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控制疟疾,巩固和发展疟防成果。方法:参照“毛阳模式”实施在疟疾经常性管理为主的防治措施,为全场开展针对疟疾病人,病灶点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工作。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从1982年的6.33‰下降至1997年的0.22‰,年下降了96.52%《结论:表明所采取的疟防措施行之有效,对于海南高疟山区农场继续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京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64-2165
上海市南汇区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非恒定性疟区。解放后南汇有过2次爆发流行,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发病率在2%以上;第二次在60年代,疫情自浙江省蔓延到上海,且有恶性疟的发生,给南汇地区的人民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解放后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并逐年下降。至1966年全区疟疾发病率下降到0.11%,1976年以来南汇的疟疾发病率已连续30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至1986年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为更好地巩固已取得的防疟成果,为今后防疟工作提供经验,对南汇区疟疾基本消灭后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方法:在疟疾低发区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期在疟疾高发区采取以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比其效果。结果:低发区疟疾发病率2000、200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6.35%和62.54%。高发区疟疾发病率2000、200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6.19%和74.13%。结论:在疟疾低发区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抗疟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疟疾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年以来全区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4年全区疟疾疫情资料和各种疟疾监测数据,按疟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疟疾发病率从2001年的0.86/10万下降至2004年的0.44/10万,基本消除疟疾地区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控制疟疾地区和未达标地区常住户口居民血栓平均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08%和0.016%。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疫情较为稳定;控制疟疾地区疟疾传播尚未阻断;开发的林场、矿场民工,移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 珙县王家乡属间日疟流行区,1983年疟疾暴发流行时,发病率达32.45%(3593/11074)。该地区多年来的抗疟措施以传染源管理为主,但疫情不稳定、防治效果不巩固,疟疾发病反复回升,鉴于这一情况,我们经过疫情分析,调整了防疟措施,对全乡开展了灭蚊工作。1986年采用二二三室内滞留喷洒2217户,每玉米平均用药量2克,4月和6月各喷药一次,喷洒总面积为983152M~2。采用以消灭传疟媒介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后,疟疾发病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73%;按蚊密度灭蚊区较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疟区“四热”病人血栓在疟疾控制中的作用,为管理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凡疟区内“四热”病人一律涂制血片镜检疟原虫,统计分析阳性控制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001~2003年“四热”病人年血栓率为11.6%~13.5%,原虫阳性率为0.96%~1.93%,均能及时发现传染源和落实管理控制措施。结论:通过“四热”病人血栓,有针对性落实管理传染源的措施,可使疟疾发病率逐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东莞市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4年疟疾疫情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04年东莞市共发现疟疾4624例,年均发病率为9.75/10万。其中输入病例1689例,占36.52%;本地感染病例2935例,占63.48%。在本地感染病例中,本地居民发病786例;外来民工发病2149例。在全部病例中,以间日疟为主;病例集中分布于虎门镇、厚街镇、长安镇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其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9.86%。结论 由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工作,东莞市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83.00%以上病例发生在外来人口。为了控制疟疾流行,必须对重点地区的外来民工做好疟史调查、治疗及个人防护.加强流行季节对疑似病人检查疟原虫。  相似文献   

9.
