)、(86.68±11.02)、(82.49±9.96)μg/L比(99.36±15.36)μg/L]、PGⅠ/PGⅡ[(5.92±1.78)、(5.67±0.85)、(5.38±0.78)μg/L比(14.48±2.63)μ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Hp(-)者(P<0.05),而各组Hp(+)者血清PGⅡ水平与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慢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P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血清PG水平可作为Hp阳性胃病患者癌前病变患者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Cheng H  Hu FL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79-2682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耐药菌株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和不同临床疾病对Hp根除治疗的影响,阐明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对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Hp培养阳性患者,采用E-试验法测定Hp菌株对甲硝唑及克拉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所有人选患者采用兰索拉唑、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三联7d疗法进行Hp根除治疗。结果共有15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并完成了治疗。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9%(72/157)和18.5%(29/157)。157例接受治疗患者的Hp根除率为61.8%(97/157),Hp根除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临床疾病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硝唑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根除率分别为89.4%(76/85)和29.2%(21/72)(P〈0.01)。克拉霉素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根除率分别为72.7%(93/128)和16.0%(4/29)(P〈0.01)。结论Hp对抗生素耐药是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电子胃镜检查151例60岁以上老年人,所有患者取胃窦部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151例患者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癌,其Hp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1),胃癌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Hp感染与老年胃病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小晋  程远  王玘 《中国医药导刊》2005,7(5):356-357,360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病中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连续服用NSAIDs治疗4~12周病人190例(服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双氯氛酸等),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胃黏膜炎症分级.将病人分为Hp感染组与Hp阴性组,分析两组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特点,了解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胃镜检查:轻度糜烂106例(55.8%,106/190).中-重度糜烂84例(44.2%,84/190).糜烂性胃炎的轻重程度与服药的剂量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服用NSAIDs 4周以上对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合并Hp感染的患者的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感染组.NSAIDs相关性胃病合并Hp感染须根除Hp.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3):226-227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雄市中医院2015-01—2016-01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抗HP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的临床效果、胃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胃溃疡愈合率为66.67%,观察组胃溃疡愈合率为96.67%,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33.33%)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3%)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炎的症状并随机分成 3组 :一组用克拉霉素 10~ 15mg·kg- 1·d- 1,加洛赛克 10mg·d- 1;一组用羟氨苄青霉素 50mg·kg- 1,加洛赛克 10mg·d- 1;另一组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疗程两周。结果 :用克拉霉毒治疗临床有效率达 91.7% ,Hp根除率达 95% ;用羟氨苄青霉素加洛赛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75% ,Hp根除率达 79.2 % ;单纯雷尼替丁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 63 .6% ,Hp根除率只有 1.8%。结果表明 :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样 ,其中以再发性腹痛最为常见 ;克拉霉素对Hp的疗效明显优于羟氨苄青霉素 (P <0 .0 1) ,Hp感染并非Hp相关性胃炎的惟一致病因素 ,但是引起胃炎临床症状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丽霞 《广州医药》2001,32(4):39-40
为探讨小儿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对89例疑似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用血清学(ELISA)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诊断Hp感染,结果:单纯性胃炎的Hp检出率为66%(36/55),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Hp的检出率分别为60%(36/55)和66%(4/6),胃粘膜脱垂症5例HpIgG 阳性占83%(5/6),食管裂孔疝HpIgG检出率为100%(2/2)。表明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发病相关, 应用血清学诊断Hp感染无创伤,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琼 《医学综述》1998,4(2):78-79
<正>自从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进展迅速,成为消化系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十余年来,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各国学者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与胃恶性肿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溃疡病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上胃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下称Hp)的发现是近20年中最重要的医学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Hp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到Hp的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现已确认,Hp与上胃肠道4种疾病密切相关: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病;③MALT淋巴瘤;④胃癌。所以Hp感染治疗的研究一直是Hp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