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结果 作业人员各岗位接触粉尘检测结果TWA为0.6~14.29 mg·m-3、硫化氢<0.1 mg·m-3,氰化氢<0.1mg·m-3,苯为0.28 mg·m-3,甲苯< 0.076 mg·m-3,一氧化碳为12.87 mg·m-3,氨为0.13 mg·m-3,二氧化硫<0.6 mg·m-3,二氧化氮为0.06 mg·m-3;噪声检测强度68.0~ 98.5dB(A).结论 本次评价的工作场所及各工种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大多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工作地点的粉尘浓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及有害物理因素强度超过了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因此本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某制药公司污水处理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类比法、经验法、综合分析法对本项目进行评价。结果预测拟建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拟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如能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张艳娥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56-957
目的 识别某制药公司污水处理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类比法、经验法、综合分析法对本项目进行评价. 结果 预测拟建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结论 拟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如能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化工企业400万吨/年常减压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取工程分析、类比调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投产运行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硫化氢、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柴油、石脑油、氨、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等。类比检测结果显示仅噪声超标,其他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项目选址及总体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依据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可降低职业病发病风险,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橡胶轮胎公司新建半钢子午胎项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评价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是橡胶轮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除3个噪声作业点超标外,其余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结论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先进,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识别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法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建设项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为:粉尘个体检测14个工种,7个工种超标,检测结果为0.57~ 14.6 mg/m3.粉尘定点检测16个检测点,检测结果为<0.67~ 19.9 mg/m3.毒物个体采样、定点采样9种毒物159个样品,其测定值均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检测14个工种,结果为61.6~101.6 dB(A),定点检测34个点,21个检测点超标.工频电场设22个检测点,结果为0.01~7.82Kv/m,6个检测点超标.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7.
熊丽林  张荣  顾凯风  宋伟 《现代医学》2011,39(3):279-282
目的:对某港区件杂货码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本工程化学性有害因素主要来源于装卸的物料,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温、低温、电焊弧光。经检测,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本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不高,应该加强对接触职业危害程度较高的外包人员的管理,抓住关键,认真整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源市某蓄电池厂的职业卫生现状,对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与检测,对接触职业危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厂未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有害因素检测结果:铅烟、铅尘和噪声是该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铅烟浓度在0.038~0.437 mg/m3之间,超标样品数占测定样品数的100%,铅尘浓度在0.030~2.541 mg/m3之间,超标样品数占测定样品数的58.8%左右,噪声强度在73.6~94.2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55.0%左右,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结论:该厂职业卫生现状差,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建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效果,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环节,并进行检测。结果: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水泥尘、其他粉尘)、物理因素(噪声),经现场测试,粉尘短时间浓度3.4~15.1 mg/m3,噪声检测结果70.1~89.5dB(A)。结论:该公司职业病防护措施是科学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9):880-883
目的确定煤矿发电厂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为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现场检测生产性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为86.5%,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合格率为38.5%;噪声强度合格率为31.7%,8 h等效声级合格率为16.7%;生产性化学物质接触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煤矿发电厂在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和建议后,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曲丽萍  边浩  孙东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40-1042
目的 对某企业拟建的活性炭建设项目,进行识别、分析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类比法、现场卫生学调查法对类比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结合检查表法及有关的技术资料,分析、类推预测评价拟建设项目。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并比、氨、苯、甲苯、二甲苯(化学类),煤尘、活性炭尘(粉尘类),高温、热辐射、噪声(物理类),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布局与类比企业相似,但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高,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按设计要求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2.
杨绥岗  杨军 《医学动物防制》2012,(2):194-195,197
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不同程度超标。结论该项目所采取的防尘、防噪、防毒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能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有些作业场所(如粉料制备、抛光生产线等)仍存在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现状,为同行业职业风险分类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时空分布检测和查阅安全生产管理及健康档案资料。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加权平均浓度(1.23±0.52)mg/m3、水泥尘加权平均浓度(4.19±3.48)mg/m3、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2.725±0.345)mg/m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85±0.005)mg/m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15±0.04)mg/m3、噪声强度(76.5±15.6)dB(A),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管理,可以使水泥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达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家居石材加工作业场所中甲醛浓度,分析得出甲醛的危害级别,并提出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从而提高作业工人职业生命质量、促进其健康。方法应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环境中甲醛浓度,根据检测结果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职业卫生学评价。结果该家居石材加工作坊生产环境中甲醛的最高浓度为0.835mg/m3,按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工作场所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超标倍数为0.67,超标率为100%。结论该家居石材加工作坊车间内甲醛的污染程度为中度危害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对云南省某焦化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检验检测法及定量分级法等.结果经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结论除个别测点外,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保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和标准,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验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现场检测化学、物理因素48个点,合格46个点,合格率95.8%;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显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石雕作业工人对职业危害的知晓度和防护行为。方法测定石雕加工过程中不同工艺流程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并随机抽取某石雕加工厂的60名男性石雕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石雕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最小为23.33 mg/m3,最大为125.33mg/m3,粒径低于5μm的呼吸性粉尘的构成比为66.0%~78.9%,噪声为90.0~104.0 dB(A)。工人对石雕作业的职业危害知晓度的调查显示,总体知晓度为18.33%~100.00%,其中对“粉尘可导致尘肺”的知晓度为38.33%,对“噪声可导致耳聋”的知晓度为70%;工人在石雕作业中针对危害因素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的调查,总体防护率为8.33%~76.67%,其中“工作时是否戴防尘口罩”防护率为8.33%,“工作中是否佩戴耳塞”的防护率为16.67%。结论石雕作业环境粉尘噪声为危害均较严重,工人对石雕作业危害知晓度较低,主动防护行为更低。  相似文献   

18.
家具行业职业性苯中毒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分析家具行业职业性苯中毒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施前、后对比的方法,对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干预措施实施后,工人的职业病危害知晓率、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就业前体检率、在用原材料无苯率以及作业场所苯浓度合格率均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1),职业性苯中毒发病数呈下降趋势.同时也显示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企业仍难以增加对作业环境改善和工人健康监护的投入.结论家具行业职业性苯中毒的干预措施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家具行业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饮料生产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防治的目标,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检测8个噪声作业工种,合格率77%;2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