云南澜沧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澜沧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疲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 2002-2004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29‰略低于项目实施前的0.24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33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栓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和93.46%;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前有明显提高,使用蚊帐的人口增加显著。结论 澜沧县抗疟措施落实程度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传染源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河南淮滨县疟疾流行现状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淮滨县疟疾实际疫情,评估疟疾的流行现状,为该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取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疟防知识知晓率及发热病人血栓原虫阳性率。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RM)估计全县疟疾实际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 全县2002年疟疾疫报发病为57例,发病率0.87/万,血检原虫阳性率0.69%。访问居民4801人,查出疟疾病例109例,发病率为2.27%。CRM估计全县发病率为1.04%,估计漏报率为89.57%。蚊帐使用率55.93%,疟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为9.36%,居民为14.36%。结论 淮滨县疟疾流行呈局部曝友流行态势,且漏报严重,居民疟防知识有待普及。应尽快采取抗疟措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环江移民开发区控制疟疾的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广西环江移发开发区疟疾流行状况,评价疟疾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控制传播媒介和消灭传染源并重的综合措施。结果 在移民区206个安置点56390人中,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从1998年的3.777%。下降至2002年0.035‰,疟原虫阳性率从6.63%降至0.15%。结论 在嗜人按蚊分布的移民点,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基本消除疟疾策略和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疟疾流行规律,研究基本消除疟疾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方法建立疟疾防治管理体系,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全面防治阶段,疟史率达到20%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全民根治,流行高峰期全民预防服药的综合措施。疟史率10%以上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近两年内疟史者、脾肿大者、带虫者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抗复发治疗。其它病灶村,采取现症病人和病家周围人群根治,对象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疟疾监测阶段,采取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根治,该两者次年休止期抗复发治疗,活动性病灶点灭蚊处理。结果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万降至2000~-2008年0.009/万-0.09/万,居民疟原虫阳性率从1953~1958年7.1%~23.4%降至2000~2008年0.0003%~0.05%。到2008年,全区109个县(市、区)经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研究采取的疟疾控制消除的策略和措施有效,至2008年广西基本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 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 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观澜街道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制订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2—2008年深圳市观澜街道疟疾病例资料。结果:17年间疟疾发病1525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职业以烧砖、打石、种养、建筑为主。结论:从事烧砖、打石、种养、建筑等的暂住人员居住条件差,防疟意识薄弱,是疟疾流行主要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南陵水县2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年来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共发现疟疾病例110例,恶性疟16例,间日疟94例。1992年发病率为1.27%,逐年下降,2011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病例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20年来,陵水县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10年来海南农垦疟疾监测措施的现状及其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6~2005年垦区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结果近10年来海南农垦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病例递减9.97%。全垦区共监测本地常住人口发热病人474589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6319人次,平均血栓阳性率分别为1.10%和3.57%,流动人口血栓疟疾感染相对危险度(RR)为本地常住人口的3.25倍;每年监测均发现主要传疟媒介是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每年4,10月为疟疾高发季节,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现症病人和疟史抗复发治疗率及人群预防服药率分别为95.63%、88.52%和90.16%。结论采取以发热病人血检的病原学监测、主要传疟媒介监测、现症病人根治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综合监测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鲁南五市疟疾联防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疟防后期监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鲁南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当地感染、输入性疟疾或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和确诊,并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的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鲁南五市2005~2007年疟疾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例数比2004年分别上升293%、586%和686%,以枣庄、济宁和菏泽增多最明显。疟疾病例以间日疟和新发病例为主,既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且当地感染病例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和民工发病最多。结论鲁南五卞联防区的疟疾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靠近江苏、安徽和河南的市县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强联防和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各级疟防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昀疟疾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河南省2005年的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河南省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 30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36/万,较2004年2 019例上升14.12%.18个市中有8个市疫情上升,其他10个市疫情与去年持平或下降,发病主要集中在商丘、信阳和南阳3个市,发病2 018例,占全省发病总数的88.00%.其中商丘市发病上升317.62%,其所辖的水城市发病710例,占商丘市发病的88.09%,占全省发病的30.82%.信阳市发病336例,下降45.89%.夏秋季节为主要流行季节,7~10月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77.47%(1 785/2 304),8月发病达到高峰,占26.39%(608/2304).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14.80%(341/2 304).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69:1(1 447/857).农民和学尘为主要发病群体,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65%(1697/2 304)和15.41%(355/2 304). 结论河南省疟疾疫情处于不稳定状态,局部疫情回升明显,应当加强各项防治措施稳定疫情,防止局部爆发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农架林区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神农架林区1977—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神农架林区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过疟疾流行,1977年发病率高达306.74/10万。从1978年到1983年疟疾发病率大多在60/10万~70/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末疟疾发病率迅速下降,90年代中期疫情有所反复,2000年达到基本消除水平。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神农架林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疟疾防治网络和疟疾监测系统,规范疫情报告与处置,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强化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部门合作,圆满完成消除疟疾的各项任务。2010—2015年,全区疟原虫血检共计2 673人次,年均疟原虫血检总数均大于辖区人口数的3‰,疟疾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39/万,2011年起均为输入性病例,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结论神农架林区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分析广西50年疟疾防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防治后期疟防成果巩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疟疾科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发病率从1954年的296.7/万降至2006年的0.022/万,到2007年底,全区有89个县(市)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疟疾防治工作,只要政府重视,同时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就能把疟疾发病控制在很低水平,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