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ious transhepatic varicose occlusion PTVO)及多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sm PSAE)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功能亢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PTVO)治疗及多次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其中9例患者因大出血行急诊栓塞治疗,23例患者出血后择期栓塞.结果 术后胃镜或食管造影未显示静脉曲张或曲张静脉明显变细,彩超示门静脉、脾静脉直径缩小,近期止血率达97%,外周血象明显改善,较少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亢患者,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多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又可以减轻脾功能亢进,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可靠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蔡元雪  滕海青 《右江医学》2005,33(5):554-556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肝内门静脉分支,选择性地进行胃冠状静脉插管,用栓塞材料闭塞血管,达到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严重者往往有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栓塞治疗(PSE)可作为脾切除手术的替代疗法,又可保持脾脏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培民  李元 《当代医学》2011,17(5):75-78
目的 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程度,再出血情况、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成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好转.结论 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共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先行内镜检查及上腹部增强CT门脉重建。根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严重程度采取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结果:本组38例患者急诊止血10例,择期治疗28例。随访3~52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复发出血5例(13.1%)。结论:内镜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再次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经脾途径穿刺脾静脉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3例重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成功后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弹簧圈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均获成功。3例患者栓塞胃冠状静脉后上消化道出血即刻停止。2例于2周后行TIPSS治疗,门静脉复查造影发现门静脉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之间出现新的交通支。结论脾脏增大为经皮穿刺脾静脉和门静脉提供了便利。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共36例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均经胃镜证实)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用弹簧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其中22例同时进行了PSE操作。结果 PTVE联合PSE治疗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疗效(77.3%)优于单纯PTVE(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单纯PTVE术后2周内易复发再次出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安全.能明显降低病死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首先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大量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急诊手术,或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近期有出血可能的,应尽早尽快的使用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 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重度曲张3例;这3例重度曲张患者门脉造影显示原栓塞血管仍完全闭塞,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无效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3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该治疗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且大多数患者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大约有50%~60%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死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自2003年以来,该科通过应用吻合器施行食管、横断的联合门脉断流术治疗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检测术前、术后其门静脉内径和血流情况、外周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门静脉压力下降、内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P<0.05);术后1周血小板和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通过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疾病,门脉高压症伴随着一系列肝内外血管病变。肝内血管病变导致肝内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随着病情的发展,肝外门脉系统也发生血管病变,食管胃底静脉丛侧支循环形成,当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病变分子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现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资料,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确认胃左静脉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用钢圈栓塞胃左静脉主干。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象、门脉压力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25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即时止血率达100%,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门脉压力减低,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创伤较小,即时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TH胶(含显影剂的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1986-2000行该术式治疗的136例门脉高压症患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术后1a再出血率1.0%(1/97),3,5,7a再出血率分别为6.2%(6/97),16.0%(16/97)和21.1%(21/97),与传统断流术相比有显下降(P<0.01)。结论 应用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症,手术较安全,创伤小,止血彻底,再出血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脾肿大及门脉高压,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门脉高压的最常见并发症.目前解决门脉高压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管静脉套扎、硬化,可暂缓、止住呕血.外科分流术等因创伤大很难让患者接受.我科从1992年开始对门脉高压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进行了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简称双介入)的临床应用研究,并进行饮食、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12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0例。其中27例患者为消化内科经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内科对症治疗后再次出血,13例患者急诊行介入断流术。40例患者中A组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后,病情稳定后再次行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B组15例单纯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曲张出血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2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减低,流量下降,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缓解。B组1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血流速、血流量无明显改变,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4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栓塞成功95%。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出血静脉完全栓塞,其中B组有2例患者2个月后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在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止血治疗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柴文晓  车明  王江业  郑宁刚 《当代医学》2009,15(17):267-26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价值。方法插管于门静脉脾门处,造影证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以无水乙醇、弹簧圈栓塞。结果10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呕血停止。随访3~18个月,6个月内再出血2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为肝功能衰竭。结论急诊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是抢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干行食管胃底冠状静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2014年,由于右肝病变而选择穿刺门静脉左干的患者10例。全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然后对食管胃底冠状静脉进行栓塞。结果:10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诊,1月内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当右肝病变不能用作穿刺道时,选择剑突下穿刺门静脉左干,进行食管胃底冠状静脉栓塞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例的疗效和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增民  杨振东 《医学争鸣》1989,10(3):177-180
胃冠状静脉栓塞加脾切除术阻断了食管下段、贲门和胃底的曲张静脉丛,止血效果好,术后脾功亢进消失。作者连续治疗15例,疗效满意者13例。胃冠状静脉栓塞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易于推广,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该方法并非绝对安仝。本组有1例栓塞剂经门奇静脉分流引起肺血管栓塞死亡。另1例因栓塞范围过广,产生胃粘膜溃烂大出血。此类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9.
食管吻合门奇断流术防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吻合门奇静脉断流术防治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GVB患者行食管吻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判断其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围手术期恢复顺利,3例出现吻合口中度狭窄,行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后缓解.无腹腔内出血、食管吻合口漏、肝性脑瘸、脾静脉血栓、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倒.术后3~6月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16例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4例尚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3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中9例术后改善明显,4例无明显改变.结论:食管吻合门奇静脉断流术防治门脉高压症EGVB效果庭好,并有效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预防再发出血.  相似文献   

20.
<正> 门脉高压症伴发严重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手术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够理想,近年来行门奇断流术的比重明显增高。我校附二院外科首创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疗效较满意,袭法祖教授给予较高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