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同步性指数评价窄QRS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内与心室间不同步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局部心肌,获得多普勒组织速度曲线,分别测量QRS波起点到射血期S波起点的时间(Q Sb),计算心室内同步性指数(TSI)和各室壁壁内的同步性指数(RSI)。结果 DCM组患者各壁Q Sb延长;TS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36. 55±16. 12)msvs(18. 18±10. 62)ms, P<0. 001];左室侧壁、后壁、室间隔的RSI明显增高。结论 对窄QRS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明显存在心室内不同步,左室各壁各节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延迟,因此可以考虑扩大双腔起搏治疗的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IQRS波群时限〈120ms,组ⅡQRS波群时限≥120ms,〈150ms,组111QRS波群时限≥150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TTI)评价无QRS明显增宽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心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应用TTI分析19例无QRS明显增宽的DCM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峰时间(Ts),并除以√R-R间期进行校正,计算最大Ts与最小Ts的差值(Ts-MD)及Ts的标准差(Ts-SD)和变异系数(Ts-CV),评估2组研究对象的心肌收缩同步性.结果 DCM患者各室壁收缩期峰位移均明显减低(P<0.01),11例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且最大收缩延迟部位亦不完全相同,以后间隔、下壁、侧壁为多见.结论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在QRS间期无明显增宽的DCM患者中亦常见,TTI能够评价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比较窄QRS波和宽QRS波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 将38例CHF患者分为窄QRS组(QRS≤120 ms)20例和宽QRS组(QRS>120 ms)18例;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s)及达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I)及Ts的极差(Ts-max-m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宽QRS组的QRS间期延长(P〈0.01),窄QRS组和宽QRS组LVEDD、LVESD增高,LVEF减低,左室各节段心肌Ts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左室大部分节段Vs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TSI、Ts-max-min增加(均P〈0.05);宽QRS组收缩不同步比率较窄QRS组增多(P〈0.05).窄QRS波组中有40%存在收缩不同步,宽QRS波组中不同步比例高达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在CHF窄QRS波及宽QRS波患者中均大量存在,而且宽QRS波患者较窄QRS波患者更严重.多普勒组织成像为评估心肌收缩运动及收缩失同步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TS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LVH)患者4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左室心肌肥厚(NLVH)患者52例,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平面TSI技术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室间隔的基底段和中间段等12个心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p),计算Tp平均值(Tp—mean)和标准差(.rp—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Tp—mean延长(P〈0.001)、Tp—sd增大(P〈0.01),且LVH组Tp—mean和.rp—sd较NLVH组延长、增大(P〈0.001)。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Tp—mean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存在不同步性,且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收缩不同步性增大。TSI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全面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组织同步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同步成像(TSI)探讨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和下壁心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以及不同梗死部位对心肌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健康人、30例前壁心梗及28例下壁心梗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SI测量左室心肌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和最小时间的差值(Ts—diff)。结果 对照组Ts—SD及Ts—diff最小。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的Ts—S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Ts—diff在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G〈0.05)。心力衰竭心梗组的Ts—SD大于心功能正常心梗组(P=0.053)。心梗患者的Ts—SD及Ts—diff与QRS的宽窄无明确关系。前壁心梗组的前壁和前间隔的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0.05)。下壁心梗组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G〈0.05)。心梗组的侧壁Ts长于对照组(PG〈0.05)。结论 TSI能够快速定量分析心梗患者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其检测的参数与QRS间期的宽度无明显关系。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均影响心肌的同步性,最延迟Ts取决于不同的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小儿40例,CHF患儿30例,左心室内非同步性指标检测采取标准心尖四腔和两腔观,获得左心室4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2个位点的QTVI曲线,测量各位点QRS波起点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计算左心室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s最大差值和Te最大差值(Intra-△Ts和Intra-△Te)以及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最大差值(Max-△Ts和Max-△Te).心室间的不同步指标测量QRS波起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时间(Q-A)、QRS波起点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时间(Q-P)及其差值(Q-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 CHF组Intra-△Ts和Intra-△Te、Max-△Ts和Max-△Te、Q-A、Q-P及Q-AP较正常组明显延长.Max-△Ts与LVEF负相关(r=-0.54,P<0.05;),与Tei指数正相关(r=0.58,P<0.01),与QRS不相关.Max-△Te与QRS正相关(r=0.57,P<0.01),与LVEF及Tei指数不相关.结论 CHF患儿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且与心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衍生的应变、应变率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及心室内、心室间收缩同步性。方法35例正常人和6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进行超声检查及应变、应变率分析。测量各节段心肌的收缩应变及应变率,测量QRS波顶点到每一节段应变、应变率的收缩期峰值时间,记录为达峰时间。计算右室6节段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评估患者右室失同步性。比较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两者时间差即左、右室收缩延迟,提示心室间失同步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的右室各节段及整体收缩应变、应变率减低,出现右室收缩非同步[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对照组(28±20)ms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组(61±62)ms,P=0.003]。在肺动脉高压组,与左室游离壁基底段相比,右室对应节段的应变率达峰时间明显提前:[对照组(13±13)ms对肺动脉高压组(-49±14)ms.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降低右室心肌收缩功能,导致右室内及双心室间收缩不同步;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过程中右室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左心扭转。 方法获取31例DCM患者与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个室壁运动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DCM组及正常组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和旋转角度。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尖位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也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总体的旋转角度与患者的心功能成正相关(r=0.59,P=0.004)。 结论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显著受损,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正常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QRS≤120ms CHF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VVI成像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Dd,LVESV,LVEDV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LVEF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Tvl—SD,Tsl—SD,Tvr—SD,Tsc-SD及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QRS波群正常的CHF患者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与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QRS 时限、氨基末端前脑钠肤(NT-proBNP)和心功能参数在判断心脏失同步的敏感性.方法 入选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22例,经标准化药物治疗,NYHA 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所有入选患者均行下列检查:①心电图检查;②检测NT-proBNP;③M 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④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QRS渡起始至肺动脉血流开始的时间(T1),QRS波起始至主动脉血流开始的时间T2,T2-T1>40 ms表示左、右心室间收缩失同步;⑥组织多普勒测量 QRS 波起始至左心室每一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限即Ts,计算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Ts-SD>33 ms表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心室失同步(ventricular desynchronization,VD)指T2-T1>40 ms和(或)Ts-SD>33 ms.根据QRS波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QRS≥120 ms组(A组)和QRS<120ms组(B组);根据是否存在VD,将A组分为A1亚组(VD组)和A2亚组(非VD组),B组分为B1亚组(VD组)和B2亚组(非VD组).结果 ①A组 VD 百分比率为75.0%,B 组 VD 百分比率为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LVEDD和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QRS时限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720、0.360,P<0.01或<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20,P<0.01);④A1亚组和A2亚组、B1亚组和B2亚组、A1亚组和Bl亚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2和B2两亚组血浆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VEDD和LVEF做上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①QRS 波时限不是反映心室失同步的唯一指标,窄QRS波慢性心衰患者也存在心室失同步;②QRS渡时限与NT-proBN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提高检测心室失同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法(PW)与组织速度成像(TVI)测算左心室Tei指数评价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方法 肝硬化患者150例,慢性肝炎患者180例,分别应用TVI和PW技术测算左心室Tei指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的Tei指数大于慢性肝炎患者(P<0.01=;肝硬化Child A、B级患者及慢性肝炎患者TVI、PW两种方法所测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组与A、B级组及慢性肝炎组左心室的Tei指数比较P<0.01;TVI检测显示,Child B级组与慢性肝炎组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法检测两组间,比较P>0.05;肝硬化患者按腹水量分组,各组间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与腹水量无明显相关性;TVI法测算的Tei指数较PW法简便、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双心室起搏已经广泛用于心肌病伴有和不伴有QRS间期延长患者,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储备功能是双心室起搏的目标。为了提高双心室起搏时QRS间期与舒张功能对PVO2、VE/VCO2斜率等心肺功能的预测性,对心肌病患者静态室内传导阻滞和舒张功能与运动心肺功能相关性变化进行了评价。方法42例心肌病患者(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31例),其中21例正常组(QRS间期〈120ms),21例异常组(QRS间期〉120ms),进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PVO2、AT、VE/VCO2斜率。结果心肌病患者中,异常组短轴内径大于正常组,房室环运动幅度无明显差异,运动PVO2、AT、VE/VCO2斜率明显改变,舒张时间缩短,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充盈时间与PVO2、AT及VE/VCO2斜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心电图QRS间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舒张功能与运动PVO2和AT及VE/VCO2斜率相关,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功能有助于预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时心肺储备功能。因此,运动心肺功能不但与QRS间期有关,而且与舒张充盈功能有关。当双心室起搏无反应时,改善舒张功能是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fine criteria for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using an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interventricular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IMD) and a correlation of IMD to QRS duration. Standard 12-lead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 with pulsed 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 were recorded in 35 DCM patients (mean age 58 +/- 11 years) with QRS duration from narrow (80 ms) to broad (222 ms) patterns. The timefor left ventricular activation was evaluated from the onset of QRS to the onset of aortic flow (Q-Ao) by standard pulsed Doppler (SP) or to the onset of mitral annulus systolic wave (Q-Mit) (DTI). The time for right ventricular activation was determinedfrom the onset of QRS to the onset of pulmonary flow (Q-Pulm) (SP) or to the onset of tricuspid annulus systolic wave (Q-Tri) (DTI). (Q-Ao)-(Q-Pulm) and (Q-Mit)-(Q-Tri) determined IMD for each method, respectively. QRS width and IMD show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r = 0.86 ([Q-Ao]-[Q-Pulm]) and r = 0.82 ([Q-Mit]-[Q-Tri]) (P < or = 0.001 ). Mean IMD of 77 +/- 15 ms (SP) and 88 +/- 26 ms (DTI) were noted for QRS width above 150 ms. Left ventricle delayed activ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QRS widening with both methods, (r = 0.90, [Q-Ao]), (r = 0.83, [Q-Mit]) (P < or = 0.001). In conclusion, QRS duration is a good marker of an 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asynchrony. According to IMD correction,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may be mainly proposed to symptomatic DCM patients with QRS duration > 150 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无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特点,确立其失同步化指标。方法用3V探头分别采集15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15个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的左室心尖四腔图,应用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二腔图及心尖长轴图,测量每个对象左室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各项同步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心梗组患者的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室隔/侧壁延迟:正常组以室隔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为38 ms;心梗组以侧壁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117 ms。3心梗组与正常组比较:△TS-12(101.9±52.9 vs.67.3±30.2,P﹤0.05),标准差(34.1±18.5 vs.22.3±11,P﹤0.05);△TS-4(62.5±36.1 vs.35.8±24.4,P﹤0.05);△TS-6(67.2±37.1 vs.43.1±26.1,P﹤0.05)。结论三平面组织成像技术方法简便,能定量反映左室壁收缩活动的延迟情况;△TS-12及标准差、△TS-6、△TS-4这四项指标可用于评价ST段无抬高心梗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QRS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松弛治疗对中年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年高血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Ⅰ组采用松弛疗法;Ⅱ组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Ⅲ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松弛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3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并记录血压值。结果3组治疗前症状自评量表与国内常模比较,除精神病因子外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国内常模比较,Ⅱ组差异仍有极显著性(P〈0.01),Ⅰ、Ⅲ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Ⅲ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 orP〈0.01)。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松弛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分别测量39例DCM伴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者(I组)、23例DCM伴左室舒张功能重度受损者(Ⅱ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Ⅲ组)的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计算左房各期的射血分数(LAEF)、扩张指数(LAEI)和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结果3组间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量DCM患者LAVmax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 RT-3DE能评价DCM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DCM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